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講究的四類面之——崑山奧灶面

崑山是個充滿靈氣的水鄉城市,經濟發達、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早在它經濟還沒有冒尖、周莊還沒有出名的時候,崑山的奧灶面就已經聞名遐邇。在財政部的幹部中,奧灶面吃得最多、吃得最早的,我恐怕可以算一個,但真正到崑山奧灶館去吃奧灶面還是在今年的二月。

中國最講究的四類面之——崑山奧灶面

奧灶面


奧灶館在崑山市五山北路,它的前身是晚清時代的“天香館”。這座百年老店是古典式建築,朱椽黛瓦、雕樑畫棟、飛簷翹角、廊庭迴繞、氣派不凡。現在奧灶館供應的奧灶面是標準式的套餐:有若干涼菜,一碗紅油爆魚面,一碗白湯滷鴨面,一共25元。公平地講,這一套早點比賓館裡的美式早餐好多了。爆魚麵湯色醬紅,麵條細白,滷鴨面白麵白湯,原汁原味,中外遊客讚譽之聲不絕於耳。

有一次我問崑山的朋友,為什麼叫奧灶面?他解釋說,意思是奧妙在灶頭上。我說我是蘇州人,你別糊弄我,他就給我講了兩個故事。據說“天香館”後來經營不善,欠了一屁股債,店主不辭而別,這爿麵店就歸了債主趙三老太太。趙老太交給一位叫陳秀英的繡花姑娘經營,易名“顏復興”。為什麼叫“顏復興”?因為陳秀英的丈夫姓顏。陳秀英小的時候叫康姐,出嫁後叫顏陳氏。陳秀英很能幹,擅長烹調,把這個只有三張半桌子的小麵館“顏復興”辦得紅紅火火,經常顧客盈門。後來,陳秀英年紀漸漸大了,手腳慢了,麵館又小又舊,黑咕隆咚,看起來挺髒的,老吃客開玩笑,稱顏復興的面是“鏖糟面”。鏖糟是崑山土話,不太乾淨的意思。沒想到,這個怪怪的名稱不脛而走,名噪蘇南。“奧妙在灶頭上”是解放後才有的說法。陳秀英,確有其人。解放後公私合營前,陳秀英已是76歲的老太太,還在“顏復興”掌勺做面。用奧灶館代替“顏復興”作為店名正是在公私合營時期。

中國最講究的四類面之——崑山奧灶面

另外一個說法有點傳奇色彩。說清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時,一次微服私訪到了崑山,時間在晚上,飯店都打烊關門了。乾隆飢餓難忍,看到一個小飯館內還隱隱有燈光,就讓人去敲門。一位老太太應聲開門,乾隆說想買點飯菜充飢。老太太說,實在對不起客官,飯已沒有,菜也賣光了,客官要是不嫌棄,老身正煮著自己吃的麵條,可以胡亂吃一點。乾隆謝過以後,就在那個小麵館裡吃了一碗麵,也許是他實在餓急了,也許是這碗麵確實鮮美,吃得乾隆龍心大悅,當面詢問:這是什麼面?老太太說家裡的鏖糟面,不上檯盤的。後來乾隆回到北京想起崑山吃的鏖糟面,就賜名“奧灶”。傳說是有的,但皇帝賜名的根據從來沒有找到過。姑妄聽之吧!

依我看,皇帝賜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崑山的奧灶面為什麼好吃。我請教了幾位老師傅。他們說,奧灶面中的紅湯都用燻魚作澆頭。店裡每天宰殺很多青魚,從捕、宰殺、洗滌,直到廚房烹製,要做到“魚不落地”。魚身上的魚頭、魚尾、魚肝、魚油、魚鱗都不扔掉的。用魚身上的東西加上剔去肉的鱔魚骨頭、螺絲、雞骨頭來吊湯,味道比原汁魚湯還要鮮美。煨制過程中再加點丁香、桂花、茴香、大料、蔥姜、黃酒,這樣做出來的湯做紅油奧灶面最地道。白湯麵用的是鴨湯,它的澆頭是滷鴨腿,每天都要用很多“崑山大麻鴨”,鴨身上除了毛,別的都用來吊湯,這湯是麵館的傳家寶。

中國最講究的四類面之——崑山奧灶面

崑山奧灶麵館

有人說奧灶面最注重五熱:“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現在還有人加上“筷熱”成了“六熱”。實際上訣竅在於煮麵的火候。面只煮到九成熟,撈到熱碗盛的熱湯內,端到客人面前正好十成熟。所以,奧灶面裡的麵條一根根都十分挺括,像古代仕女們的髮髻一樣梳得整整齊齊。所有的麵條好不好吃關鍵都在湯上,現在賓館裡做的奧灶面為什麼不好吃,主要原因就是在於不肯下功夫吊出上好的湯來。所以,現在吃奧灶面,基本上是大路貨,貨真價實、原汁原味的奧灶面恐怕不容易吃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