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蝗灾”。。

这一阵子,始于非洲,飞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目前已经到达了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灾,距我们中国可以说是“一步之遥”,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

当国人听到“蝗灾”这两个字时,很多人难免不心存忧虑,因为历史上蝗灾带来的伤害深深的刻在很多人的心里;同时,一大批吃货拿着锅,提着油,持着碗筷准备行动起来了。

此次“蝗灾”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蝗虫所到之处只能用“惨烈”二字形容。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FAO)统计数据看,此次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是东非地区25年之最,是肯尼亚70年之最;而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直接宣布农业生产完全停滞,数百万人生命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当前,巴基斯坦遭遇了非洲蝗虫与伊朗蝗虫双重入侵的打击,创下该国27年未见的蝗灾;巴基斯坦官方表示:蝗虫目前每天破坏约为3.5万人的口粮,如任其发展,国家将会无粮可收。

根据印度拉贾斯坦邦财政部长的说法,有4000亿只蝗虫袭击了该邦,导致大量农作物被毁并有向其它邦蔓延之势;而该邦驻扎的70万印军因粮食被吃光不得不撤军;印度有学者预测蝗灾将造成印度30%-50%的粮食减产。

FAO副总干事Maria Semedo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各国必须立即联合采取行动,蝗虫不会等待,它将铺天盖地而来并制造毁灭性灾难”。

4000亿只蝗虫就是指我们日常所说的“蚂蚱”?

飞蝗全世界有7个亚种,中国常见的有3个: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早前在非洲发生的蝗虫应该属于非洲沙漠蝗。

当前,巴基斯坦和印度遭受的蝗灾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非洲、二是伊朗;伊朗有可能也是两个来源,一是非洲沙漠蝗、二是地中海飞蝗。

蝗虫,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Tetrigoidea)、蜢总科(Eumastacoidea)、蝗总科(Locustoidea)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不管是来自哪里的蝗虫,我们都可以称呼其为“蚂蚱”。

吃“蚂蚱”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蚂蚱”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磷、铁、铜、锰、维生素A、B等成分。据资料介绍,“蚂蚱”兼具有健脾消食,息风止痉,止咳平喘,通络功效。

吃“蚂蚱”的历史要从唐朝那时开始计算。唐开元四年,河南地区闹蝗灾,唐玄宗到了田里后发现,蝗虫果然是遮天蔽日,唐玄宗随手抓了一下便逮到一只蝗虫,他老人家随后说出了一句感人至今的话:“尔食朕百姓五谷,如食朕之肺腑。”这句话很好理解,但唐玄宗接下来所做的事情,让现场所有人惊住了,他在瞪了这只蝗虫三秒钟后,一口将其吞下。

唐玄宗不愧是位明君,通过蝗灾他不仅树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还教会我们如何解决这些虫儿。或许自此,人们发现“蚂蚱”原来很美味,食用“蚂蚱”逐渐成为流行,各种制作“蚂蚱”的方法、方式被广大的劳动人民创造出来了。

进入当代,出现了大量的人工饲养“蚂蚱”供吃货们享用。除了我们食用“蚂蚱”,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食用蚂蚱,如东南亚一些国家,美国等。对于以色列人来说,蝗虫却是在犹太法律规定中,唯一一种可以食用的昆虫。

4000亿只“蚂蚱”都可以吃么?

这4000亿只“蚂蚱”都是野生的“蚂蚱”,野生蚂蚱一般生活在田间地头的草丛中,当代农民为了增产增收,对付病虫害,大面积的喷施剧毒农药,甚至很多蚂蚱体内产生了抗体,很多野生蚂蚱体内存有一定数量的农药。

同时野生蚂蚱由于食物得不到保障,因此一般体型都比较小,体色发干燥的灰白色,营养价值也更少,因此野生的蚂蚱并不能拿来当食物做了吃,这或许让很多吃货深感可惜。

其实,喜欢吃蚂蚱的可以到市场上购买人工饲养的,人工饲养的蚂蚱体型更大,体色呈湿润感觉的灰色,营养价值也更高。

4000亿只“蚂蚱”要怎么抗击?

蝗灾,历史上我们一般称为蝗祸。亚欧大陆多个国家均有过蝗灾记载,每次都造成巨大破坏,粮食往往颗粒无收。

古代我们算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商人防蝗的记载。

在古代,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灾害。这是农业生产最重大的三个敌人。而由于蝗虫能飞移,有时候大量发生,形成大集团,因此灾害扩大面积往往远大于水、旱。

然而,离我们仅“一步之遥”的4000亿只“蚂蚱”入侵我们的可能性很低。虽然是“一步之遥”,但这“一步之遥”却是天堑之差。

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这些“蚂蚱”主要是由沙漠蝗构成,其成虫寿命很长,最多可以生存100多天,以上这些特性也给防治带来极大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