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逼宮前拉攏老十四參與政變,為何被拒絕?

忠肝義膽嶽老三


老八胤禩賊心不死,隱忍多年之後再度衝擊皇位,這次他打算利用八王議政向雍正發難,進而逼宮篡位。而同樣深受雍正壓制的老十四胤禵,即便老八多次拉攏,這次為什麼都不再參與了呢?



首先,老十四胤禵已經不想再折騰了。曾經的胤禵也是很有得失心的,他手握西北大軍,拒不承認雍正繼位的合法性,面對雍正請他出山的邀請,他不僅不搭理,還把老十三胤祥臭罵了一頓,基本上與雍正已經勢同水火。但雍正也不是吃素的,他命令胤禵去看守皇陵,還把他唯一心愛的女人喬引娣據為己有,這讓胤禵十分痛苦。而隨著後來雍正整頓吏治,推行新政,清除反對派,雍正的皇位已經坐穩,胤禵見狀,也逐漸消沉認命下來,對權力再沒什麼慾望了。



第二,老十四胤禟深知老八不安好心。早在奪嫡時,胤禩明面上說要支持胤禵,可背地裡卻給胤禵軍中安插奸細,又偷偷將胤禵的壽禮調包成一隻死鷹,企圖栽贓嫁禍胤禵。經過這幾次事件後,胤禵把胤禩也是看得透透的,說什麼也不會再跟他合作了。逼宮事件前,胤禩說如果成功,他要做周公,讓弘時繼位為君。這就奇了,實權讓人家胤禩攥著,皇位讓人家弘時坐著,胤禵落個費力不討好。可是一旦逼宮失敗,這謀反的罪名可是大家一起擔。風險大沒收益,這活兒別說胤禵,只要是一個腦子沒被驢踢的正常人,都不願摻和的。



第三,胤禛的新政已經初見成效,胤禵也看到了新政對國家的好處,而胤禩作為保守勢力只看重既得利益,而忽視國家的長遠發展。胤禵主要糾結的地方是,這個皇位本應是我的,但為何最後卻不是我的呢?而隨著他逐漸安穩下來,雍正的各項新政措施逐漸實行,清王朝也從康熙末年的積貧積弱中逐漸走出,國庫存銀也是前所未有的豐盈。胤禵作為愛新覺羅氏的子孫,看到祖宗的江山社稷走向輝煌,嘴上不說,心裡也已經服了雍正。而胤禩逼宮的舉動一旦成功,只能讓朝廷和國家再次陷入混亂貧窮的境地。所以,胤禵拒絕了胤禩的邀請。


達摩說


此時的十四阿哥胤禵雖然沒有表現出來,但是他與八阿哥胤禩之間的隔閡已經是非常之深了。

十四阿哥胤禵原本是八爺黨的成員,也是八阿哥的重要支持者,但是這一切從十四阿哥被康熙冊封為大將軍開始,就發生了改變。

八阿哥派人跟隨在十四阿哥身邊,嚴密的監視十四阿哥,同時干預和掣肘十四阿哥的行動,更讓十四阿哥氣憤的是,八阿哥竟然擅自將十四阿哥送給康熙的禮物進行的調換,將賀壽的隕石換做了詛咒的死鷹,這件事情使得十四阿哥和八阿哥之間已經產生了永遠無法消除的隔閡。

而在康熙去世後,傳來的又是雍正登基的消息,遠在西北的十四阿哥在感到痛心和失落的時候,對於八阿哥等人也是極度的失望,甚至怨恨他們為什麼不在北京去幫助自己進行爭取。

一系列事情的發生讓十四阿哥明白,八阿哥自己長久以來對於皇位和權力的眷戀從來沒有消退,當初說支持自己也僅僅是權宜之計,十四阿哥自己也只不過是他利用的工具而已。所以,在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間,隔閡和矛盾早已經產生,已經到了再也無法消除的地步,此時的十四阿哥斷然不會再去支持八阿哥也成為了必然。


如果八阿哥要幫著十四阿哥奪下皇位,十四阿哥的態度有可能發生變化,但是八阿哥並不是要保十四阿哥。

在十四阿哥的心中,那句“誰當上了大將軍王,誰就是康熙的接班人”,已經困擾了十四阿哥一生,也正是因為這句話,讓十四阿哥始終不願意面對自己沒有坐上皇位的現實,也始終對於雍正充滿了怨恨。

如今,八阿哥胤禩對於權力的執念依然瘋狂,還要繼續把局面翻轉過來,但是這次八阿哥保舉的人並不是十四阿哥,而是另有他人,這一點固然是讓十四阿哥非常的不能接受。


首先,當年說出這句話的,恰恰就是八阿哥胤禩,可是最終成為十四阿哥掣肘的還是八阿哥胤禩,此時的八阿哥非但不想著補救,反而選擇支持他人,這一點讓十四阿哥感覺非常的不爽。

其次,十四阿哥儘管自己已經放棄了對於皇位的打算,但是他也不會選擇支持他人,至少依照現在的局勢他可以安穩自保,至於其他的情況他也不想在面對了。

再次,十四阿哥本意上不希望看到朝局出現任何的動盪,他是有著這份責任心的,從這一點來說,他的覺悟確實比八阿哥高出許多。


當然,也不得不說的是,此時的十四阿哥已經是被雍正整的是心灰意冷,鬥志全無了。

自己還是大將軍王的時候,就被年羹堯掐住了糧草軍需的補給,進而自己也被雍正非常輕鬆的調回了京城,奪下了兵權。就在他自己以為雍正無人可用不得不由自己重新掌管西北大軍的時候,年羹堯又在西北平叛去了成功。

而在朝堂之上,本想著借靈堂哭喪找個公道,卻被雍正用一手冊封皇太后給治住;自己還想著有所施展,被雍正死死的按在了皇陵裡;就連自己喜歡的喬引娣,非但不能給她一個名分,就連人都被雍正帶走了。

歷經這麼多事情,十四阿哥是處處輸給雍正,一直為雍正所壓制,而他早已心灰意冷,只想著安安穩穩的過下去,至少可以盼著喬引娣回來,至於其他的權力鬥爭,十四阿哥已然是鬥志全無了。


雍親王府


記得死鷹的事吧!就是老十四在外征戰,老八算計老十四,還有老八的自己人老八也不放心。後來這人投靠老十四,老十四讓他送了一塊天石給康熙,但是這人蠢,不見八爺就行了,但他揹著石頭去見八爺,被換成死鷹了。這人背出來就沒覺得輕了嗎?真是蠢到家了,還是這部片子的bug?這事估計老十四看透老八這個虛偽的王八蛋了,徹底死心了。但是他早先偏偏和自己親兄弟老四過不去,不知此時他會不會後悔,但是他只能礙於面子,死扛到底了,哎!所以他斷然不會最後跟老十三幹,那樣,雍正就危險了。


浩浩和湯湯


觀看《雍正王朝》電視劇一定要和歷史分開,因為編劇為了處理九子奪嫡之戰的延續,將八爺黨的“壽命”也延續了將近十年。事實上,老八胤禩於雍正四年就被雍正打擊至死,也就意味著八爺黨的覆滅,九子奪嫡宣告最終結束。

在《雍正王朝》裡,老八胤禩最後一次到景陵拉攏老十四胤禵參與政變,但是胤禵斷然拒絕了,依著康熙剛剛駕崩,老十四胤禵回京奔喪時候的勁頭,老十四定會一搏。但是這會兒卻安心了,這是為何?

首先,我們看看老八胤禩的目的。

老十四雖然還是大將軍王,但是雍正即位之後,肯定是解除了老十四手裡的兵權,老十四手無任何權力和兵馬,有的可能僅僅只是當初在西北平叛時候的影響力以及作為康熙皇帝皇子的身份。滿清政權的基礎是貴族勢力,皇子的影響力有著非比尋常的作用。這可能是老八看中老十四的第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老十四曾是八爺黨的成員,但是老十四“身在曹營心在漢”。八爺黨中,老八老九老十是鐵桿兒,老十四並非真鐵桿兒,從八大山莊偽造太子信件,鼓動老八構陷太子胤礽開始,老八對老十四就有所忌憚了,後面鄂倫岱被老十四策反,向康熙帶去天石壽禮,老八胤禩以死鷹換之以構陷老十四,他們之間的“樑子”其實在暗地裡就已經結下了。只是老八胤禩綿裡藏針,故意不表露出來罷了,老十四也是裝聾作啞,依著自己的脾氣秉性,以為在老八面前過了關。

如此情況下,雙拳難敵四手,老八看似一黨獨大,實際上有來自兩方面的壓力,一是雍正方面明擺著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老十四暗地裡的壓力。說實在話,對於老八胤禩來說,還真是不好應付,都是實打實的硬茬。

如果,老十四能夠參與到八爺黨的繼續鬥爭中來,老八也許頭更疼,因為這樣的話,就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境地,這並不是老八想看到的結果。要是老十四不參與進來,老八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專心對付雍正,沒有後顧之憂,反而會輕鬆很多,這可能是老八胤禩真正的目的之一。

既然,老八胤禩不希望老十四參與進來,他又何必親自跑到景陵來勸服老十四呢?這就是老八高明的地方,因為他想知道老十四的立場,不僅如此,他還需要老十四站在中間,不偏不倚,且不要去幫助雍正。既然不能為我所用,起碼也不能去幫助雍正,這可能是老八此行的真正目的之二。

所以,老八胤禩到景陵,並非拉攏老十四,而是試探老十四胤禵的立場,給老十四打預防針,不要“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壞了八爺黨的“好事”。

再來看看老十四胤禵為什麼要拒絕老八胤禩。

老十四拒絕老八是一定的,不管老八有多少勝算。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是老十四對老八太過了解,他們之間缺乏信任。老八的為人老十四一清二楚,死鷹事件不會就這麼銷聲匿跡,雖然康熙沒有徹查,斷了老八和老十四的念想,但是老十四心裡是清楚的,一定是老八搞的鬼,以此來誣陷他。試問,老十四有這麼蠢,還會與老八誠心合作?明面上雙方都還是兄弟,好像還很和睦,實際上因為這些事早就撕破臉了,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所以,他們之間是缺乏信任基礎的,合作的可能性不大。老十四清楚,老八也清楚,老十四沒有必要再趟渾水,將自己攪和進去。

二是八爺黨的真實目的於老十四不利。老八胤禩到景陵擺明的條件,是推弘時上位,把控朝政,掙回一口氣。這樣的目的對老十四而言沒有半點好處,如果成功了,他頂多也就是個鐵帽子王,卻還要揹負背叛親兄弟雍正的罵名,如果失敗了,一無所有,罵名依舊。目前的老十四還只是為康熙守陵,雍正並沒進一步迫害於他,他與雍正之間的矛盾也就是因為對誰才是真正的繼承人產生疑慮而已,無關背叛與爭奪,無論如何,他和雍正還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雍正不會把他怎麼樣。老十四是知道權衡利弊的人,他何必去趟這趟渾水。

三是雍正的位子已經坐穩牢固,且有所作為。康熙在世的時候,八爺黨都沒有爭贏雍正,更何況是雍正已經坐穩了江山之後?雍正上臺後的種種作為,我想作為老十四,並非沒有耳聞,當初既然心有不滿,他就一定會時刻關注,要知道,那麼多人都在評議毀謗雍正皇帝的改革和新政,老十四並未對此有所評議,這是不是可以說老十四實際上是對雍正的作為進行了默認?

另外,老十四千裡奔喪回來的時候,對康熙傳位的問題,問過圖裡琛。後來,老十三到景陵邀請老十四出山的時候,又再問過老十三胤祥,為什麼他問這兩個人而沒有問其他人(當然也可能問過其他人),比如老八老九老十?就因為這兩個人很特殊,圖裡琛是康熙皇帝最信任的貼身侍衛,辦事滴水不漏,忠心不二,他不會撒謊,老十三胤祥的為人在兄弟們當中更不用說,孝道也是數一數二,得到過康熙皇帝的嘉獎,一定也不會做出有違康熙聖命的事兒,否則,依照老十三俠義的性格,一定不會罷休。

出於這樣的考慮,老十四嘴上雖然不服氣,但是心裡其實早就信了,只是有些事情他覺得雍正做得太縝密小心,有點接受不了,自個兒又沒有臺階下,所以只好嘴硬著。

故,老十四對老八說他不想折騰了,這是心裡話。

末了,老十四撂下一句話:當你們落下風的時候,我不會袖手旁觀。不知道他會怎樣不袖手旁觀?老八上臺,他老十四的日子會好過?我看未必,所以,這句話可能就是就是老十四揶揄老八的而已。

換做是誰,也會拒絕的,何況聰明的老十四胤禵。


青燈問史


首先,老十四本來是老八這一派的,一直以八爺馬首是瞻,但在當了大將軍王后,也開始覬覦皇位,這也直接導致死鷹事件的發生。從這以後,老十四對老八肯定心存芥蒂。

其次,老八發動政變,提出的是讓雍正的兒子宏時繼位當皇帝,老八來當週公。按照這樣的安排,權力都會掌握在老八手裡,老十四參與的話,無非是一顆棋子而已,自己沒有明顯的既得利益,所以對他沒有什麼吸引力。

第三,發動政變是風險非常大的事情,雍正為人謹慎,還有老十三控制著京城的防務,成功的概率很小。不參與,自己雖然被軟禁,但自己以及一家人享受的待遇還是不錯(乾隆登基後,就馬上放了他),如果參與政變,最少也要全家發配三千里。

最後,或許還有一點:雍正在位後確實乾的不錯,國家向著好的方向在發展。我想,老十四之前之所以支持老八,是認為他能力強,相對於太子,更能治理好這個國家。而死鷹事件以及此後老八多次對雍正實施的政策進行搗亂,已經讓老十四看清了老八偽君子真小人的本真面目,他雖然不見得多麼喜歡老四,但也不會再去支持老八了,這一點是本人的猜測,不一定對。

可見,對老十四來說,參與政變,自己沒有利益,風險還這麼大,這樣的渾水,當然沒有要去趟。


孤舟釣江雪


十四阿哥和八阿哥看似同一陣營,其實卻是各揣心腹事。更何況,被剝奪了兵權的十四阿哥十分清楚,不先除掉掌握兵權的十三阿哥,根本不可能撼動雍正的皇位。八阿哥想依靠關外旗主王爺那幾千兵馬作亂逼宮,無異於痴人說夢,十四阿哥對此洞若觀火。


十四阿哥是雍正的親弟弟,但在奪嫡之爭中卻是先投身八阿哥的陣營,後來又自立門戶寄望大位,最後因為遠在西北鞭長莫及失去機會,反而被繼位的雍正剝奪了兵權,派去給康熙守陵。

這個過程中,十四阿哥已經表現出了和八爺黨的隔閡,他也充分認識到,雍正在奪嫡之中能夠最後勝出,是因為十三阿哥奪取了豐臺大營的兵權,並且拉攏了身為九門提督的隆科多,在這樣的優勢兵力面前,八王爺的賢能、大臣的歸心都是蒼白無力的。秀才遇到兵,只能乖乖投降。

八爺為了策劃這出八王議政,的確是煞費苦心,不僅利用了幾位關外旗主王爺的野心,還利用弘晝假傳了聖旨,使關外兵馬能暫時控制住豐臺大營。同時,他也把隆科多拉進了逼供團隊,讓雍正在紫禁城內收到步軍統領衙門兵馬的威脅。看起來,雍正已經孤立無豔,只能接受“八王議政”的建議,妥協之下將自己的權力交出去。

但這裡面的一個關鍵人物就是十三阿哥。他早年帶兵,京城駐軍和步軍統領衙門的軍官、將領,大多數都曾是他的麾下,個人威信極高。同時他還是炙手可熱的怡親王,更讓他在軍隊中可以發揮出無與倫比的能量。只要他出現,八阿哥苦心經營的大好局面就會馬上土崩瓦解。

事實也是如此,十三阿哥在聽到弘晝的擔憂之後,馬上意識到問題的眼中,沒有參加朝會就去控制住了軍隊,最後雖然八阿哥在朝會上佔據了優勢,但仍敗在了刀槍之下。

我們從客觀角度分析,八阿哥曾在奪嫡之爭中,吃過手裡沒有軍隊的虧,這次自然是不可能再犯類似錯誤的。但他沒有事先對十三阿哥動手,也是迫於無奈,如果他事先有什麼舉動,肯定會引起雍正和十三阿哥的警覺,也就不可能發難於朝會之上,關外的幾位旗主王爺也早就溜邊了,在皇權的威壓之下,不可能再趟渾水。他只能是寄希望於十三阿哥也正常參加朝會,被控制在紫禁城之中,無法除外奪取兵權。

他是在兵行險著,因為雍正的皇權日益穩固,再不冒險就沒有任何機會了。


十四阿哥就完全不同了。他是雍正的親弟弟,在對局勢有了清晰判斷後,根本不可能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他是做過大將軍王的人,早就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沒有忠心於自己的軍隊,一切都是鏡花水月,所以他拒絕了八阿哥的拉攏,沒有跟他們一起貿然行事。


李飛叨


其實題目問的有些問題的,老八胤禩逼宮前並沒有再次拉攏老十四胤禵,至少在劇中沒有體現,但是即使他去拉攏,也是會被拒絕的!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最終能登上皇位,可以說是一路踩著親兄弟們的身體上來的,尤其是奪嫡的關鍵時刻,更是把自己的同父同母兄弟老十四胤禵防的死死的。

可是後來老八胤禩八王議政逼宮時,有沒有想過拉攏老十四胤禵?

一、

老八胤禩八王議政逼宮前:

雍正帝即位之後,通過各種雷厲風行的手段,順利地解決了康熙帝遺留下來的三大問題:

一是國庫空虛問題,主要體現在追繳戶部欠款和稅收改革一事上,隨著諾敏的死和田文鏡等人新政執行的成功,也宣告了雍正帝的勝利。

第二件事是各種特權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等政策的執行上面。解放了勞動力,打擊了權貴。尤其是滿人階層,徹底改變了一直被人養著的狀況,開始自力更生。

第三件事是叛亂問題,西北的仗打了一年又一年,國庫的銀子花了百萬又百萬,一直沒有徹底消除,即使後來年羹堯打了大勝仗,也只是暫時緩解了一下壓力而已,但不管怎麼說,也是大清朝廷穩定的基礎。

當這些問題一一解決了以後,擺在雍正帝面前的只剩下整頓軍務一事了。

但是,由於之前的一系列改革,深深的打擊了老八胤禩一夥的利益,再加上老八胤禩本身就不服老四胤禛當皇帝,於是打算趁著整頓旗務一事,玩一場八王議政逼宮大戲。

既然要玩逼宮大戲,沒有人是萬萬不能的,首先他的鐵桿支持者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自不必多說,又拉上了雍正帝的第三子弘時,再拉上九門提督隆科多,還有進京的四位旗主王爺。

但是,為什麼沒有拉攏老十四胤禵呢?

二、

老十四胤禵為什麼沒有參與?(一)

我們先看一下老十四胤禵跟老八胤禩的關係:

他曾經是老八胤禩的鐵桿支持者,後來陰差陽錯地因為跟老十三胤祥幹了一架,結果入了康熙帝的法眼,最後出任了大將軍王。

正是這個大將軍王的頭銜讓他忘乎所以,認為皇位已經唾手可得,可惜,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他與皇位也失之交臂。

作為他曾經堅決擁護的八哥胤禩,自己號稱“賢王”卻對他一直都不“賢”:

在康熙帝還沒有定誰當大將軍王時,老八胤禩就已經敲打老十四胤禵了,這讓他很不爽,但表面上仍然發誓堅決擁護八哥胤禩。

老十四胤禵帶兵在外打仗,卻處處被老八胤禩遙控指揮,自己本想立功給康熙帝過壽,卻沒想壽禮被八哥胤禩掉包。雖然日後他們和解,也明白這是八哥胤禩的奪嫡策略,但終歸留下了裂痕。

即使到了老四胤禛即位的當天,老八胤禩仍然沒有把握機會,這讓手握重兵的老十四胤禵非常惱火,回京的路上就大罵八哥胤禩是酒囊飯桶。

而雍正帝即位之後,老八胤禩對他的鐵桿支持者,都是口頭說說,辦事都讓他們去辦,有好處卻都自己包。

不說別的,就說當年康熙帝派老四胤禛追繳戶部欠款時,老十胤誐還不上錢都到大街上賣家當了,老八胤禩也是指示老九替他還錢,為什麼老八胤禩不能替老十還呢?

只不過區區幾十萬兩銀子而已,後來雍正帝抄老八胤禩的家時,不算被抄家的銀兩,單就他偷偷藏起來的銀票就有一千萬兩!

三、

老十四胤禵為什麼沒有參與?(二)

我們再看此時老十四胤禵的處境:

老十四胤禵是不安分的,回京路上就一再追問圖裡琛,康熙帝到底把皇位傳給了誰?

正是有著這種想法,他不聽聖旨,他大鬧靈堂,他頂撞雍正帝,可是結果卻是太后烏雅氏被迫向雍正帝妥協。

他對大將軍王被撤而耿耿於懷,不停地向太后烏雅氏訴說,逼得太后都違背祖制想幹預一下朝政,結果被雍正帝頂了回去,最後母子倆開始對年羹堯看不順眼,連帶年妃也遭了秧。

再到後來他跟雍正帝徹底吵翻,甚至病重的太后烏雅氏看著這哥倆吵架,硬是被活活氣死。

這時候,老十四胤禵才知道自己玩大了,太后一死,自己最後的靠山也沒有了,本以為雍正帝會嚴肅處理他。

可是也只是派他去守陵!後來還派老十三胤祥再次邀請他出任大將軍,只是那時的他已經變聰明瞭,再出任大將軍,那只有死路一條,不如安安穩穩的守陵。

此時的他要好好權衡一下利弊:

不管怎麼說雍正帝是自己的親哥哥,自己再怎麼胡鬧,他不至於要自己的命,而老八胤禩那次死鷹事件,是完全可以要他命的;其次,他也想明白了雍正帝為什麼派自己去守陵,一方面是磨練性子,另一方面也是不希望他繼續跟老八胤禩一夥瞎混。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地方,老十四胤禵其實是贊同雍正帝的新政的,因為他所有跟雍正帝爆發的矛盾點,從來就沒有提過新政的半個字!

四、

老十四胤禵為什麼沒有參與?(三)

老八胤禩早在雍正帝剛即位的時候就找過老十四胤禵,並且把大的方針也透露給他了:

他們的主要目的是扶弘時上位,也就是要換皇帝;他們的優勢是人多勢眾,不僅有八爺黨的全部力量,還有弘時、隆科多;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利用手中握著的弘時科場舞弊案把柄,控制弘時,從而控制整個朝廷。

等到八王議政逼宮之前,老八胤禩再找老十四胤禵,他會怎麼想?

對自己有半毛錢關係嗎?好歹現在的雍正帝是自己親哥,還沒有性命之憂,要是老八胤禩控制了朝政,會怎麼對待自己呢?

而且,此時的雍正帝早已不是剛剛即位的雍正帝了,哪是想推翻就能推翻的?事情失敗了,自己最後連守陵的差事都沒有了,性命也不保。

更重要的是,經歷了這麼多之後,老十四胤禵已然心灰意冷,懶得參與了,用他自己曾經的話講就是:

“現在我實在沒這門心思,這樣吧,你幹你的,等你們落下風的時候,我也不會袖手旁觀。”

是啊,他確實沒有袖手旁觀,或許這個情報就是他彙報雍正帝的!

在八王議政逼宮之前,雍正帝就跟老十三胤祥有一場對話,雍正帝特意把弘曆派往南方,特意點名讓弘時陪同老八胤禩,又特意告訴老十三胤祥放心,老八胤禩他們起不了多大的浪,是膿包,早晚得擠了它。

早已經獲知情報的雍正帝,怎麼可能會讓老八胤禩八王議政逼宮成功呢?唯一他沒有料到的就是老十三胤祥的突然離開,他擔心的絕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老十三胤祥的安危,當看到老十三胤祥並沒有落到老八胤禩手上後,他才鬆了一口氣。

即使最後要抄老八胤禩的家時,理由也不是逼宮,而是,老十三胤祥的死,就是老八胤禩逼死的!

反觀老十四胤禵,逃離了這場政治漩渦,硬是熬死了雍正帝,熬死了老八胤禩,熬死了老十三胤祥,熬到了乾隆帝即位。

也就是說,八王議政逼宮之時,之所以老十四胤禵沒有參與,並不是老八胤禩不去找他,而是老十四胤禵已經不是曾經的八爺鐵桿支持者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在《雍正王朝》中,老十四和老八的關係一開始是非常親密的,老十四是老八的鐵桿支持者,後來因為陰差陽錯的和老十三幹了一架,結果得了康熙皇帝的青眼,最後出任大將軍王,被封大將軍王之後呢,他認為皇位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可惜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雖然他和八阿哥一直很好,但是在權力鬥爭的過程中,他清醒地認識到八阿哥,雖然號稱賢王,但其實都是表面文章。


八阿哥總是對14阿哥指手畫腳,而且他調換了14阿哥送給康熙皇帝的壽禮,兩個人之間埋下了很深的裂痕,只是維持了一個表面的和平,暫時沒有撕破臉而已。雍正繼位之後實行了許多新政,嚴重的損害了八王一黨的利益,八王一直也賊心不死,想借這個機會逼宮扶弘時上位。他在逼宮之前跑到了景陵去拉攏14阿哥,但是14阿哥卻拒絕了他。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點、十四阿哥明白,四阿哥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者。

十四阿哥千里奔喪回來的時候,對於康熙傳位的問題問過圖裡琛,他又問過十三阿哥。圖裡琛是康熙皇帝最信任的貼身侍衛,忠心不二不會撒謊,而十三阿哥的為人仗義,孝道也是得到康熙皇帝的誇獎,所以他也不會違逆康熙皇帝,所以這兩個人給他的答案都是四阿哥是皇位的繼承者,那麼14阿哥就相信了這兩個人。既然是四阿哥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那麼14阿哥如果再參與到逼宮中去,那就那就是逆臣亂臣賊子。所以他不願意參與到這個鬥爭中去。



第二點就是八阿哥這個人是不值得追隨的。八阿哥這個人只是表面賢良,但是內心是極度自私的,他一開始就提防著14阿哥,從他調包14阿哥給康熙皇帝的壽禮就可以看出他想打擊14阿哥。在九阿哥和十阿哥的問題上,八阿哥哥也只是動動嘴,當他們遇到困難他也沒有施予援手。所以這樣一個自私的人是不值得追隨的。 第三點雍正皇帝繼位之後,通過雷霆手段已經穩固了朝政,解決了國庫空虛的問題,也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叛亂的問題,所以說這些問題一一解決了之後,國家相對而言是比較穩定的。雍正實力大大增強,已經不是八阿哥一黨可以抗衡的,在這場鬥爭中八阿哥一黨其實是沒有勝算的。


第四點。雍正皇帝對他這個親弟弟還是網開一面的。本來14阿哥是支持八阿哥的,但是在雍正繼位之後並沒有對14阿哥趕盡殺絕,畢竟兩個人是一奶同胞,所以雍正皇帝不會對十四個下殺手的,14阿哥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只要自己安安穩穩的就能夠性命無憂,相反如果他跟隨八阿哥那麼成功了,他沒有多大的好處,失敗了他有可能就會丟掉性命。

第五點。14阿哥經歷了九子奪嫡,他自身的失敗已經讓他的雄心壯志消磨的差不多了。而且這個時候他的手裡也沒有兵權,只是是一個皇子的身份,所以他也不想折騰了,只想安安穩穩的過好自己的下半輩子。 事實證明14阿哥到最後的選擇是比較明智的,他熬死了八阿哥熬死了雍正皇帝,他的侄子繼位之後還恢復了他的爵位。與八阿哥和其他的二哥相比,他也算是一個人生的贏家了。畢竟活著才是王道。


軒媽愛看影視劇


按照康熙皇帝的十四阿哥胤禵對他八哥胤禩的話說:最佩服你的堅韌不拔精神。這是在八爺黨逼宮前的八阿哥胤禩請求十四阿哥胤禵參與行動時十四阿哥胤禵說的話!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八爺黨逼宮大戲並不是偶然的,有劇情可以證明在逼宮政變前“八阿哥胤禩”曾經找過十四阿哥胤禵讓他出山,可是被十四阿哥拒絕了。
【十四阿哥胤禵徹底服了】


沒辦法去評價這位八阿哥胤禩,雍正帝登基做皇帝已經幾年了,可是這位“八爺黨”的領頭人老八胤禩還是賊心不死,要借整頓旗務為名搞一次宮廷政變,如果根據劇情看;這是一次有預謀的行動,政變綱領並不是孤立無援的。

八爺黨中的八阿哥胤禩制定了詳細的政變計劃。老八胤禩的賊心不死可害苦了老九老十這兩位二桿子阿哥,這不八阿哥胤禩又找來了十四阿哥胤禵,目的非常簡單,動員老十四胤禵參與行動。

這次的十四阿哥胤禵拒絕了曾經的同黨“八阿哥胤禩”的請求,理由非常簡單:不想再折騰了!
【八阿哥胤禩找到了老十四】

八阿哥胤禩對老十四胤禵說出了這次政變的全部計劃:

一、由九阿哥胤塘策反上書房大臣兼領九門提督、步軍統領衙門的隆科多,隆科多明確表示同意,但是說的明白:他這次保的是“三阿哥弘時”,即雍正帝的兒子。

二、關外四個鐵帽子王爺的兵進駐豐臺大營及西山銳健營由關外王爺帶來的兵馬共管。

三、這次宮廷政變推舉的是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時,讓雍正的兒子“三阿哥弘時”上位,老八胤禩當週公,就是太上皇的意思。

八阿哥胤禩說的清楚:老四(雍正皇帝)手裡咱們不能獲勝,我們在他兒子弘時身上打主意。【八阿哥胤禩在說服老十四】

可是這次的十四阿哥胤禵為什麼就拒絕了八阿哥胤禩的請求?十四阿哥胤禵是否有這樣的想法:

我們看看歷史記載八阿哥胤禩是那一年死的:

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異母弟,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卒於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歲。

八阿哥胤禩死於雍正四年九月,就是說十四阿哥胤禵耳聞目睹了雍正帝登基以來的執政理念,特別是基本搞清楚了康熙皇帝傳位遺詔並不是他老十四胤禵。

十四阿哥胤禵畢竟是自己親哥哥,罰他去康熙皇帝陵寢守陵也許是磨練他的性格。另外:自己這麼鬧,雍正帝並沒有過度懲罰他,也沒有開除宗籍。【老十四胤禵還是念舊情】

老十四胤禵的這句話非常實在:

現在我實在不想折騰了!

看來十四阿哥胤禵經過一番風風雨雨真的超脫了,也看透了,父皇康熙帝的死,經過了轟轟烈烈的“九王奪嫡”更是九死一生,是否可以這樣想;還扯什麼蛋呀,雍正皇帝的政權已經鞏固,過幾天消停日子,跟你老八扯沒好下場!

事實證明:到了雍正皇帝的兒子乾隆朝,乾隆皇帝給他這位叔叔也正了名,恢復了爵位。

十四阿哥胤禵這次沒有上八阿哥胤禩的“賊船”就對了。最後八阿哥胤禩及其同黨以慘痛的失敗告終,還被開出了宗籍。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帶你繼續解剖雍正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第214期總268期)


日堯居


胤禩是八爺黨的領袖人物,胤禵之前就佩服他“百折不撓,契而不捨的勁兒“,現在就更佩服了。這不,眼瞅著雍正登基都已經好幾年了,可賊心不死的胤禩依然想借山西虧空和科場舞弊這兩件大案把雍正的名聲徹底搞臭,繼而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為了能順利實施這場陰謀政變,胤禩特意來到老十四胤禵的府上,想利用老十四是雍正同胞兄弟的身份,籠絡一個強有力的幫手。不料,胤禵自從在先帝靈堂大鬧一場之後對皇權的爭奪已經是心灰意冷,打定主意與心上人喬引娣撫琴奏曲,了此殘生。胤禩為了說服胤禵重新振作起來,給他打了一劑“強心針”。

這劑“強心針”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 主角更換 這次是為了幫助三阿哥弘時登上太子之位,並不是由胤禩取代雍正

二 人多勢眾 除了原來八爺黨的骨幹成員之外還有三阿哥弘時和九門提督隆科多的加入

三 目的明確 弘時上位後,手裡攥著他科場舞弊案把柄的胤禩將執掌朝政大權胤禵的內心非常複雜,在經歷過康熙晚年驚心動魄的“九龍奪嫡”之後,眼看著親哥哥胤禛登上了皇位,可自己的大將軍王卻被無情褫奪。偶而進宮去向母親訴個苦,吐個槽也被雍正多番訓斥,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虎落平陽被龍欺”,滿腔的熱血也在幾次三番的打壓之下逐漸冷了下來。

再怎麼說他和雍正也是同胞兄弟,與其做無謂的皇權爭鬥,倒不如和心上人一塊雙宿雙棲,這何嘗又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呢!歸根結底自己也是和雍正從一個孃胎裡滾出來的不是,再混蛋也不能合著外人對付自己的嫡親兄弟吧!還有一層,胤禵從根子上就防著這個八哥胤禩,想當年康熙六十大壽,就是這個表面和善的老八落井下石,把自己辛辛苦苦,千里迢迢送給康熙老爺子做壽禮的天降祥瑞(隕石)給調了包,換成一隻死鷹送了上去,導致康熙當場被氣暈,不久便駕崩了。
這些年,為了這個皇位,胤禵也沒少動心思,偽造太子手諭,調兵包圍行宮的是他,爭奪大將軍王的位置,故意和胤禛套近乎的也是他,可最後先帝還是沒把皇位交給他。現在,雍正的皇位都已經穩固了,憑老八他們幾個草包在康熙駕崩時,那麼好的條件下都沒有成功奪位,更何況以現在的局勢來翻盤,豈不亞於天方夜譚。胤禩沒有想到此刻的胤禵竟然如此頹廢,在聽完自己全盤托出的完美計劃後卻只得到一句“現在我實在沒這門心思,這樣吧,你幹你的,等你們落下風的時候,我也不會袖手旁觀”的空頭支票,想必聽聞此言的胤禩心裡肯定是五味雜陳。活該,誰讓你當年做事太過惡毒,現在想起要用人家的時候就想用三言兩語把人給忽悠進來當墊背的,胤禵也不是吃乾飯的,想拿他當槍使,沒門!

歷史茶坊,一個愛寫歷史的屌絲,關注我,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