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愛你,我也有脾氣”

“最煩教我媽用手機了。”

經常會有年輕的讀者在後臺這樣對我抱怨。

但他們下一句又往往開始自責:

“也很討厭這樣煩媽媽的自己。”


北野武18歲時,和母親賭氣之下搬出去住了。

結果沒到三個月,他就交不起房租了,但房東沒有趕他走。

後來他才知道,原來是母親替自己交了錢。

北野武逐漸出名,母親總會打電話問他要錢。

直到他的母親臨終,交給了北野武一張銀行卡——

裡面存著之前北野武的每一筆轉賬,是母親為他以備不時之需。

我們都曾有很鑽牛角尖的叛逆期,


一頓較勁之後才發現,自己終究還是輸給了父母。

“要不是愛你,我也有脾氣”

那天公司有個姑娘愁眉苦臉地盯著手機:

“我媽又問我手機的問題。

解釋了她聽不懂,不回覆她還一直給我發。”

“要不是愛你,我也有脾氣”


明明是一件小事,可他們還是不斷地“麻煩”你。

因為除了你,他們真的沒有別人可問。

傅首爾在奇葩說中說過:

“長大後,我們是強者,父母成了弱者。”

他們沒有辦法通過各種先進的軟件,獲取最新的消息,


甚至我們的工作他們都沒有辦法輕易理解。


一位同行朋友,最開始做這行的時候,他的父母對「新媒體」三個字並不瞭解。


被問煩了,他就隨便給父母解釋了一下。


“要不是愛你,我也有脾氣”


父母不明白,他怎麼經常對著手機皺眉;


但,他當時似乎也不明白爸媽的苦心——


從他做公眾號開始,他的媽媽但凡看到別人寫的文章,


都會轉發給他,無論什麼內容。


開始看到他會回覆“好的”,但是久而久之,就變得很少回覆。


直到有天他們一起吃晚飯的時候,他媽媽問:


“我平時給你發的那些文章,你都看了嗎?


能幫上你嗎?”


不知所措地幫忙,小心翼翼地詢問。


生怕自己耽誤了孩子的“正事兒”。


“要不是愛你,我也有脾氣”


幾年前我創業特別忙,經常開完會就晚上十一、二點了。


有天我發了一個朋友圈:“想吃豬蹄了。”


然後默默心想著,第二天一定要滿足自己。


結果第二天還不到中午,我爸提著保溫桶來到公司,裡面裝著滿滿的豬蹄:


“這是我去早市買的,很新鮮的。”


那時候對網絡一竅不通的老爸,並不知道——


其實等到飯點,只要我想,點個外賣就可以吃上......


公司的商務助理說:


“有次我媽發來鏈接,讓我買東西,我說等一會。


當我突然記起,再問她的時候,她說已經找別人幫忙買了。


那次之後,她再也沒有給我發過鏈接。


問她為什麼時,她會說我找人幫忙就行,你忙你的。


但她是個從不求人的人啊。


子女長大在外有了很多朋友,然而在家的父母,卻只有你。


“要不是愛你,我也有脾氣”


有時候,父母的學習力比我們想象中驚人。


表妹在逢年過節全家一起合照的時候,她總是P好圖,再發到家族群中。

時間久了,她爸就開始好奇:“閨女,為什麼你拍的都那麼好看?”

表妹就說:“用手機P的。”她爸表示也想學。


表妹不屑:“算了吧,教起來太麻煩了,您肯定學不會。”


後來實在頂不住她爸時不時發來的微信消息,還是答應了。


她爸也真的學會了。

在此之後,往家族群中發精修過的合照這項重任,就由她爸來負責了。

“要不是愛你,我也有脾氣”


教學過程確實艱難,但在表妹父親學會P圖後,


得到的不僅是一點點滿足感,還有榮耀感——


每次和老朋友出去玩,都會p好圖發到群裡,再興致勃勃地發朋友圈。


我們長大後,會揣摩跟老闆的回覆;


會因為和喜歡的人說一句話而考慮很久,

唯獨面對父母,我們可以什麼都不考慮地發脾氣。


他們反覆向我們展示自己求知慾,也是在不斷地示弱。


而我們所認為的時尚和潮流,他們只是需要再多一點耐心和時間去接受。


“要不是愛你,我也有脾氣”

在學會抖音和網購之前,我也以為我爸和所有的父母一樣,會固執己見。


但現在的北海爺爺會經常說一句話:

“我,75歲,一個認真生活的年輕人。”


“要不是愛你,我也有脾氣”


每次我說要帶他去看演唱會時,他又像很多父母一樣:

“淨亂花錢,陪我吃頓飯就行了。”

當你再問一次,他又會說:

“你講的我都不想看,我只想去看易烊千璽。”

父母變老後,就是需要被哄的孩子。


他們不是不願意接受新事物,只是想被你不厭其煩地對待。

別隻在吵架的時候有勝負欲。

關於愛你,他們哪件沒能做到?

在這方面,你也千萬不要輸得太慘。

我們用文末“在看”拉個勾:都會照顧好父母這對小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