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廠"苦戰"廢紙商"

從一開始高呼“衝上3000去”,到漲價放緩後的惴惴不安,再到價格急轉直下後的恐慌,“破爛王”們的心態轉變,也是造紙行業從疫情肆虐時的進退失據,到後面生產逐漸恢復後重拾廢紙價格話語權的連帶效應的一個體現。

先說一個觀點:由於上下游的信息不對稱,眾多造紙廠們聯手做了一場局,把上游廢紙經銷商們的廢紙存貨給一次“哄”出來了。

再說一個結論:而這一場局能輕易實現的原因,是因為包裝行業即將迎來三個重大拐點的集中反饋。

包裝行業三大拐點:

1.未來10天之內,是造紙行業從“開工不開產”到全面恢復生產的拐點。苦熬一個多月,造紙廠已經做好了全面生產的準備,最晚不會超過3月中旬,造紙產能就將全面恢復;

2.隨著打包站逐步恢復開工,未來10天之內,是廢紙流通全面恢復的拐點。廢紙經歷了這一波降價、去庫存之後,新的廢紙供應能否得到補充、廢紙的價格會不會因為新一輪的供需平衡需求再次面臨重大價格調整,將得到檢驗;

3.這將是上游供應端層面,考驗原紙價格走向的拐點。受廢紙價格和產能恢復速度、乃至下游終端客戶開工率的影響,成品紙的價格也會面臨新的挑戰。

如果以上觀點您都不認可,建議您左上角關閉這篇文章。接下來將從第一個觀點,造紙廠是如何利用信息不對稱聯手把上游廢紙經銷商們的廢紙存貨給一次“哄”出來說起。

現在廢紙經銷商群體中存在一種聲音:廢紙價格的一路急轉直下,全是因為造紙廠在集體做局。

廢紙價格上漲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疫情造成的廢紙回收、打包站開工和廢紙送貨遲滯,導致供應不足,造紙廠普遍缺紙,為了補足原料庫存,漲價也就成了必然。

但面對原料不足,大紙廠和小紙廠的應對能力和具體措施是天差地別的。像玖龍這樣的大廠可以把車隊直接派到打包站,滿世界拉紙;山鷹早早就佈局中轉站,打通了廢紙收購渠道。不僅如此,由於賬期穩定,打包站普遍更願意將廢紙賣給大廠。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廠的廢紙庫存在春節後得以快速恢復。

然而,大紙廠和小紙廠的廢紙收購能力有很大的差異,長期以來人們都習慣關注頭部造紙廠,從玖龍、理文們的廢紙入庫量判斷整個造紙行業的庫存恢復而忽視了造紙廠們的能力差異,以至於被中小造紙廠們聯手做了一次局,把手裡的廢紙給“哄”了出來了。

到底是不是這樣,老闆們可以自行判斷。但從結果上,這一次造紙廠一起努力,廢紙商們在“造紙廠屯夠了廢紙”的認知下集體拋售,成功“脫逃”,實現了全面開工前廢紙荒風險的轉嫁。所有所有的造紙企業都從中受益,有些造紙廠甚至出現廢紙爆倉。

“破爛王們”也並沒有吃大虧,只是賺的少了。從開工到現在,廢紙價格連續數輪上漲,不管是廢紙經銷商還是打包站都已經獲取了高於年前預期的利潤(中場入局的除外)。

但需要注意的點是:

當前流通的廢紙,很大一部分都是年前的庫存。打包站的恢復是慢於造紙廠的,在這一輪快速且數量巨大的出貨中,廢紙打包站的真正供貨能力並沒有完全考驗。

未來10天之內,是造紙廠全面恢復造紙產能的集中爆發期。然而開工沒有回頭箭,造紙機的開動成本是昂貴的,一旦全面開工,對於廢紙的需求將是源源不斷的,廢紙供應的速度能否跟的上消耗,在接下來的一週內都將得到檢驗。因此,未來10天之內,將是考驗全國打包站廢紙流通回覆能力的重要時間節點,也是廢紙價格會否再次調整的重大時間節點。

假設,如果後續的廢紙出貨量能夠穩定,打包站的造血能力得了到驗證,造紙廠有源源不斷的廢紙收進保證開工,那麼在從最上游的原紙供應層面,開工以來的漲價理由就不成立。當然,如果中間除了岔子,只能麻煩中下游的包裝企業繼續買單了——開啟新一輪大漲價或許很難,但因為“用不起紙箱”導致紙箱廠訂單不升反降,就很難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