《敞开自己,打碎再重建》

01

看书接受他人观点都必须辩证的去看,不同阶段的自己对同一事物的看法都会变化。唯有变化永恒。

整个二月份以来,一直在不断的批判自己,每当有一个想法出现的时候,便会立即出现一个声音把这个想法否定掉,并且一直有另外一个“人”在监视自己,甚至也出现过谁在监视着监视者在监视自己的困惑,这是叠床架屋的偏执狂的连锁反应,又似乎有一种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持续性辩证的看待自己的骄傲感。总之也是牢狱。

《敞开自己,打碎再重建》

监视者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高低水准,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估。监视者的本性是力图极有效率和作为,是一个偏执狂,唯有完全的敞开,全面地敞开,不再需要“观察者“监视者”不再分别“自”“他”,方可当下落实,安守本分。

暴露自己实则是敞开自己,如实地接受现状,真实地看待境遇。敞开自己不是遇到威胁挺身而出,而是面对“不能接受时”“恶意”时,突破自我自我保护之欲,这样才可看清实况,切实应付。

以愤怒为例,不是说见人就打骂,而是适当地暴露愤怒如实看清激烈的本质。问题是要看清境况的本质,而不是要有所作为。自然而然会选择明智且富有创造性的道路。

《敞开自己,打碎再重建》

02

心理学疗法常常用来疗愈人的精神状态,把治疗情形看作完全受制于你的原生家庭所发生之事。由于过去的经历,导致不良倾向。一旦开始讨论我们的过去,试图把过去和现在连在一起,而因为我们无法取消过去,我们就会自觉为过去所困无路可走。

这种方法其实不明智,因为它不让我们涉及此时此地正在发生所具有的创造性的一面。所以,我们更应该强调生活在当下的那一刻,致力于眼前的问他,而不只是嘴巴说,脑子想,同时去切身体验和面对现实。

一样东西很珍贵很稀有,便是在评估,因为怕失去,便总是追忆想再体验,而不是追求,一旦盲目追逐,便是自欺。我们宁愿讲故事去形容,因为故事生动有趣,就好像现在就有。

可以常有,不评不忆,不以为贵,即是真有。

《敞开自己,打碎再重建》

03

前一阵总挂着一句话在嘴上,凡事内求,时刻反省,要么过分用力,要么全不用力,隔离。

看着似乎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在心理上和心态上有内向集中的倾向,一点也不敞开。

敞开不是把东西给别人,而是放下自己的需求和需求的基准,信赖自己的根本富足。不把事物劳该拒和接受,也没有付出和回报的牵扯,也没有愿望和恐惧。

敞开意味着随机应变,用真正适合当时情况的方式去做,意味着做真正的自己,你觉得真正的你舒服,那么敞开和沟通的环境便会自动,自然的出现。

完全的相信自己,真对实况去做,放下偏执和顾虑,只如实面对现实,体验当下。

《敞开自己,打碎再重建》

而悲心就意味着凡事不匆匆忙忙,落实每一境况,落实感受。是一种温情的清明。

悲心与成就无关,真发悲心的人,不知是对别人慷慨,还是对自己慷慨,因为悲心是随缘布施,没有方向,没有为己,为他之念。悲心会使得你与他人交往,不具目的,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你便承认了自己的富足。

很多事情实际上只能去做才行,必须自己信任自己,自己让自己成长,否则只会陷入自我毁灭的疑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