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戰一生的伊朗國父,戰死疆場後被敵方女王如此辱屍,好慘


征戰一生的伊朗國父,戰死疆場後被敵方女王如此辱屍,好慘

#伊朗篇-25#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以及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一直走到亞洲系列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等。現在,2019年重頭戲——伊朗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

征戰一生的伊朗國父,戰死疆場後被敵方女王如此辱屍,好慘

(帕薩爾加德遺址)

伊朗歷史上第一個強大的帝國——波斯帝國,由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開國之君是居魯士二世,史稱“居魯士大帝”。

阿契美尼德王朝有兩個著名的古都:帕薩爾加德波斯波利斯。帕薩爾加德是居魯士大帝的建都之地,其最終也埋葬在此;波斯波利斯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第四任君主大流士一世的建都之地(詳見#伊朗篇17—23#)。現在這兩處古都皆為伊朗最著名的遊覽勝地,訪客如織。

今天,辰館將與大家分享的是:帕薩爾加德古都遺址上的一塊著名石刻——《居魯士大帝四翼像》。

通常,我們所看到的能力通天的神(神獸)形象大多都只有兩個羽翼,而居魯士大帝卻有四個羽翼,為什麼?

咱們邊看邊說……

征戰一生的伊朗國父,戰死疆場後被敵方女王如此辱屍,好慘

(帕薩爾加德遺址)

居魯士成為波斯王

波斯人由許多部族結合組成,帕薩爾加德人是其中最尊貴的部族。

在帕薩爾加德部族中,阿契美尼德家族是其中的一族。之後的波斯王都出自這個家族。

公元前559年,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居魯士二世統一了波斯各部落成為波斯王

成為波斯王的居魯士二世(下稱“居魯士”)率領波斯大軍南征北戰,橫掃了西鄰的呂底亞,征服了東邦的巴克特里亞,滅掉了美索不達米亞的新巴比倫、敘利亞……最終,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建立起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強大帝國。

征戰一生的伊朗國父,戰死疆場後被敵方女王如此辱屍,好慘

(帕薩爾加德宮殿殘跡)

居魯士稱帝后,將帝國的首都選址在了自家的大本營帕薩爾加德(現伊朗城市設拉子東北),他在這裡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皇宮和一座日益繁榮的城市。

為了紀念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偉大功績,居魯士在宮殿高聳的石柱上刻下了無比豪壯的銘文:“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至今,這些霸氣的文字依然深深地鐫刻在帕薩爾加德遺址巨大的石柱上。

征戰一生的伊朗國父,戰死疆場後被敵方女王如此辱屍,好慘

(帕薩爾加德宮殿闕門遺蹟)

居魯士大帝四翼像》:

作為居魯士大帝曾經的榮耀之地帕薩爾加德,現在早已破敗不堪,人們只能通過那些僥倖留存下來的遺蹟去遙想它曾經的恢宏與壯麗。

一眼望去,整座帕薩爾加德遺址中尚能“站”著的遺蹟並不多,僅有的幾處因此而顯得特別搶眼,如原宮殿入口處的這座闕門(上圖紅圈)。此闕門不僅歷經2500年的風吹雨打依然挺立,最重要的是它上面刻有的一尊居魯士大帝帶有四羽翼的石雕像依然清晰可見,這讓後人如獲至寶。

征戰一生的伊朗國父,戰死疆場後被敵方女王如此辱屍,好慘

(《居魯士大帝四翼像》)

據考證,居魯士四翼的形象模仿自亞述的保護神。

波斯人在征戰亞述、呂底亞、米堤亞、新巴比倫以及埃及等國時期,不斷汲取吸收對方的先進文化,並將它們與波斯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波斯文化特色的新的民族文化,例如《居魯士四翼像》中的人首鳥身形象就源自於亞述文化中的亞述保護神形象。

亞述保護神具有人首鳥身和鷹首鳥身兩種形象,它們有的帶有四個羽翼、有的則是雙羽翼,為人鳥合一、人神同體之象。當它為人首鳥身形象時常常被用做帝王之像,居魯士四翼像就屬於這類帝王像。

征戰一生的伊朗國父,戰死疆場後被敵方女王如此辱屍,好慘

通常,我們所見的能力通天的神(神獸)形象大多都只有兩個羽翼,而具有特別神力的神(神獸)會被刻畫為四翼。古代波斯人將居魯士的形象設計成四翼像,顯然是為了表明他擁有強大神力能夠征服四方世界。

另,此石像中的居魯士頭戴埃及三羽冠(王冠),身穿鑲有玫瑰花邊的埃蘭長袍,這些都喻示了居魯士作為亞細亞霸主的身份與地位特徵。《居魯士大帝四翼像》被放置在宮殿的入口處,也蘊含了居魯士作為保護神時刻保護著波斯帝國及其子民的寓意。至今,居魯士仍深受伊朗人民的愛戴,並被尊為國父。

征戰一生的伊朗國父,戰死疆場後被敵方女王如此辱屍,好慘

(居魯士頭戴埃及三羽冠,局部)

居魯士一生戰功赫赫,到了晚年,這位驍勇的“戰士”依然野心勃勃。公元前530年,居魯士親率波斯大軍討伐馬薩格泰人部落。他們一路過關斬將,擒殺了迎戰的馬薩格泰王子。馬薩格泰人的首領是女王托米麗斯,在得知兒子戰死疆場的噩耗後,女王發誓:“一定要讓嗜血的居魯士把血喝飽”。

征戰一生的伊朗國父,戰死疆場後被敵方女王如此辱屍,好慘

(居魯士之墓,帕薩爾加德)

波斯—馬薩格泰之戰,最終以波斯人幾近全軍覆滅而告終,居魯士也在這次戰役中喪了命。女王托米麗斯在得到居魯士死亡的消息後親自來到伏屍遍野的戰場,在死人堆裡找到了居魯士的屍體。她割下他的頭並扔進一個盛滿鮮血的革囊裡,實現了要讓居魯士飽飲鮮血的誓言。

一代梟雄居魯士的一生就這樣以“馬革裹屍”的悲壯結局畫上了句號。

之後,居魯士之子岡比西斯在與馬薩格泰人的作戰中搶回了父親的遺體,並將其安葬在故都帕薩爾加德(上圖)。

(#回憶2019# 難忘的伊朗之旅)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頭條號“走遍世界博物館”,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