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看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历史和实践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毫无疑问,中国能否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就在党、在党的领导。“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如是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这关键的“最后一公里”,党的领导更显重要和分量。

  加强党的领导,全力兑现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省区市都层层签了军令状,承诺了就要兑现。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上上下下必须把工作抓得很紧很紧。”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2015年,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坚定地吹响了。自那以来,习近平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先后召开了7个专题会议;每次座谈会前,他总是先到贫困地区调研,实地了解情况,听听基层干部群众意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再召集相关省份负责人进行工作部署。对于脱贫攻坚,习近平是认真的,中国共产党是认真的!2020年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到10个月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本就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关键时刻,又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极大地增加了脱贫攻坚的难度。但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畏难,对人民的承诺不是空头支票,更不是喊喊漂亮的口号。既然立下了愚公移山志,签定了军令状,全党上上下下就要咬定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

  加强党的领导,打造“战斗力爆表”干部队伍。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干部队伍是落实各项脱贫攻坚决策任务的主力军,是党实现脱贫攻坚战目标的践行者。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快速有效地催生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脱离或是削弱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在进行脱贫攻坚工作时便容易出现各类问题:或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脱贫攻坚变成了“指标式脱贫”“材料式脱贫”,成为作秀和数字的游戏;或是基层干部任务过重、压力过大,生活、工作等困难得不到解决,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任务中;或是人浮于事,干部脱贫攻坚能力不足、本领不高,面对新问题束手无策、消极对待,严重影响脱贫攻坚任务进度。当前,面对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势,干部作风优良、素质高、能力强是决定“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提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加强党的领导,传播“脱贫攻坚好声音”。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要重点宣传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宣传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宣传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对善意的批评、意见、建议要认真听取,及时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对恶意攻击、炒作放大个别问题影响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的,要坚决依法制止。”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舆情的好坏往往能够左右一件事的发展和结果,控制整个社会风向。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开展脱贫攻坚战以来,利用个别问题大做文章的别有用心之徒者有之,妖言惑众者有之,消极抵触者有之。这些,都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绊脚石”,虽不足为惧,但要果断清除。脱贫攻坚是关系全体中国人民的大事、好事,应该让所有人都听得见、看得到。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要真实而准确地传达给下级单位和人民群众;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新举措好办法要多多益善地借鉴传授给相关部门;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要细细说给每个人听。多传播正能量,多传递“好声音”,多采纳“谏言”,从舆论上广泛凝聚力量,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让人们对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信心,从而为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支撑。

  习近平曾经说过:“共产党人要么不说,说了就要做到。”是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脱贫攻坚战是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必须心无旁骛干到底、干出成效。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只要继续坚定信心、顽强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稳稳地!(文/学习大军,2020年3月10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