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慈禧之後,為什麼沒有被殺

1882年袁世凱跟隨部隊到朝鮮平定叛亂,因對朝作戰勇猛,被授予首功,並且還取了朝鮮王室的女兒,從此平步青雲,打開了事業的潘多拉魔盒。

1887年,53歲的慈禧想著政權還給光緒皇帝,回到頤和園養老,光緒終於重掌大權。

光緒掌權後,擔心慈禧阻止變法,於是光緒讓袁世凱帶領部隊將御和園包圍了起來,打著護駕慈禧的旗號,實際上是限制慈禧太后的自由。


袁世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慈禧之後,為什麼沒有被殺


袁世凱看了光緒給他的詔書後,覺得對他利益不大,於是將光緒的行為報告給了慈禧,慈禧得知消息之後立刻派袁世凱率領自己的部隊連夜迅速包圍光緒的寢宮,不給光緒任何解釋的機會,直接奪回了大權。

隨後光緒亦被軟禁在中南海瀛臺,雖然名義上仍保持著皇帝的名位,但實際已沒有了皇帝的權力。光緒度過了十年沒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逝世,第二天光緒皇帝也死了,溥儀登基,新朝的親貴和同情光緒皇帝的舊臣都想除掉袁世凱,而且都把除掉袁世凱作為新朝的第一要務。


袁世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慈禧之後,為什麼沒有被殺


攝政王的載灃認為,袁世凱嚴重威脅了君權,許多意圖在新朝躋身高位的宗室親貴,如善耆、載澤等人,無不視慶袁世凱為眼中釘、肉中刺,無不欲除之而後快。

一、袁世凱的內憂外患

御史趙啟霖因為之前彈劾段芝貴獻妓女楊翠喜給載振一事,得罪了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凱,慈禧太后為了包庇奕劻和袁世凱,將趙啟霖除名,後來得到很多官員的聲援下才得到復職。此時趙啟霖抓住機會,同江春霖、趙炳麟等連續多次上奏摺,彈劾袁世凱。

袁世凱擔任外交部尚書職務後,一直按自己的意願辦事,不向朝廷請示,直接示好歐美列強,抵抗日俄。袁世凱此種行徑觸犯了攝政王載灃的利益。因為載灃的強烈不滿。1908年12月10日,袁世凱將中美互派大使一事提交朝廷討論,引發激烈衝突。加上袁世凱錯判了美國和日本的關係,導致中美德同盟的主張破產,給嚴世凱帶來沉重的打擊。


袁世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慈禧之後,為什麼沒有被殺


當時度支部尚書載澤主張把財政權集中於度支部,袁世凱沒有當面徵求載澤的意見,而是直接聯合軍機大臣繞過載澤向載灃提出建議,主張將部分財政權留給各省督撫,袁世凱的主張和行為再次加重了載灃的厭惡。

二、載灃決心除袁

1909年1月2日,趙炳麟、陳田直接上奏摺彈劾袁世凱,說袁世凱陰險狡詐,中飽私囊,黨羽遍佈朝野,朝事未經請示擅自主做、恃兵而驕、對皇帝盛氣凌人、處理外交關係存在重大失誤等等。

御史們的彈劾內容正好是載灃所需要的,載灃終於找到藉口,於是擬了除袁上諭,說袁世凱囂張跋扈,有不臣之心,不能容忍,準備除掉袁世凱。但是遭到奕劻、世續、張之洞的反對,世續得到消息後,向嚴世凱通風報信使袁世凱聞風逃到天津。


袁世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慈禧之後,為什麼沒有被殺


三、袁世凱羽翼豐滿、多人說情、放棄權力得以安全脫險。

由於袁世凱之前擔任外交部尚書,與很多國家關係還算可以,當時的英國公使朱爾典不但親自出面為袁世凱說情,還親自向袁世凱作出保證其生命安全。

北洋將領段祺瑞也煽動南苑士兵搗亂,準備以平定“南苑兵變”為名進京,段祺瑞此舉深深地震懾了朝廷。

張之洞聲稱兩宮大行,必須維持一個安定局面,袁世凱長期統領軍隊,朝臣中黨羽眾多,到處是袁世凱的親信。新朝需要穩定才能應付艱難時局,不應再誅戮大臣增添是非。


袁世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慈禧之後,為什麼沒有被殺


位高權重的張之洞也跟朝廷上書說,慈禧和光緒剛死,朝廷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袁世凱長期統領軍隊,其部下遍佈朝野,此時除掉袁世凱,無疑給內憂外患的朝廷雪上加霜,不利於朝廷局勢的穩定。

1906年袁世凱逐漸辭去很多職務,包括軍職。將之前所統領的部隊也交給了朝廷。1907年,袁世凱又調離北洋軍,只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此時的袁世凱對載灃已經沒有威脅。

至此載灃面對朝廷重要大臣的反對和北洋新軍要進京的威脅,載灃不得不找個臺階下,說袁世凱患有足疾,行走困難,難以勝任工作,朝廷體恤其難處,恩准其回鄉養病。袁世凱就這樣安全脫險,暫時遠離權力中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