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和大理國向蒙古投降後,為什麼兩國末代君王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西夏和大理國分別是中國歷史上在西北和西南一帶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西夏和大理國最終都被大蒙古國所滅,但兩個國家末代君王的結局卻是截然不同。


西夏和大理國向蒙古投降後,為什麼兩國末代君王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一、西夏

西夏是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881年,拓跋思恭佔據夏州,世代割據相襲。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1115年金朝興起,三國鼎立的局面被破壞,遼朝、北宋先後被滅,西夏經濟被金朝掌控。後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並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


西夏和大理國向蒙古投降後,為什麼兩國末代君王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西夏的最後一位皇帝是李睍,他是西夏神宗李遵頊之孫,西夏獻宗李德旺之侄,李睍繼位後,立即遣使赴金朝報哀,以求取得金朝支持。李睍即位時,就面臨亡國的危局。接位後率領軍民展開抗蒙救亡的最後搏鬥,但無法抵擋成吉思汗的猛烈進攻。

1227年二月,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大軍出征西夏。其時西夏正處於“春寒,馬飢人瘦,兵不堪戰”境地。五月,成吉思汗見西夏已孤立無援,還不出降,就派御帳前首千戶察罕赴中興府向李睍諭降,又一次遭到拒絕。六月,西夏發生強烈地震,宮室房舍塌毀,瘟疫流行。被困已堅守半年之久的中興府,已是糧盡援絕;軍民因患病無治,已完全喪失抵禦和作戰能力。

李睍處於山窮水盡,只好攜同夏國的大臣李仲諤、嵬名令公等文官武將們,奉“圖籍”向蒙古軍請降,但提出寬限一個月的請求,“以備貢物,遷民戶”而後親“自來朝謁”。


西夏和大理國向蒙古投降後,為什麼兩國末代君王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成吉思汗答應李睍的請求。此時成吉思汗已患重病,駐蹕在清水縣西江養病。成吉思汗聞知西夏將獻城投降,於是立下遺囑:他死後暫時秘不發喪,以等待李睍獻城投降。

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死於清水縣行宮,李睍獻城出降,皇室舉族隨蒙古軍晉謁,李睍行至薩里川時都被殺害。蒙古軍進入中興府後,西夏滅亡。

二、大理國

大理國是在西南一帶建立的多民族政權,全國尊崇佛教,歷代國君多於暮年禪位為僧。公元937年,後晉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洱海地區貴族高方、董伽羅滅大義寧國,定都羊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史稱“前理”。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國號“大中”,翌年薨逝歸政段正淳,史稱“後理”。


西夏和大理國向蒙古投降後,為什麼兩國末代君王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13世紀中葉,崛起於北方草原的蒙古帝國把戰場直接推到了南宋沿邊,由於連續進攻均達不到目的,遂決定採取史無前例的迂迴戰略,先從四川附近的吐蕃地區以達大理,再從大理對南宋腹地發動進攻,一直僻地自守的大理國從此身不由己地捲入了宋蒙戰爭之中,併發生了激戰。

當時,大理國第21代國王段祥興在位。1251年,段祥興駕崩,段興智即位。段興智即位後,大理終於抵擋不住蒙古兵的又一輪進攻,段興智成了大理國的末代皇帝。

大理的亡國,比金朝亡得遲,而比宋朝亡得早。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和大將兀良合臺統軍,發動了對大理國的大規模征伐,兵分東、西、中三路。 忽必烈先派使者到大理勸降,大理國高泰祥主張堅決抵抗,殺了使者。

12月,忽必烈大軍一路直下,長驅直入,進軍龍首關,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抵抗地直逼大理城。大理國內各族的貴族分子紛紛降蒙。段興智引兵背城出戰,慘遭大敗,棄城而逃,蒙古軍隊不費吹灰之力地攻佔了大理都城。

1254年秋,蒙古兵追至昆明,活擒段興智。段興智被擒後,被送到北方蒙古汗廷,去見蒙哥汗,蒙哥汗施以懷柔,賜金符,令其歸國,繼續管理原屬各部。此為1254年,大理國從段思平至段興智,共傳22代,歷317年,於此滅亡。


西夏和大理國向蒙古投降後,為什麼兩國末代君王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段興智不但撿了條命,還得到蒙哥汗的賞識繼續掌管雲南,說不定比當初受高氏欺壓時還舒坦些,不由心花怒放,對蒙古感恩戴德,於是替蒙古兵當嚮導追殺大理殘餘抵抗,並親自率兵鎮壓大理境內反抗蒙古軍的各族人民,甚至參加了蒙古攻打安南(即越南前身)的戰爭。

1260年,段興智再次北上朝覲,死於途中,蒙古遣使弔祭,諡號“向義天定賢王”。次年,忽必烈令段興智之弟段實繼任大理總管,段實也像他哥哥一樣對蒙古特別效忠,深得忽必烈讚賞,對他“示至優之渥”,“以彰同視之仁”。 自段實之後,終元之世,段家世襲大理總管,為蒙古統治者效力。

三、為何兩個末代國君的結局截然不同?

22年間,蒙古先後6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4次親征。銳不可當的蒙古鐵騎橫掃亞歐大陸,所向披靡,然而在西夏國門前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頑強抵抗,這也激怒了成吉思汗。

因西夏背盟,沒有支持成吉思汗經略中亞、攻打花剌子模的軍事行動,且主將木華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要對党項人拒絕提供幫助的行為進行懲罰,成吉思汗不顧64歲高齡,堅持親征西夏。途中圍獵受傷,高燒不起,但他仍不退兵。

夏末帝李睍在中興府被圍半年後投降蒙古,農曆七月,成吉思汗去世,但密不發喪,以免西夏反悔。託雷按照成吉思汗遺囑,殺了西夏的末代皇帝李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