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胡椒大神二號


中醫所說的“脾”指的是一個系統功能,不僅僅是一個脾臟。

脾主肌肉,主統血,其氣主升;主運化水谷、運化水溼,為氣血生化之源。

也就是說人體的消化、吸收、新陳代謝、血液生成、血液運行、肌肉、大便、內臟穩定、營養供應等都歸“脾”管。

因為脾主消化、吸收。脾虛則消化能力減弱,會出現食慾不振,腹脹滿;脾虛則食物當中的營養吸收不良,肌肉的營養供給不足,會出現肌肉鬆弛,體倦乏力,氣虛、貧血等;脾氣虛腸蠕動能力會下降,會出現排便無力。因為消化、吸收、新陳代謝歸脾管,糖尿病也是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出現了問題。所以,糖尿病也與脾有關係。

西醫治不好糖尿病是因為沒有能健脾、補腎、舒肝理氣的西藥。所以,西醫只能用西藥控制糖尿病發展。

脾還主運化水溼,脾虛則水溼停滯,會出現形體虛胖、大便溏薄。

脾虛水溼停滯,水溼不能及時代謝,日久便會形成痰溼體質。水溼聚集成痰,痰阻脈道,造成機體新陳代謝障礙,影響免疫功能。久之,可引發腫瘤。

脾主血,脾虛血液不循脈道,迫血妄行,會造成便血、尿血、鼻子出血、牙齦出血、婦女崩漏等各種出血症狀。

脾氣主升。若脾氣虧虛,升舉無力,氣虛下陷,則會出現頭暈目眩、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臟器下垂的症狀。

若想保持身體健康,一定不要讓自己脾虛。



晨溪8620496821300


黃元御:“一炁周流”元炁圈!

戊己中央土,故脾土居中樞、其餘臟腑居四周;脾土(電廠)居中樞生(後天之)元炁,其餘髒俯(電器)猶居圓周;中樞發動,圓周運轉;元炁升為陽,降為陰。

肝木居左、心火炎上、肺金居右、腎水趨下;中樞脾土生元炁左上右下(依次沿肝-心-肺-腎方向)流轉而驅動臟腑工作,曰“一炁周流”元炁圈。

所以,(慢)病基本可分兩類:或為“虛症”、或為“瘀症”。元炁弱了為虛,電器(臟腑)失壓漸生瘀。

聖經啟示:一把塵土變軀體,靈(炁)入命門藏於腎,故腎為先天之本。靈炁點火於脾,生後天之元炁(正炁);一炁化三清“氣津血”。

注:黃元御(1705-1758)《四聖心源》中的四聖是指“黃帝、歧伯、秦越人、張仲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