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張群林:守護村“門”的抗疫主心骨



「文安」張群林:守護村“門”的抗疫主心骨

「文安」張群林:守護村“門”的抗疫主心骨

「文安」張群林:守護村“門”的抗疫主心骨

興隆宮鎮大郭莊村醒目的牌匾下,一道臨時啟用的大門鮮紅而耀眼。大門緊閉著,偶爾有車輛經過,但都要停下來進行嚴格的登記。村外送來的快遞,都得經過反覆消毒才能被村民領走。

村支書張群林是個行事穩妥的人,在疫情稍稍好轉的當下,他依舊沒有放鬆警惕。當初封村,大郭莊也是全縣第一個。村裡大大小小的出口一共十幾個,除了值守的這個,其餘全部封死。起初只是在村口擋上了大抓車,後來拉上條幅,再後來乾脆鑄了一道門,徹底封了。

為了村民的安全,張群林寧可把村口再嚴嚴實實地多封幾日。

「文安」張群林:守護村“門”的抗疫主心骨

大門裡側,值班室外,鋪著綠色的“草皮”。這也是大郭莊村頗為講究的地方。白屋,綠地,映襯著志願者身上的紅馬甲,格外鮮豔。

說起志願者,他們可是村街疫情防控的主力軍。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後,張群林第一時間在村裡招募志願者,村民們積極響應,男女老少踴躍報名。張群林和村兩委班子帶領志願者對本村居住人員情況和外地返鄉人員進行了地毯式摸排並建立排查檔案。

全村2800多人的登記,26名志願者兩天之內就完成了。

村口的值守點,志願者們更是一天四班倒。值班室的外牆上,貼著每天的值班表。志願者們嚴格按表值班,絲毫不敢懈怠。除了在村口值守的志願者,村裡還有個十幾人的巡邏隊,一天二十四小時在村裡巡邏。村民的安全,就這樣被日夜守候著。

防控工作千頭萬緒,尤其在宣傳上,張群林可沒少下功夫。為了讓村民時刻提高警惕,張群林組建了志願流動宣傳隊,通過懸掛橫幅、大喇叭喊話、街頭廣播等對村民進行防疫知識宣傳。同時建立3個微信群,共1500名村民。張群林和志願者們每天都在群裡定時發佈防疫防控知識,幫助村民正確認識新型冠狀病毒,引導村民不信謠、不傳謠、不恐慌。

「文安」張群林:守護村“門”的抗疫主心骨

(左二為張群林 左三為郭繼敏 右一為薛文彬)

張群林說,志願者人數最多的時候有35人。在感到欣慰的同時,他也為大家的安全健康著想,最終只留下了20名身強力壯的干將。

郭繼敏是就是其中之一,66歲的他曾是村裡的老支書,對於自己的這位“接班人”,老書記讚不絕口:“感覺特別驕傲,我們村力度大,都是群林有能力。”作為村裡的黨支部副書記,薛文彬算得上是張群林的得力搭檔,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他主要負責廣播,每天走街串巷用大喇叭宣傳疫情政策和防控知識。一天10回,一回20多分鐘的廣播讓他經常感覺到喉嚨嘶啞。雖然疫情情況好轉,但薛文彬的工作一點沒有輕鬆:“天氣變暖和了,就開始有人扎堆閒聊。”但村民們對於這名嚴厲的廣播員十分“懼怕”,“宣傳車還沒拐彎,只要一拉笛兒,大傢伙都嗖的一溜煙趕緊跑回家去。”

“奔走”可以說是張群林2020年的關鍵詞。不論是開會部署、設立卡點、防控宣傳、村街消毒,還是物品配送、排查登記、婚喪勸導,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張群林的帶領下村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

不斷有熱心村民開始往值守卡點送東西,方便麵、礦泉水、包子、口罩、米麵油、雞蛋......東西越來越多,小小執勤室被塞得滿滿當當,其中還收到了村民張衛送來的錦旗。

「文安」張群林:守護村“門”的抗疫主心骨

談及送錦旗的初衷,張衛說,就是看我們書記和大傢伙為了全村人沒日沒夜地忙活,心裡很感動,就是想感謝他們!

看到大家這麼熱情,張群林又想法通知村民,“我們這什麼都不缺,大傢伙少出門,不用掛念我們。”不讓送東西了,村民馬上又想出了“對策”,全村自發組織捐款,一天之內籌到了9萬元的愛心款。

張群林拿到錢心情很是感激:“沒想到人心能這麼齊,大傢伙這麼團結,不講報酬,謝謝大家了。”隨後,張群林又積極響應鎮裡的號召,組織全村47名黨員給湖北捐款,每人100元,共籌集4700元。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張群林每天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既是宣傳員又是快遞員;既是消毒員又是調解員。他無疑是全村最“活躍”的人,日夜堅守,同大家一起奮戰,為全村人樹立了典範。

村口的大門依然緊閉著。門裡的麥田綠了,門外的微風也已吹面不寒。門裡門外都有了春天的氣息。關上門是一個村,敞開門是一座城。無論門裡還是門外,都即將迎來同一個草長鶯飛的春天。

文 | 劉美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