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多少人把金庸武俠劇拍成動畫?

單腳稻


金庸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武俠作品,比如家喻戶曉的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金庸的作品大部分都拍成了電視劇,特別是96拍的黃日華天龍八部十分經典。金庸的武俠江湖充滿了兒女情長,愛恨離別,刀光劍影。每次鬧劇荒的時候,都會翻出金庸的武俠電視劇。

但是我們確實很少見到金庸的作品做成動漫,這其中還是有很多原因的。

1、觀眾因素:國內動漫市場還在處於發展時期,主要的受眾主要是兒童,很少有面對青少年和成人專門開發的成人動漫。金庸的武俠作品都發生在成人的世界,就算做出來兒童也不喜歡看。武俠世界的刀光劍影,打打殺殺也不適合兒童觀看,很多情節和畫面不好展示。

2、市場因素:做出來的動漫終究還是要面向市場,資本不會做沒準備的投資。國產動漫產業本身還處於發展時期,投資效益率還不是很高,周邊產品轉化率有限。沒人願意冒著大風險投資武俠動漫。更何況金庸作品許多都電視化了,再搞動漫就好像翻拍,很難超越經典。

3、版權因素:拋開其他因素,開發金庸的武俠動漫還要支付版權費。雖然金庸的作品十分經典,但是很多漫畫公司本身實力就不大,再加上版權費會承受較大的壓力,所以現在主流動漫公司大部分都是選擇原創動漫,節省了費用開支。再說了,中國可開發的神話題材太多,比如西遊記封神榜三國都不需要版權,相比之下就更少選擇金庸武俠作為開發IP了。

4、行業發展趨勢:國漫動漫的取材基本都熱衷於玄幻或者神怪題材,武俠類的本身就很少。動漫的表現方式要比電視劇豐富很多,就算原本還原金庸武俠中的場面和場景,不一定能夠滿足觀眾的需求。玄幻題材和神怪題材豐富多樣,更能做出華麗的畫面和吸引人的情節。比如鬥破蒼穹,無論是畫面和情節都十分的精彩。同時,現在傳統的武俠已經沒落了,正是玄幻題材動漫崛起的時代。

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金庸先生的武俠江湖那是永遠的經典,無論是否能夠在動漫領域發揮光和熱,這不併影響金庸的歷史地位。


木葉村動漫社


雖然說我國這幾年動畫進步不少,但在很多國人的觀念中動畫片應該是拍給孩子看的,金老的武俠精神很多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有一部分是不適合讓孩子過早的接觸。個人認為金老的作品很少有拍成動畫片的原因如下幾點:

1、國人目前的動畫技術不太成熟,無法展現金老筆下波瀾壯闊的江湖,即使勉強拍出來,意境也是差之千里;

2、大部分觀眾認為動畫片適宜全家觀賞,一般都會帶孩子去電影院看,武俠片中的一部分內容不適合孩子過早接觸,如果製作方為了達到全家總動員的目的,就會刪掉其中一部分內容,這樣出來的作品也會完全失去原來的味道;

3、金老筆下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景色,中國名勝古蹟很多,實景拍攝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增加可看性;

另,我國動畫產業也在不斷的崛起,網絡上許多優秀的動畫短片,近幾年動畫電影也湧現了不少好片比如《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等等,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也能在動畫熒屏看到金老的作品!謝謝。


落落影視經典


其實在現代人心中,金庸古龍之類的早已為中國生生的創造了一個武俠的世界,也早已是人們心中的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做成動畫的話,這類題材的定位其實是很難的,比如金庸的出身。


首先,是給兒童看的動畫片,這類肯定是不行的。《虹貓藍兔七俠傳》大家都是知道,就是因為不能以打鬥為動畫主題,所以退出了電視舞臺。那麼金庸的武俠就更是無法成為兒童動畫的。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


其次,是再高一些年齡的定位,金庸也同樣面臨這尷尬。只要還在有家長參與的情況下,哪怕是初中,高中,甚至更大,這類題材也不合適。這就是因為金庸的“出身”了。

金庸的小說在一開始就是標準的課外之外的讀物。在大家需要博覽群書的年齡,學校和家長會推薦我們去看四大名著,唐詩宋詞,甚至人物傳,世界名著。但是他們不會主動推薦我們去看武俠小說的,基本都是自發自願自己偷閒看的。所以金庸的小說,從一開始就不是人們眼中的正規課,也就是“出身”不好。在正規傳統文化中,哪怕西遊記打妖精,或者講講三國曆史,人物傳記都是傳統文化的正規軍。但論講講楊過與雕,講講東邪西毒,再是中國文化也是很多人心中的野戰軍。所以只要家長可以參與的年齡段,金庸小說做動畫也是難以定位的。當然我個人是非常認同金庸已經創造了傳統文化的。即使沒有金庸的名字,武俠的影子還是常出現在動漫中的。


再次,當進入大學乃至就業以後。大家都可以自由看動畫片了,這個時候,難道你還沒看過電視版的金庸武俠嗎?都被拍爛了吧,年齡大的都看過幾個版本的了。再出個動畫版,閉著眼睛都知道劇情了。你還會去看嗎?動畫公司也很為難,改得少不愛看,改多了要不就沒了味道,要不就被武俠粉們罵。同樣電視電影版的金庸,我認為在收視率上是完虐動畫版的,畢竟電影電視都翻拍N遍的經驗了。動畫版還在嘗試階段。投資這個風險很大。

而且這個年齡,基本是看動畫片與不看動畫的分水嶺,很多人到這個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就不看了。



最後就是大齡人群了,不用講了吧,中國人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上有老下有下,中間有著大多數人對二次元的異樣眼光,能堅持看動畫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一般國內沒有動畫公司願意冒險針對這個人群拍動畫的,更別提金庸了。

金庸就這樣錯過了各個年齡段的定位,個人看法,隨便噴。


動漫在身邊


1,把金庸小說製作成動畫的,以我所知只有一部《神鵰俠侶》。當時是在香港電視臺播放的,劉德華唱的主題曲。這部動漫製作十分精良,值得一看

2,製作一部動漫的難度絕不亞於電影,就算現在很多工作都可以交給電腦了,人的工作依舊十分繁重。要使故事情節飽滿又有人的溫度,其創作難度也不容小覷。

3,金庸小說,每部都人物角色眾多,劇情曲折離奇,愛恨情仇交錯!每部都是篇幅浩大的大部頭,真要完整的製作成動畫,肯定是一項大工程。像近些年比較熱門的動畫電影《大聖歸來》《白蛇起緣》都是節選神話故事中的一個片段拍成的,這也許是一種更好的展現形式。

4,像《鹿鼎記》《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電視劇都已經被翻拍了很多遍了。在國內已經有一批穩定的受眾了,其影視製作流程和產業配套都比較成熟了。相較於國內剛起步的動漫產業,肯定是選擇電視劇來得風險更低。

5,資本是逐利的,如果沒錢賺當然也不會有人去投資了!現在搞個大IP找幾個流量小生,再花點錢在各大平臺宣傳一下,基本穩賺不賠。像我一開始提到的那部《神鵰俠侶》動畫就是一次嘗試,最後還是賠錢了。一些原創動畫如喜羊羊與灰太狼,豬豬俠,做成後就可以成為一個IP,收別人版稅;而金庸小說,你什麼都沒幹就要付一筆不菲的版稅了。這經濟賬一算,很明白了!




咚咚不錯


香港早就做過《神鵰俠侶》了呀……

金庸的作品,大多很長,人物角色眾多,特效打鬥場景也比較多。做動畫的話,改編難度巨大,會需要做成很多集,製作週期也很長,成本就會很高,並不是特別適合做動畫。

且金庸的作品,本來就是有一定的口碑和基礎的,做得不好的話受非議的可能性會更大,屬於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另外,相較於真人而言,動畫在後期的拓展開發,並不是很好。比如真人影視,可以包裝出明星,然後產生價值。動畫的卡通形象,在國內產生的價值是有限的。

一句話:金庸的作品,並不是特別適合用動畫的形式來開發。





尼哥獵媽人


看過港漫天龍八部麼 就問你易筋經黑級浮屠功力的慕容復 腳踢掃地僧就問你怕不怕


愛吃肉的小胖紙5


想想當初虹貓藍兔七俠傳是怎麼死的,虹七是由余華參與的一部非常優秀的動漫作品,毫不遜色於日漫,其中的打鬥更是具有中國特色,可惜被家長舉報。╯﹏╰

所以,不是說不能拍,是沒人去拍,現在大多數人還是認為動漫就是給孩子看的,都忙著做喜羊羊,熊出沒,沒有人會在意這個。


why動漫繪圖


金庸的武俠小說受眾人群是比較廣的,之所以沒有改變成動漫,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我國的動漫產業相比較電視劇以及電影發展不太成熟。一部好的小說大都是優先拍成電視劇。而動畫化的作品還主要集中在漫畫。

2.金庸的作品大都是長篇小說,動畫化難度比較大,即使要動畫化估計也要等漫畫出了之後。


愛好二次元的迷


武俠小說改成動漫,第一資金耗損龐大,之前有個武俠動畫片,虹貓藍兔七俠傳,這個是很優秀的一部動漫了,最後還是被家長舉報後,被禁了,很可惜。現在的家長還兒童的觀點是不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