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縣天合園廣場:一處永不褪色的紅色課堂

合陽縣天合園廣場:一處永不褪色的紅色課堂

在合陽縣城約中心位置,一處以寶塔為中心,綠植密佈,兼具休閒的多功能活動廣場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裡還有另外一個令人肅然起敬且永不褪色的名字——合陽縣烈士陵園。辛亥革命以來,無數合陽兒女為了民族解放、保家衛國和新中國建設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生命。最終819名烈士長眠於此,成為激勵後人開拓奮進的紅色精神家園。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成為土地革命戰爭走向抗日戰爭的轉折點。其間,國民黨在合陽駐軍2.6萬,白色恐怖籠罩古莘大地。在上海就學的合陽籍人士師集賢、孫玉如、鄒景山、馬凌山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秘密向合陽民眾宣傳馬列主義和進步思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合陽成立抗日民眾自衛隊和沿河學生抗日救國會,積極開展抗日救國。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發動內戰,1946年8月,中共黃龍特委派孟樹林、田德霖來合陽皇甫莊部署起義。其時,國民政府皇甫莊鄉公所駐紮在街中心的土寨子,地形隱蔽、戒備森嚴、易守難攻。9月8日晚,地下黨員史建堂和張廣文率保警隊暴動,擊斃偽鄉長解振邦和前來視察的縣國民兵團參謀張宏德,宣佈起義。翌日凌晨,史建堂率起義隊員七十餘人,北上黃龍米殼山,後被整編為黃南遊擊隊第九支隊。

1948年3月宜川戰役後,西北野戰軍迅速向關中出擊,第二縱隊司令員王震率部發起黃龍山麓戰役。23日,二縱六旅主力在張仲瀚旅長率領下分兩路挺進合陽,一路從坊鎮、新池阻擊合陽反動武裝,一路從同家莊直逼縣城。這時,國民黨韓城縣長趙玉林率縣保警隊八百餘人逃至百良,合陽與韓城游擊隊奉命包圍,次日八時攻克百良東城,殲敵五百餘人。合陽縣長周鴻聞百良解放,於當晚率部逃至劉家嶺,六旅十六團隨即攻入縣城,並追擊於劉家嶺,擊斃周鴻,俘敵三百餘人。合陽縣城第一次解放。

1948年8月,國民黨從坊鎮、百良分兩路圍剿黃龍山區西北野戰軍。野戰軍一、二縱隊在壺梯山部署澄合戰役,合陽支隊由百良、太棗、韓城堡安村分三線阻擊,敵用三架飛機以及大炮轟炸轟擊,支隊戰士在陣地頑強阻擊四晝夜,澄合戰役勝利。11月,胡宗南為阻止西北野戰軍乘勝南下,於合陽、大荔設防,14日,胡一四四師之四三二團北越金水溝向縣城以東襲擾,黃昏宿至知堡臨皋村。彭德懷司令員命二縱隊之三五九旅實施包圍,15日拂曉,在獨立旅十二團配合下,一舉攻克臨皋,擊斃四三二團團長曾挽國,俘敵一千三百餘人。28日,西野二、三、六縱隊大戰澄城永豐鎮,殲敵整編七十六軍,活捉軍長李日基。合陽全境解放。

合陽縣烈士陵園始建於1957年,園內有“千金塔、古鐘樓、古牌坊、烈士紀念亭、紀念堂、紀念廣場”等多處人文景觀,管理烈士檔案219份,安葬烈士819名,形象記錄了合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奮鬥歷史。建園以來,歷屆合陽縣委、縣政府和各級民政部門對陵園建設高度重視,先後四次修繕。特別是2008年,在各級政府和上級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合陽積極貫徹文明衛生城市和園林化城市思路,全面啟動陵園改擴建工程,對陵園紀念堂、紀念亭、古牌坊、古鐘樓等主要建築進行整體改造,建成了設計新穎的“V”字形下沉式紀念廣場,同時,修建廣場四處,堆山體四座,新修了音樂噴泉、湖泊、曲橋等景觀,並移花種草,栽植樹木,鋪設道路,綠化美化亮化陵園,實現了陵園公園的一體化。

改擴建後的合陽縣烈士陵園,園容園貌整潔美觀,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完好,陳展資料進一步充實,已經成為合陽45萬人民緬懷先烈,接受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成為對廣大青少年進行“雙擁”宣傳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的紅色課堂,成為縣城廣大市民休閒、健身、娛樂、遊覽的理想場所。

合陽縣天合園廣場:一處永不褪色的紅色課堂

合陽縣天合園廣場:一處永不褪色的紅色課堂

合陽縣天合園廣場:一處永不褪色的紅色課堂

合陽縣天合園廣場:一處永不褪色的紅色課堂

合陽縣天合園廣場:一處永不褪色的紅色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