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電影《囧媽》自從在大年初一免費上映後,一直熱議不斷。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有網友說,這就是我媽本尊,喜歡穿紅色衣服,燙成捲髮,喜歡發60秒方陣,喜歡吃喝拉撒睡都要囑託一遍的人。

稍微一反抗:她就質問:“你怎麼一點也不乖,我是你媽,我當然要管著你。”感覺被媽媽控制得太久,已經徹底不會做自己了,因為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自己做主。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確實,被父母控制的人生就是木偶,空有光鮮的外表,卻沒有內在的靈魂。雖然活著,但是卻不能聽從自己的心意支配。

於是有網友呼籲,父母對孩子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

立馬又有人出來質疑:對孩子實行放手教育真的好嗎?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情景喜劇《家有兒女》裡有一個經典的場景。劉星問媽媽劉梅:“我小時候為什麼不逼著我多學點兒東西呢?沒準我現在也有好多特長。你不能因為我不喜歡就不讓我學啊。”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現在的家長,真是很難做。逼迫孩子學吧,他會說你太強勢,太壓抑,逼得喘不過氣來;放手給孩子自由吧,他又嫌你沒有關注他,對他一點不關心。

那麼到底該怎樣教育孩子呢,應該採取什麼策略呢,是控制型的家長好,還是放手型的家長好?他們之間的界限在哪裡,我們要怎麼把控這個“度”呢?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控制型的家長,能不能把孩子教育成功?

鋼琴大師郎朗,與吉娜結婚後一直活躍於熒屏,讓我們瞭解他們私下生活的另一面,是那麼親切可愛。而郎朗能有今天的成就,必須離不開他的控制型爸爸——郎國任。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郎國任發現郎朗看動畫《貓和老鼠》後,能把裡面的鋼琴曲哼唱出來,於是選擇培養重點培養郎朗。

家裡有鋼琴,郎國任每天彈,郎朗就每天聽。後來,郎國任專門辭掉工作,用積蓄請專業老師,教朗朗彈鋼琴。

甚至專門到北京租房子讓郎朗學鋼琴。小小年紀的郎朗,除了學校學習,還需要每天練琴4個小時以上。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有一次,郎朗參加學校組織的合唱團排練,回家晚了,爸爸直接抑制不住心底的憤怒,狂躁地對郎朗說:“不想練就別練了,你吃藥去死吧。”說完,就把藥遞給郎朗。

郎朗也嚇懵了,“吃就吃”,拿著藥準備吞下去,突然鬆開,“我為什麼要吃啊,我才不吃呢。”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郎國任這才突然驚醒,剛才對孩子做了什麼行為,差點就徹底失去郎朗了。

之後,郎朗三個月沒有碰鋼琴。後來朱雅芬教授(朗朗的鋼琴老師)從歐洲回來,才重新彈奏。

那三個月的停止也讓郎朗明白,自己是真的喜歡彈鋼琴,喜歡鋼琴帶來的享受。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而爸爸的教育方式,雖然極端,卻只是想讓他練得更好。

後來,不用爸爸督促,他自覺每天練起琴來。

這種刻苦和熱愛,促使他於2008年獲得美國錄音師協會頒發的“藝術榮譽獎”,成為國際樂壇上的風雲人物。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仔細想想,如果郎朗非常討厭彈鋼琴,那還會自覺刻苦練習嗎?換言之,郎國任雖然非常強勢地逼迫郎朗練習,但是並沒有完全忽視他的感受。

控制型的教育,是家長看到了孩子的內在潛力,將優點發揚。

放手型的家長,會把孩子教育成功嗎?

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在其著寫的《好媽媽勝過好女兒》一書中,詳細介紹了自己養育女兒圓圓的過程,堪稱“放手型”家長的典範。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圓圓小時候有段時間非常痴迷看電視劇《還珠格格》,只要到播出時間肯定會選擇專注看電視。但那段時間應該是圓圓寫作業、拉二胡、讀小說的時間。

尹老師心裡非常著急,怕這樣下去會耽誤了孩子,但是面上依舊不動聲色,甚至給她出了主意,每天放學回來先拉二胡,然後再邊看電視邊寫作業。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圓圓也表示同意。當然,她看電視時總是會忘了寫作業,只能趁演廣告或演完後趕緊補起來,也因此,寫作業的速度提高了很多。

那段時間圓圓的電視一集沒少看,作業也都按時完成,拉二胡也堅持了下來。你以為這樣會影響孩子學習?可是並沒有,圓圓還因此提高了學習效率。

至於考試成績,尹老師的做法是不要求孩子100分。如果圓圓考得好,就正常替她高興,不設置物質獎勵,讓孩子感受成績本身帶來的滿足;如果圓圓考得不好,也不指責,讓她自己分析是哪些內容沒掌握好。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在尹老師的教育下,圓圓曾經兩次跳級,並於2007年參加高考,16歲的她超過當年清華錄取分數線22分,同時被內地和香港錄取。

試想,如果尹老師直接強硬阻止圓圓看電視,圓圓就能心平氣和地把作業寫好嗎?圓圓估計就把精力放在和媽媽的對抗上,想各種辦法看電視,考試分數也是一樣,越在意,給孩子的壓力越大,越容易發揮失常。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放手型的教育,是給孩子平等的選擇權,讓他為自己做主。

中間的平衡點,究竟該如何把握?

既然控制型的家長和放手型的家長都能把孩子教育成功,那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怎樣才不會過度控制或者過度放手,教養好孩子呢?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 第一,找到孩子的興趣點,深挖。

教育學家愛爾維修說:“即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就像之前的數學考1分男孩,雖然學習不行,卻痴迷做飯,燒的一手好菜,堪比飯店的水平。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幫孩子找到,並深度挖掘下去,讓喜歡變成才能,由興趣變成專長。

  • 第二,讓孩子為自己負責。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裡講過作者與孩子的故事。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她的孩子上學時忘記帶午餐盒了,第一次作者幫忙送去,第二次作者就不送了,讓孩子自己承擔沒有帶午餐盒的後果。或者餓肚子,或者向別人尋求幫助,讓孩子記住這個教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果家長總是幫孩子處理,孩子很容易產生依賴心理,結果凡事“求”父母。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是最好的教育,讓他心存敬畏,減少犯錯。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 第三,停止後悔,立刻行動。

王小波有一句名言:“這世界上有些事就是為了讓你幹了以後後悔而設,所以你不管幹了什麼事,都不要後悔。”

不要說小孩子,就是我們大人也經常陷在後悔的情緒中:

“今天老闆催報告,早知道我昨天就好好做。”

“上班遲到了,都是昨晚玩手機睡得太晚。”

“光顧著應酬,忘了孩子還等著睡前故事。”

立刻行動,就是為了抵消掉不良情緒,繼續專注地做事情。昨天耽誤了,沒有關係,今天補回來。

《囧媽》引熱議:控制型父母?放手型父母?網友:我都不想要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真愛是看到孩子的真實存在,發現孩子的真實需求,並幫孩子實現他的需要。”

既然成為父母,註定要和孩子一起修行,幫助孩子成為他最好的自己,那麼,就從這三點做起吧!

作者:之小諾,擅長從生活小事中發現育兒真諦,是行走在育兒路上學習的新手媽媽,願與你同行,一同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