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這話有何含義?



宋玉在《高唐賦》中寫道“旦為朝雨,暮為行雨,朝朝暮暮”。秦觀曾經在鵲橋仙中寫道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泰戈爾也曾在《飛鳥集》中寫道浮世萬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都祝福世間情侶可以長相廝守,而俗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卻訴說著無盡的辛酸。

俗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這話有何含義?

現在很難說城鄉的居民在幸福指數上孰高孰低。每個人生活著都有自己的不易,每個人都在外人看不見的地方進行著苦戰。這句俗語其實從字面意思上不是很容易理解,真的是指只要過了三年半就能成為一生的夫妻嗎?顯然不是這麼理解的。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指,兩個適齡男女結為夫婦之後,一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總共也不過是三年左右,而將時間放寬到十年之久,其中九年也是需要女子獨守空閨的。這樣的說法是否過於誇張導致有失偏頗?其實也不盡然,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這樣的一句俗語其實折射出當時社會環境,是某些夫妻關係的真實寫照。

俗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這話有何含義?


曾經,大家都將知識分子叫做“臭老九”,那這個說法的來歷其實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農、七商八技、九儒十丐”。那麼比讀書人地位高一點點的不過就是商人。自古以來,行商坐賈,商人不同於地方大賈,需要奔走四方,走南闖北,從而謀取利益撐起家庭。尤其是徽州和山西兩地的商人,因為地理環境的劣勢,迫使很多男子背井離鄉,外出謀生。而他們將自己的父母以及孩子,託付給自己的妻子。妻子,換句話說,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然而因為古代交通實在不便,交通也不甚發達,鴻雁傳書也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享受的。更多的時刻,都是妻子一人留守家中,對上盡孝對下教養,而男子外出可能數年不得歸。有的男子可能外出遊歷,見異思遷,另結新歡,家中的糟糠之妻便也拋之腦後。有的男子可能突遇意外,無人傳達,客死異鄉,自己的另一半在家中苦苦等候,了盡一生也未能得到一個消息。有的男子可能技不如人,不能衣錦還鄉,索性一直闖蕩,在江湖上撞得頭破血流也不想回到家鄉為人恥笑,更沒有考慮對妻子的負責。總之,當一名女子在那個時代嫁給一個商人,那麼她往後餘生只能獨守空閨,便成為一種極大的可能。

俗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這話有何含義?


現在的社會中不能說完全沒有這樣的現象,畢竟還是有很多留守家庭上演著類似的悲劇。但是不得不說,在交通和通訊的方面,這樣的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我們不妨去珍惜現在,拿出一點碎片化的時間,和親人打個電話或者打個視頻,或許這樣就會將一天所欲的疲憊都驅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