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茶館



四川的茶館

四川的茶館


在四川,泡茶館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巴蜀文化所特有的封閉性和經濟性與茶館的文化氛圍極為調和,這就形成獨具特色的四川茶館文化。

“頭上晴天少,眼前茶館多”就是指四川,在這裡不論是風景名勝、大街小巷還是田間地頭,茶館隨處可見。這些茶館不但價格低廉,而且服務周到。一杯茶、一碟小吃,就可以消遣半日。在茶館之中休閒的同時也可以盡情的領略巴蜀之地的茶館文化。四川著名作家李劫人曾說過:“要想懂得成都,必先懂得茶館。”在他的著名作品《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和《大波》中,對成都四川的茶館有極為精彩的描寫。另一位作家沙丁,他的代表作《在其香居茶館裡》故事就是以一家川西茶館為背景而展開。

四川的茶館

精巧的內部設置

四川生產竹子,茶館大多以竹子作為其建築材料。館內的桌椅板凳也多為竹製。一方面是取材方便,另一方面則是竹的清雅之風與茶的清新之香珠簾璧合。有些茶館內還張貼許多名人的字畫,以供客人在飲茶之餘欣賞。

四川茶館對茶具的選擇很講究,以蓋碗茶居多。蓋碗茶具分茶碗、茶船、茶蓋三部分,各有其獨特的功能。茶船既防燙壞桌面,又便於端茶。茶蓋則有利於泡出茶香及颳去浮沫,若將其置於桌面則表示茶杯已空。倘若茶客將茶蓋扣置於竹椅之上,表示暫時離去,少待即歸。由此可知,精巧的蓋碗茶具不僅美觀而且實用。

四川的茶館


精湛的茶藝

四川茶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號稱“巴蜀一絕”的摻茶技藝。在大大小小的茶館中,茶堂倌兒(也稱茶博士)提壺倒水是千年傳承下來的絕技。當茶客一進店,茶倌左手拿七八套茶碗,右手提壺快步迎上前來。先把茶船布在桌上,繼而把茶蓋擱在茶船旁。然後又把裝好茶葉的茶碗放到茶船上,之後便是表演絕技。茶倌把壺提到齊肩高,水柱臨空而降,像一條優美的弧線飛入茶碗。須臾之間,戛然而止,茶水恰與碗口齊平。最後,用小指把茶杯蓋輕輕一勾,來個“海底撈月”穩穩扣在碗口,整個過程沒有一滴水灑在桌面、地上。有時候堂倌還哼幾句川系戲,別有一番風味。

四川的茶館

休閒娛樂之所

四川人泡茶館並不只是為了喝茶,而是“擺龍門陣”(即聊天),並藉此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把自己的新聞告訴別人,再從別人那裡獲得更多的社會信息,家常裡短、國際大事都是佐茶的談資。在熙來攘往的茶館之中,一邊品茶,一邊談笑風生,人生之樂不過如此。四川茶館還是休閒娛樂場所,到了晚上若無處消遣,就可以到茶館去要一杯茶,邊飲茶,邊欣賞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曲藝節目,如川劇或者四川揚琴、評書、清音、金錢板等。

社會交往之所

四川的茶館除了休閒娛樂之外,也是重要的社交場所。在舊社會,三教九流相聚於此。不同行業、各類社團也在這裡瞭解行情、洽談生意或看貨交易。黑社會的槍支、鴉片交易也多選擇在茶館裡進行,因為這裡的嘈雜、喧鬧提供了相對安全的交易環境。袍哥組織是清末民國時期四川盛行的一種民間幫會組織,它的聯絡地點也常設在茶館裡。每當較有勢力的人物光顧時,凡認識的人都要點頭、鞠躬,為付茶錢而爭得面紅耳赤。這時,諳於人情事故且又經驗豐富的堂倌兒就會擇“優”而取,使各方滿意。

總之,四川茶館是多功能的,集政治、經濟、文化功能為一體,大有為社會“拾遺補缺”的作用。因此,四川茶館可以說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雖然少了些儒雅,但茶的文化社會功能卻得到充分體現,這也是四川茶館文化的一大特點。

四川的茶館

閻鵬翔“茶緣”創造時空

  • 出品人:閆龍鎮鵬翔公益創投基金
  • 總顧問:閆少謹
  • 總策劃:閻紅衛
  • 總監製:周軼
  • 商標權:宇王影視、店旺通、大大瞧瞧
  • 運營人:閻鵬翔“茶緣”文創團隊
  • 閻鵬翔,福建農林大學2018級嚴家顯茶學創新班
  • 孵化項目:
  • 1、“茶緣”網站、手機APP,普及茶科學、弘揚茶文化、服務茶企業、振興茶產業;
  • 2、“茶緣”系列文創產品“南府茶苑普洱緣”生、熟茶、“南府茶苑福鼎緣”白茶、“南府茶苑安化緣”黑茶及書刊、畫冊、音視頻等衍生品;
  • 3、“南府茶苑中國茶緣”系列文化交流傳播和品牌推廣活動;
  • 4、“茶緣”家庭(辦公)茶席、茶文化眾創空間;
  • 5、人人都能現沏現飲、即泡即飲的“茶緣”人工智能泡茶機器人。
  • 6、周軼養生茶方健康顧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