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這個城市後,蔣介石得意妄言:一個月內肅清黃河以南共軍

1947年初,蔣介石主持制定了一個“魯南會戰”計劃。該計劃調集了15個整編師、59個整編旅共31萬人於華東戰場,企圖迫使華東野戰軍主力決戰於臨沂地區。其中僅是用於南北兩線突擊集團的兵力,就有11個整編師、29個整編旅。

此次對山東方向的進攻,國民黨集中兵力之多,作戰規模之大,是蔣介石發動內戰以來空前的一次。蔣介石還特派他的參謀總長陳城坐鎮徐州指揮,並下令空軍總司令周至柔親自率領空軍對魯南地區實施“戰略轟炸”。

佔領這個城市後,蔣介石得意妄言:一個月內肅清黃河以南共軍

針對國民黨軍的大舉進攻,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針鋒相對,電示華東野戰軍採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爭取“連續打數個大殲滅戰,準備在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內殲敵10個旅左右,徹底粉碎蔣軍向魯南的進攻”。

國共雙方的戰略態勢和決心表明,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迫在眉睫。

按照蔣介石的魯南會戰計劃,集結於南北兩線的蔣軍組成兩個突擊集團,南線的歐震集團8個整編師、20個整編旅為主要突擊集團,從隴海路向北進攻。李仙洲指揮的3個軍9個師為輔助突擊集團,從膠濟線向南攻擊。兩個突擊集團南北對進,企圖夾擊集結於臨沂地區的華東野戰軍主力。

此時,國共雙方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這個不大的城市上。

蔣介石的想法很簡單直接,他認為共軍必死守臨沂,國軍可乘機在臨沂與共軍決戰,佔領臨沂並消滅華東共軍主力。

毛澤東卻是另外一種想法。他在2月4日發給華野的電報中指出:“敵愈深進愈好,我愈打得遲愈好;只要你們不求急效,並準備於必要時放棄臨沂,則此次我必能勝利”。(《毛澤東軍事文集》第三卷,第655頁)

粟裕認為,中央軍委作出必要時放棄臨沂的指示,不僅給華野作戰以更大的迴旋餘地,而且對如何擊敗敵人逼我在臨沂地區決戰的企圖以很大啟示。於是陳毅、粟裕最後商定,留第二、第三縱隊在臨沂一線,佯裝華野主力,與敵歐震集團對峙,藉以迷惑敵人;集中第一、四、六、七、八、九、十等7個縱隊北上圍殲李仙洲集團。

佔領這個城市後,蔣介石得意妄言:一個月內肅清黃河以南共軍

為給國軍造成我在臨沂與其決戰的架勢,粟裕令華野第二、第三縱隊,偽裝成華野大軍,拿出大陣仗、擺出大架式,採取寬正面防禦戰役佈勢,擺出勢與敵人一決高下的戰鬥決心。粟裕還面授機宜:“聲勢愈大愈好,以迎合敵人企圖在臨沂與我決戰的心理”。

敵果然中計,傾全力對臨沂發動猛烈進攻,甚至“實行了僅對工業國家戰爭適合採用的戰略轟炸”,並且“在臨沂足足轟炸了一個星期”。

2月16日,國民黨軍在我二、三縱隊節節抗擊下佔領臨沂城。

能夠佔領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國民黨上下興奮不已,滿以為大功告成。

國民黨空軍司令周至柔向蔣介石報告:“臨沂一戰,共軍因空軍轟炸傷亡七八千人,毀汽車千餘輛,陳毅主力被迫向泗水方向退卻”。

陳誠吹噓:“魯南決戰空前大勝”,“山東大局指日可定”。

佔領這個城市後,蔣介石得意妄言:一個月內肅清黃河以南共軍

然而,他們的這些樂觀判斷,都還不如蔣介石判斷更樂觀更誇張。2月20日,他致信給東北的熊式輝,甚至以“臨沂大捷”鞭策關外:“臨沂收復後,黃河以南的共匪勢如破竹,不難於一個月內肅清,此後關內僅為黃河以北的問題,務望關外亦能積極整訓,期於今春南滿與熱北之殘匪同時肅清也”。(《追尋歷史的印跡》第455頁)

俗話說,說嘴打嘴。就在蔣介石說這話的當天,陳粟已由“南征”轉為“北戰”,決戰臨沂是假,北擊萊蕪是真。

2月20日,萊蕪戰役打響。經三日激戰,共殲滅了國民黨軍一個綏靖區前進指揮部、兩個軍部、7個師共5.6萬餘人,生俘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以下將領17人。

從大喜到大悲,轉換得原來如此之快。萊蕪戰役的大敗,給蔣介石的吹牛大話,加了一個生動的反義註解。

此時,守著空城臨沂,蔣介石只能發出自嘲式的苦笑。

佔領這個城市後,蔣介石得意妄言:一個月內肅清黃河以南共軍

主要參考文獻:《毛澤東軍事文集》《粟裕戰爭回憶錄》《追尋歷史的印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