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红豆串起的情思,背后是文化底蕴与现代动画的完美结合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陈冰研


国产动漫《相思》是由彭擎政执导的一部动画短片,于2016年12月23日在中国正式上映。影片全长10分钟,却感动了千万观众。截止于目前,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也达到了8.3分,超过了绝大多数的中国动漫影片。

影片以寄情相思的"红豆"为线索,牵出了一曲相恋却无法相守的凄美爱情故事。出生名门贵族的六娘和寒门学子初桐从小情投意合,青梅竹马。可怎奈门第之间的牵绊,两人最终迫于无奈,无法厮守终生,令人唏嘘。

该片作为一部以古典文学作品为背景的纯手绘动画,在画面的呈现上颇具中国特色。江南烟雨中,白墙黑瓦间,用色清淡雅致,描绘了清朝江南水乡的宁静富饶。辅以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婉转动人的音乐,为片中男女中真挚凄美的爱情增添了一份余韵颇长的古典气息。

影片虽然短小精悍,但电影的信息含量却毫不逊色。因此,为了深入解构这部影片,我将从古典元素的运用、叙述的手法、物品的隐喻、影片的艺术特点四个方面入手,并结合故事情节以及自己的观影感受,来解析这部令人眼前一亮的国产动漫电影短片。

《相思》:红豆串起的情思,背后是文化底蕴与现代动画的完美结合

01、借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背景,以王维的诗句贯穿全片,唯美意境下体现中国文化的韵味悠长

本片是"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的第二集,作为上海嘉定800年重点项目之一,自带历史文化传播属性。影片以嘉定宝山文人的史料为背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丰富了影片的内涵与深度的同时,让更多人沉迷于江南水乡的烟雨蒙蒙。

① 影片以真实史料为基础,通过影片得以传承中国文化

本片的故事出自清代嘉定宝山文人毛大瀛写过的一本《戏鸥居词话》。书中记载,六娘本名陈湘萍,为名门之女,自幼与近邻王初桐青梅竹马。后陈父母嫌王家贫,将六娘许给一富家纨绔子。自此王初桐发奋攻读,多次参加乡试,无奈屡试不中。后来清廷平小金川之乱,皇帝特开科招试,年四十八的王初桐一举中士,名列二等。

乍一看,这只是文人杂谈,描写了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但通过影片传神地刻画,多方面调动着观众的感官情绪,不由为这段凄美的爱情深深动容

。小时候的六娘和初桐,是如此天真烂漫。然而长大后,明明是才子佳人男才女貌,却因为旧时的门第之间,抱憾错过。

在我看来,文学作品之所以要被改编为影片,是因为影片以它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直抵人心。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作品的艰涩,并非普通大众的盘中餐。但一个民族怎能丢失自己的底蕴?这个时候影片的改编与诞生,起到了良好的传承作用。借助影片,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在和未来,在一帧一画中,人们感受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

《相思》:红豆串起的情思,背后是文化底蕴与现代动画的完美结合

② 王维的《相思》契合主题,展现男女主浓浓的眷念之情

短片以王维的同名诗为创作背景,贯穿影片始终,道出了江南烟雨中止不住的相思别离。

在影片刚开始时,年幼的王初桐手握红豆,面对六娘赌气似的质疑,幽幽得背起王维的《相思》。起初背得十分流利,然而背到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时,始终羞红着脸,没有道出"最相思"三字。此时的少年,想必已情根深中,借由诗句,表达着萌动的情意。

影片最后,六娘嫁做他人妻,初桐也登上小船,远走他乡。影片缓缓响起了童声下的《相思》,像极了初桐小时候的声音。此时,一首诗在阴阳顿挫的语调下,完整呈现。"最相思"三字终于响起,但一双人已就此别离。

在我看来,影片借由王维的《相思》,传递初桐与六娘的爱情故事,与古人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相契合。在这油墨一般的画面上,江南小雨的氤氲泼洒弥漫,王维的诗句从传统毛笔画升华起来,诉说着这段难以言喻,淡淡忧伤的爱情故事。

《相思》:红豆串起的情思,背后是文化底蕴与现代动画的完美结合

02、影片以"红豆"为线索推动情节,辅以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使画面生动富有变化,调动观众的内心情绪

十分钟的短片中,导演并没有安排男女主以语言表达对于彼此的感情。仅用一颗红豆,串起了两人的相思,形成了情感的羁绊。随后,导演采用蒙太奇剪辑手法,在现实中穿插着回忆,谱写了一曲牵动人心的爱恋。

① 红豆是两人唯一的交集,串起了两人的凄美爱情

小小的红豆,见证了六娘和初桐的情窦初开,长大后的心有所属,命运捉弄后的抱憾终身。接下去,我将一一来分析剧中红豆一物的巧妙作用。

  • 童年时,掌心的红豆,甜甜的豆粥,是青梅竹马的最好时光。

年幼的初桐小心呵护着手中的红豆,穿过大街,跑到六娘的门前与其分享,暗暗的情愫萌生心头。放学的傍晚,六娘叫住初桐,喂他吃甜甜的豆粥,这是两小无猜。红豆,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 成年后,红豆破荚,蝴蝶破茧,是才子佳人藏不住的暧昧情愫。

长大后的六娘已是聘婷少女,初桐也是清秀临风。青黛烟雨中,撑着油纸伞的才子佳人,擦肩而过,却又频频回头,脸颊泛起羞涩的微笑,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

红豆,象征着他们爱情的种子生根发芽。

  • 出嫁时,鲜血化作红豆,绣于手帕之上,是爱情终将无果的凄美哀歌。

六娘终是敌不过媒妁之言,没有等到初桐考取功名的那天,就被指婚给一富家子弟。出嫁前的六娘,终于绣完了送给初桐的手帕,却不留神地扎破了手指。鲜血滴在帕子上,化为了豆荚上的红豆。两者蝴蝶绕着红豆飞舞,暗示六娘和初桐犹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命运。红豆,预示着他们终究有缘无份。

在我看来,导演借用红豆串联起六娘和初桐的爱情主线,作为俩人情感的载体,引出了令人扼腕叹息的爱情故事。片中的红豆,无论是在背景、手帕、还是簪子上,都是以单个数量呈现,代表一颗红豆先熟,两人爱情无果。这也是导演的高明所在,无需跌宕的情节,汹涌的泪水,就让观众体会到了这段感情的哀婉。

《相思》:红豆串起的情思,背后是文化底蕴与现代动画的完美结合

② 儿时的回忆与现实的苦涩,通过蒙太奇手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影片除了以红豆串起主线剧情外,精湛的蒙太奇手法,倒叙,插叙的交替使用,也不失为本片的另一大特点。

影片开场,中年的初桐走在集市上,被镶嵌着红豆样式的簪子吸引,思绪回忆到幼时与六娘坐在门前,吟诗互动的场景。

此时导演运用了倒叙蒙太奇的手法,画面切换,将初桐和六娘的故事娓娓道来,影片也就此拉开序幕。

平行蒙太奇的视角下,一边是六娘的频频回首,守着后门等待出桐出现,但都失望而归。另一边是出桐的挑灯夜读,想着考取功名,有朝一日迎娶六娘,但却终没有等到这一天的到来。影片最后,得知六娘出嫁的出桐,终于来到那扇后门口,却迟迟没有勇气敲响。此时,导演运用了交替蒙太奇的手法,画面再次闪过两人幼年相伴时的美好时光。彼时有多甜蜜,现实就有多悲伤。

影片借用蒙太奇的表现方式,使整部影片的情节环环相扣,扣人心弦。倒叙插叙的混合使用,将这段动人的爱情故事,拆分出了不同的碎片,既让人感到爱情的甜蜜,也让人惋惜最后的凄美结局。通过这种巧妙的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具张力,调动着观众情绪的起伏,使观众沉迷于其中。

《相思》:红豆串起的情思,背后是文化底蕴与现代动画的完美结合

03、"梨"、"伞"、"门"在影片中的多次出现,被赋予多重隐喻,预示男女主因门第之见而无法相守的结局

影片中除了红豆贯穿全片,"梨"、"伞"、"门"等物品的多次出现,也绝非导演随意编排,而是可以为之,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的铺垫,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① "梨"和"伞"与"离"和"散"谐音,暗示两人终将分离

影片中,"梨"和"伞"几乎同时出现,寓意"离散",一语双关。第一次出现时,六娘和初桐克制着内心的冲动,在街上擦肩而过。天有雨,彼此撑着伞,一步一回头。街上唯独响起了卖梨的声音,阵阵吆喝。

第二次出现时,初桐得知了六娘要出嫁的消息,看到了张灯结彩的景象,好不刺眼。他挤开人群,撞到了卖梨的商人,跑去后门找六娘。此时,依旧下着雨,满街的伞,阵阵落寞。

这一隐喻之下,当人们看到这段爱情的心酸曲折时,回过头来,方才明白"梨"和"伞"的寓意恍然大悟。一对佳人,默默花开两朵,天个一方,始于初见,至于门第,人生难免有遗憾。"梨"和"伞"两者与剧情结合,浑然一体,使故事叙事更为完整,也使得背后隐藏的情深缘浅,得以凸显。

《相思》:红豆串起的情思,背后是文化底蕴与现代动画的完美结合

② 一门之隔的两人,体现了旧时极深的门第之见

影片的最后,初桐来到曾经与六娘并肩而坐的后门口,想要像小时候一样,叩响六娘的家门。可一只手停在半空中,迟迟没有落下。门的那一边,六娘无语凝噎,等着初桐敲门,却最终也没能听到期盼的敲门声。两人就这样站在门的两侧,心中是无尽的悲伤。

细细看来,两个人隔着一扇门,一个不推,一个不敲,这道门是跨不过的阶级,是敌不过的门当户对。幼年时,贫穷的小秀才和家境富裕的小姑娘,尚且不懂得什么叫门当户对。可长大了,他们却懂了,无形中挡在他们面前的那道门,其实阻挡了两人的未来。

在我看来,影片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两人在门前的场景,形成了故事的闭环,也突出了儿时与现今时过境迁的对比。幼年时的两小无猜齐坐门前,成年后隔门想念各自悲伤。门第之见下的令人惋惜的爱情,比幸福美满更让人动容。导演深谙此道,通过托物言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表达,又奠定了故事丰富的内涵。

《相思》:红豆串起的情思,背后是文化底蕴与现代动画的完美结合

04、结合电影情节和观影感受,谈谈《相思》获得成功背后的独特魅力

《相思》以其精美的画面,细腻的人物塑造,动人的剧情,婉转的童声朗诵,将烟雨江南的古朴柔美发挥到了极致,牵动人心。

在我看来,《相思》的成功绝非偶然,其对于细节的把控、中国风的运用、以及影片背后的普世意义,让我们看到了制作团队的用心良苦。所以为了让大家更深层次地了解其背后的艺术特点,我会结合自己对影片的思考,谈谈该片获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① 精巧有深意的细节,凸显人物心境的变化

影片整体除了水墨画的镜头画面,其对于细节的把控,同样十分精彩。就比如六娘家门前的对联,随着情节的推进,也在发生变化,切合着人物的心境。

  • 青梅投豆报之以粥时, 对联"传业诗书得真趣,开意花草生远情",契合主人公情窦初开的青涩之情。
  • 长大后六娘在门口盼望时,对联"花落为添疏鱼影,柳飞欲伴春燕归" ,契合六娘芳心暗许,期待见到初桐的心境。
  • 六娘出嫁时,对联"巧借花容添月色,欲逢良夜度春宵",契合主人公情深缘浅 ,终究错过的惋惜之情。

在我看来,如此考究的细节,与古人含蓄的表达方式相契合,借由古诗句烘托出了两人爱情的凄美,让人动容。这些意象和细节,也让观众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古诗词之美。

② 中国红与童声朗诵的巧妙结合,带来"古风般"的视听享受

全篇中,最亮丽的颜色就是红色,无论是红豆,那把伞,亦或是墙上变更的对联,女子手被刺滴下的鲜血,鲜红的嫁衣,都在整体偏灰暗的场景中显得格外清晰。红色的背后,彰显主人公真挚深厚的爱意以及痛彻心扉的伤心,观众的心情终究还是随着这抹红色跌宕起伏。

而影片的最后,童声朗诵的声音响起,悠悠地念出王维的《相思》。抑扬顿挫的语调,平仄押韵的韵律之美,配上稚嫩的童声,两者完美融合,无不透漏着古诗的意境之美。

在我看来,导演运用鲜艳的中国红,除了契合剧情之外,更是为了增强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配以童声包含感情地吟诵,给人带来视觉听觉的双重享受是,也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得淋漓精致。

《相思》:红豆串起的情思,背后是文化底蕴与现代动画的完美结合

③ 呼吁人们突破隔阂,勇敢逐爱

六娘和初桐是因为门第之见,爱而不得。可细细想来,二人的遗憾,除了出身有别,或许和初桐的内心的自卑有关。六娘其实一直在等着初桐的告白,可初桐却在漫长的时光中与自己斗争。他埋头苦读,只为有一天荣归故里,再向六娘表白,风光迎娶她。

可感情中,哪有那么多的时光可以消耗。我们总想着来日方长,却不不知道有句话叫世事无常。初桐的自卑和怯懦,让他错过了和六娘的开口表白机会,也让六娘在一次次盼望中心灰意冷。最终,遗憾成为了这段爱情的主旋律。在我看来,导演借由六娘和初桐的爱情故事,是想呼吁现实中的人们,不要被自身的负面想法所束缚,鼓起勇气勇敢逐爱。

总结一下:

《相思》这部国风动漫,以其精致的画面,细腻的人物塑造,让人印象深刻。虽然剧情简单,没有高潮迭起的情节,但就在这淡淡的江南烟雨中,将主人公无尽的相思之意,娓娓道来。

然而除去剧情本身,让人眼前一亮的,更是中国国风动漫的逐渐崛起。细节的考究,背后蕴含的深刻的历史底蕴,使这部动漫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文化的精神得以传承。我想,这也是这部动画作品的最终意义所在。欢迎关注@陈冰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