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縱觀當今電影市場,對於一位導演來說,想拍出一部好電影很難,想拍出一部流行電影更難,年復一年出手即不凡這樣的奇蹟對於所有電影人來說無異於印第安納瓊斯尋找聖盃——但斯皮爾伯格做到了。他左手舉著攝像機,右手把持夢工廠,一次次給世界觀眾帶來無盡的驚喜和感動。從商業和情懷的角度來說,上一位二者兼備又如此成功的人還是默片時代的王者——查理·卓別林。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1946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一個猶太人家庭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少年時期由於自身的的猶太人外表和血統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歧視甚至被欺負,但這並沒有影響他成為一名人情味十足的導演,甚至這段經歷對他日後的創作選擇產生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對人性善惡的剖析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在他的作品中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由於近年來全球電影的國家邊界隨著傳播渠道和信息的快速發展已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人從斯皮爾伯格的《圓夢巨人》《頭號玩家》等作品中窺見到老爺子的童心。但斯皮爾伯格的溫柔和信念不僅僅體現在這類"老少皆宜"的電影作品中,絕大多數時候時候他更注重將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人文關懷和巨大希望放置在自己每一部作品中——從內心的鏈接到非凡的立意,從演員的表演到視覺的構思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今天這篇文章將從兩個人物和一個點出發,深入分析斯皮爾伯格1993年的這部《辛德勒的名單》,時隔27年再次回顧,這部電影帶給人們的震撼和感動仍後勁十足。


一個精於算計的商人+騙子,卻是一個好人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毫不掩飾自己對《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全球暢銷書的厭惡和鄙夷:

"非要對奴隸制度發表言論嗎?把它描寫出來就已經足夠了!"

"作者寫書一定要像上帝一樣,無處不在卻又無法察覺。"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單就這一點而言,斯皮爾伯格不僅貼合了福樓拜對作家的定義,在電影創作者層面也做到了盡善盡美。在整部《辛德勒的名單》中沒有人可以察覺到斯皮爾伯格的存在,但他的剋制和激情、溫柔和遺憾卻洋溢在電影的每個角落裡。


整部電影通過講述一個雖改編自真人真事卻仍讓人難以置信的故事——那些本該成為受害者的人們是如何通過一個騙子逃脫一個瘋子的魔爪進而躲過整場戰爭。導演放棄那些只會引發尋常反映的導演手段和戲劇性拍攝手法,用近乎於平鋪直敘的方式將事實的真相一點點呈現在觀眾面前。直到辛德勒的會計恍然大悟:

"這份名單就是至善,就是生命。名單的周圍環繞著深深的河流,隔絕開了那座人間煉獄。"

屆時所有的觀眾也從雲霧中跌坐在地:原來這個騙子是個善良的人,並且一直在做好事。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辛德勒初次亮相之前在長達五分鐘的時間裡並未給觀眾正面展示,但從中人們卻得到一個很重要的訊息:這個人除了口袋裡的現金和穿在身上的衣服,幾乎一無所有。但這個人卻能在進到夜總會的第一時間就為素未謀面的鄰桌納粹高官點一瓶上好的香檳,並在短時間內匯聚眾多納粹黨徒圍攏在自己身邊。但自始至終德國都沒有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辛德勒到底是誰?

因為辛德勒作為一個騙子精明就精明在擅於在不同的場合擺出不同的姿態,用老話講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可以不間斷且大手筆地為當權納粹輸送禮物和金錢作為賄賂,也可以適當擺出一副小人姿態讓所有人都對他想發戰爭財這件事深信不疑。直到電影的後半段,觀眾有幸先於德國和世界知道這樣一個事實:他一直在保護猶太人——他不僅欺騙了德意志,也欺騙了所有人。但人們似乎樂於收到這樣的欺騙,甚至會在辛德勒念出一個又一個名字的時候激動地流下被感動的淚水。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而作為一個精於算計的商人,辛德勒公司生產的東西簡直一言難盡。試想婦女孩子甚至對生產線一竅不通的人都能上陣操刀的產品,又會好到哪裡去?但電影接近尾聲時,辛德勒一句"我就要這家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不合格"讓觀眾發出了會心一笑。至此人們才明白,那個大發戰爭財的人一直都沒有給納粹輸送任何對戰爭有幫助的利益,這家工廠自始至終都是猶太人的避難所。

有這樣一個年代久遠的故事:一個小偷每天都推著一個獨輪車從守衛的眼皮子底下經過,而守衛每天都會檢查這輛獨輪車卻一無所獲。小偷偷的東西在哪裡?其實這輛獨輪車就是他的贓物。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而在這部電影中,猶太人就是獨輪車,納粹就是守衛,辛德勒就是那個鋼絲起舞、瞞天過海又聰明絕頂的小偷。只不過,這個小偷——賄賂又欺騙更是一名奸商的辛德勒,是個好人。


一個殺人成性的瘋子+惡魔,卻是個可憐人


拉爾夫·費因斯,那個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扮演伏地魔的人,那個在《英國病人》中孤獨又有氣質的歷史學家艾瑪殊,在《辛德勒的名單》中卻一改常態,變成了一個大腹便便且菸酒不離手的殺人狂魔(也許是個精神病人)阿蒙。但斯皮爾伯格卻通過諸多細節使其形象變得立體豐滿,向世界觀眾展示出那些戰爭販子的另一面。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從這一點來說,斯皮爾伯格的人文關懷和敘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沒有人是天生的魔鬼。所以老爺子藉由辛德勒之口說出那句讓人大跌眼鏡卻又不得不信的話:

"沒有人一出生就會殺人,他只是生錯時間了,如果不是戰爭,他最多隻是個小惡霸。"


下面就從電影中摘去幾個場景,向大家展示斯皮爾伯格是通過怎樣的細節讓一個瘋子變得豐滿,可恨又可憐。


  • 場景A:患了重感冒的阿蒙在猶太區挑選女傭的時候點了海倫的名字,但海倫聽命出列時阿蒙卻掩住鼻子向後退了一步。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情節時,自以為是地篤定這個"掩鼻"意味著一種鄙夷和厭惡,但阿蒙隨後的解釋"不想把感冒傳染給你"讓阿蒙這個以射殺為樂的人頓時變得正常甚至頗為紳士。看到這裡的觀眾不由自主地對這個人物充滿了好奇,並在內心深處有一絲同情不被察覺地蔓延開來。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 場景B:阿蒙聽取了辛德拉的"寬恕更代表權力"後為了表現自己強大的權力,對小男孩選擇了破天荒的"寬恕"。當小男孩離開浴室後,阿蒙對著鏡子自戀自娛自樂一番後以讓人玩味的姿態對著著鏡子說:

"我寬恕你!"

當觀眾以為辛德勒一句話就將魔鬼變成天使的時候,阿蒙卻再次舉起槍將男孩擊斃。

而這段時效短暫的改變卻讓人不由得心生憐憫——他本人有改邪的希望,客觀卻不賦予他歸正的條件。阿蒙這個人物的矛盾被充分展現出來。


  • 場景C:辛德拉因為在生日會上親吻了猶太女孩而被收監,阿蒙是這樣為了辛德勒去向高官求情的:

"他結婚了,但有很多情人,每一個情人都喜歡他,他很喜歡漂亮的女孩子,那個女孩子你沒見過,真的很美!所以他才親了她。"

結合阿蒙對海倫的感情,人們很難不去聯想這段話其實是他在為自己辯解。一個活在那個時代、那個背景之下的人,連說"愛"的勇氣和資格都沒有。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回顧在此之前阿蒙在地下室對海倫表白後卻又對其一頓拳腳相加,其實是將自己的無力感放大到無所遁形。而在之想將海倫的名字寫在名單最後,阿蒙不僅果斷回絕還說出他的理想——和海倫相愛相守直至地久天長!而阿蒙自己也深知這只是一場令人發笑又不得不醒的夢,所以他自己也知道:

"最現實的做法就是把她帶到森林,向她後腦勺打一槍,讓她安然死去。"

通過這間斷卻很連貫的人物塑造,斯皮爾伯格的中肯和悲憫均被完美展現出來。直到電影最後給了一個阿蒙被處以極刑的鏡頭時,人們竟然不自覺地為他長出一口氣。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這場戰爭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一種折磨——沒有受益人,只有受害者。


那一抹僅出現兩次又爭執不休的紅,是最剋制的痛斥,也是最深沉的人性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一直都有收到兩極分化的聲音。有人指責斯皮爾伯格對戰爭的描寫過於輕巧,而對於電影本身的處理又過於商業化。其實對於反納粹、反屠殺這一類龐大而又沉重的題材來說,斥責和揭露所帶來的的效果遠不及一個好故事給世人留下的震撼、思考和警醒。曾有一部收錄範圍較為全面的反猶大屠殺紀錄片《浩劫》,但很難說對於9個小時的片長來說,能耐心看完的人又有多少。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而對於一部只在結尾漸變為彩色的"黑白電影"來說,影片中出現兩次的紅衣女孩也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她到底意味著什麼?這一抹紅色又有怎樣的象徵?

紅色第一次出現時,山下的納粹正在屠城,辛德勒在山頂看著山腳下四處逃竄又無所適從的猶太人,心有慼慼卻動作不大。直到那抹紅色出現在辛德勒的眼裡。她並不顯眼,因為她幾次躲過了納粹的眼睛。但在辛德勒眼裡,那抹紅卻象徵著希望和人性。有人說,縱觀電影史,這一身紅給人們帶來的震撼是在華麗和繽紛的彩色都可望不可及的。因為它承載了歷史的痛訴、對命運的抗爭以及對希望的嚮往,還有對見到之人內心深處最隱秘人性的喚醒。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也是直到這抹紅色的出現,辛德勒才將自己的善良和正義公之於眾。直到這抹紅出現在運送屍體的車裡時,辛德勒再無法"隨遇而安"或"差不多就行",直到那一刻他的眼睛被刺痛、心靈被灼傷、靈魂被徹底喚醒——不能再等下去,因為那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那一抹紅也讓人看到斯皮爾伯格作為一個導演的藝術造詣和作為一個猶太人對民族的熱愛和追思,以及作為一個人對人性的不懈追求與執著相信。


寫在最後


《辛德勒的名單》之所以被很多人稱為"一部有力量的電影",不是因為它道破大屠殺的根源(因為這方面它根本沒有提及),也和它揭露納粹罪行沒有太大的關係,更多的是因為這部電影向世人展現出斯皮爾伯格的堅信,或者說,全人類的堅信——在邪惡面前,仍有善良的存在和餘溫。

就像我之前在評價《竊聽風暴》時說的那樣:

用一個好故事喚醒一個又一個沉睡的好人,足矣。

而在《辛德勒的名單》最後,在俄國軍人告知倖存者們"那裡不就是一座小鎮嗎?"之後,鏡頭的黑白一點點融入了彩色,男男女女也都換成了現實中真實存在的辛德勒的猶太人,看到這裡的人們忽然就相信了:

希望是存在的,而且是彩色的


《辛德勒的名單》:在這部電影裡,斯皮爾伯格的溫柔一覽無餘


電影由一份名單開始,由一份名單結束,也許故事有改編的成分,但人性和希望卻就此長存——就像那抹留名影史的紅色,那麼溫暖那麼動心,又那麼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