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母親在康熙眼裡是辛者庫賤籍,既然是賤籍,康熙為何當初還要娶她當妃子?

藍色的夜晚47


雍正四年,在皇權穩定、根基穩固以後,雍正皇帝開始了對昔日奪嫡政敵——皇八子胤禩的清算行動。為了獲得光明正大的清算理由,雍正皇帝將“九子奪嫡”期間,康熙皇帝對胤禩的諸多負面評價全部翻了出來。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首次被廢,康熙皇帝下達“命諸大臣於諸皇子中舉可為太子者”的命令後,面對“阿靈阿等私示意諸大臣舉允禩”的結果,康熙皇帝以“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賤,宜別舉”為由,予以了駁回。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朝著名的“斃鷹事件”中,康熙皇帝將皇八子胤禩評價為“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甚至直接給出了“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的絕情之言。

康熙皇帝對於皇八子胤禩乃系“辛者庫賤婦所生”的訓斥之言,雖然有著雍正皇帝為收集胤禩罪行而刻意杜撰的嫌疑,但皇八子胤禩的生母——良妃衛氏,乃系內管領,也就是上三旗辛者庫的出身卻是確定無疑的!

《愛新覺羅宗譜》的漢文本譜牒——《星源集慶》,對良妃有著如此記載:

良妃衛氏,內管領阿布鼐之女,初入侍宮中,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冊封良嬪,後晉封良妃。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二十日薨。

清朝名臣張廷玉等奉敕撰典制文獻——《皇朝文獻通考》對良妃的出身有著類似的記載:

良妃衛氏,內管領阿布鼐女,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封良嬪,後晉封良妃。

也就是說,皇八子胤禩的生母良妃,確實是康熙皇帝后宮妃嬪中“出身微賤”的辛者庫出身。而且,在良妃衛氏入宮之時只是宮女身份。

那麼,“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衛氏,為何能夠得到康熙皇帝的臨幸,並藉此一步登天,成為了康熙後宮的高等妃嬪呢?

由康熙皇帝親自編纂之《庭訓格言·國學經典》中,有過一段這樣的記載:

明時宮女至數千,脂粉錢至百萬。今朕宮中計使女三百,況朕未近使之宮女,年近三十者,即出與其父母,令婚配。

而且,按照《宮女往談錄》的描述,清宮宮女能夠單獨接觸皇帝的概率非常之低,皇帝見到宮女臨時起意,便推倒臨幸的事情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

那麼,身為宮女的衛氏,是如何完成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之逆襲的呢?

根據《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的記載,歷史上的衛氏乃系“美豔冠一宮,體有異香,洗之不去”的絕美之人,甚至達到了“唾液亦含芬芳氣”的誇張地步。也就是說,衛氏出眾的外貌條件為其獲得康熙皇帝青睞奠定了相當程度的基礎。

但這肯定不是主要原因,衛氏之所以能夠得到康熙皇帝的臨幸,得益於孝懿仁皇后給予搭建的平臺。

在良妃衛氏薨逝以後的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曾經為其親撰祭文,在此祭文中有著這樣的說明:

敬恭自矢,克彰褕翟之休。 念久備乎嬪行,爰優加夫妃號,方期永綿福祉,何意遽告淪殂。

其中“褕翟”的意思為“王后祭服”之意,在這裡泛指皇后。也就是說,良妃衛氏曾經服侍於皇后之側,才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青睞。按照皇八子胤禩的出生時間——康熙二十年來看,祭文中所指的皇后應該為時為皇貴妃,代行皇后之職的佟佳氏,也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也就是說,在康熙皇帝駕臨孝懿仁皇后所居承乾宮時,很可能遇到了絕美的衛氏,正值青壯之年、需求正盛的康熙皇帝未能抵抗如此美顏,遂幸之。

有此來看,皇八子胤禩生母衛氏,在身為宮女之時能夠得到康熙皇帝的青睞,並被康熙皇帝臨幸,成功完成逆襲,其自身出眾的外貌條件不容忽視;但更重要的是,服侍於孝懿仁皇后之側,為衛氏提供了最佳平臺,才完成了這一幾乎不可能的命運轉變。

參考文獻:《清實錄》、《清史稿》、《星源集慶》、《皇朝文獻通考》、《庭訓格言·國學經典》、《宮女往談錄》、《康熙帝親撰之良妃祭文》


正說清代十二朝


胤禩的生母衛氏,是滿洲正黃旗包衣、宮內管領阿布鼐之女。管領雖為五品文官,但辛者庫屬於賤籍。


按照清宮的規定,衛氏出身低賤,只配做普通宮女,根本沒有機會得到皇帝臨幸,但那時康熙年輕,精力旺盛。一次偶然的機會,就臨幸了衛氏。也許康熙早把這事忘了,但衛氏的肚子爭氣,不久便懷上龍種。1681年,衛氏生下老八胤禩。


因為衛氏出身太低,根本沒資格親自撫養皇子,康熙將其交給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扶養。不久,因為衛氏生養皇子有功,被康熙封為良妃。實際上,胤禩由惠妃扶養長大,他對惠妃的感情其實比生母還要親。


雍正的母親的出身與胤禩母親一樣低賤,幸運的是雍正出生後,由孝懿仁皇后扶養長大,這等於無形中給雍正身上鍍了一層金,使他在後來九子奪嫡中處於優勢地位。

胤禩從小聰明伶俐,學習刻苦用功,深的康熙喜歡。康熙37年,胤禩與胤禛一起被封為貝勒,他常隨康熙左右巡遊各地,甚至參與政事。那麼,後來胤禩為何失寵呢?可以說是成也賢名,敗也賢名。

胤禩長大後,為人隨和、寬厚,身上沒有一點皇子們目中無人的傲氣,深的大家的喜愛。他不僅與眾兄弟關係融洽,還與朝中許多王公大臣打的火熱,就連不少讀書人都知道老八胤禩的禮賢下士。因此,他就贏得"八賢王"的美譽。據記載,康熙的兄長裕親王福全臨終特意向康熙力薦胤禩。

但康熙認為:胤禩此舉胤禩此舉是收買人心,有覬覦太子位之念,是在跟自己爭名聲。因此,他對胤禩非但不予讚許,反而對他進行嚴厲的斥責:“八阿哥到處博虛名。凡朕所寬宥,及所施恩澤處,俱歸功於己,人皆稱之。朕何為者,是又出一皇太子矣”

1708年,太子胤礽被廢。三天後,康熙就任命胤禩署理內務府總管事。把如此一個重要職位交給胤禩,皇帝莫非是想讓胤禩做太子不成!大臣是紛紛猜測皇帝的心事。不久,康熙召來滿漢大臣,商議另立太子之事,並推心置腹跟大臣說:“若議時,互相瞻顧,別有探聽,俱屬不可"。大臣對皇帝心思揣摩已久,今天又聽康熙這麼說,都覺得康熙心中太子人選非胤禩莫屬,加之胤禩平日與大家關係不錯,於是,紛紛上書推薦胤禩做太子。

康熙一看這陣勢,心裡大驚,沒料到老八在朝臣中有如此高的威望,若真立胤禩為太子,大有架空自己的危險。於是,康熙就以胤禩"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為由,駁回大臣們的上書。並不顧大臣反對,復立胤礽為太子。

1712年,太子胤礽兩度被廢。胤禩還有希望問鼎太子之位,但一件小事徹底毀了他。當時的胤禩,正為母親守孝。聞聽康熙巡幸塞外,覺得自己該對康熙盡一下孝心。他知道康熙打獵少不得獵鷹。於是,他派了一名太監,給康熙送去兩隻獵鷹。哪知好心變成壞事,兩隻鷹送去後居然死了。(究竟是自然死亡,還是有人故意弄死,史書並沒有明說)康熙認為這是胤禩詛咒自己。當眾大罵胤禩,並聲稱要和他斷絕父子關係。至此,胤禩的太子夢徹底破滅,等待他的是雍正登基後的瘋狂報復。


在嫡庶分明古代,胤禩屬於庶生子,在康熙心目中他根本不在太子人選考慮之內,再加上他的賢明,讓康熙如芒在背。,死鷹事件不過是個導火索罷了。


洛水清風


八阿哥母親曾被康熙罵為辛者庫賤奴,既然是賤籍,康熙為何還要封她為妃?

在清代,辛者庫是包衣奴才的一種,或者說皇室的僕人,身份在皇宮裡是很低微的。

八阿哥的母親就來自於辛者庫,她被稱為衛氏,是滿清正黃旗人。

衛氏既然出身於賤籍,那麼康熙當初為什麼還要封她為妃呢?其中有什麼緣由?

當然,有人說康熙愛衛氏(良妃)。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解釋選妃的理由時,並不充分。

據說衛氏身體有異香,相貌也很好。衛氏很早就得到了康熙的寵幸。但是,我們要注意這一點:衛氏是在康熙39年被封為良妃的。

而當時八阿哥已經19歲,根據推算,大概從康熙和衛氏好上之後,20年間康熙都沒有立衛氏為妃,難道這就是愛嗎?

如果康熙真的愛衛妃的話,他很可能很早就會立為妃子,不會拖20年。

所以說,康熙娶衛氏為妃子的原因不併不在於他深愛著衛氏,還有其他更關鍵的原因。


如果我們考察一下康熙39年的情形,也就是八阿哥19歲時候的情形,一切就會明朗起來。

八阿哥從小就受到康熙的喜愛,他在17歲的時候就當上了貝勒爺,在皇子中算是被封爵的最年輕的一位,康熙還委以重任。

成年之際就開始打理內務府的管理工作,還有朝中大臣保舉他為皇太子候選人。

當時,八阿哥在康熙幾位皇子當中是風光鼎盛的, 康熙大有培養這位皇子為繼承人的趨勢,故而連帶他的母親也重視起來,因此八阿哥的母親才被封為良妃。

這樣,良妃就有了一個更加合理的解釋。這時候不是子憑母貴了,而是母憑子貴。

如果這樣的假設是真的,那麼康熙的這種做法就有點冷落婦女的嫌疑了。

可惜後來八阿哥失去了康熙的寵信,康熙為了打壓八阿哥的勢力,曾在公開場合怒罵八阿哥的母親是辛者庫賤奴,所以八阿哥不配繼承大統。


這或許也是另類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東方大史


🍒以色侍人者,色衰而愛馳,愛馳則恩絕。
只是康熙睡一個宮女而已。哪有什麼娶?

真實情況是,良妃是慧妃的宮女,康熙偶然睡了。後面生了老八,康熙提拔起來,一步步晉升。1681年生老八,只能給慧妃撫養。1701年良妃冊嬪(晉妃時間無考,但確定為良妃)成主位妃嬪,正式擺脫慧妃的控制。


🍒康熙不滿原因

因為老八暗中積累實力,大阿哥推薦,朝中大臣也推薦,康熙在48年二月以此語斷絕父子關係,打壓老八。

良妃因此悲痛,又不能自殺。決然以慢性折磨殺死自己,於康熙50年死。

🍒辛者庫非罪族

良妃是出身辛者庫的第一個妃。但並不是最後一個,康熙妃子還有端妃、宜妃、德妃、敏妃、定嬪、勤嬪,為辛者庫出身。

辛者庫含義:

辛者庫,滿語意思是內管領。實際就是包衣的一個種類,屬於皇帝家奴。


四川達州


康熙的八皇子胤禩,當年最受寵愛,封爵最年輕的皇子,九子奪嫡中曾經勢力最強的一支,但說起他母家良妃的出身,其實是後宮裡最低賤,資歷最淺的一位妃子。

辛者庫,早期為八旗的賤籍,隨著時間推移,辛者庫也有滿人戶籍,可科舉,可自由通婚,可擁有奴婢,是低於旗人,高於漢人,與包衣同等的階層。

他母親衛氏,出生八旗“辛者庫”,可片面認為是八旗的戴罪之人,是在八旗、包衣奴才之下的的一種低賤身份,選秀女肯定沒有她的份的,只能是選宮女,充當內廷差遣或灑掃服務的女子,衛氏13歲被選為宮女,因相貌較好分配到後宮服侍主子,20歲時被康熙臨幸,生下八阿哥胤禩。

圖為晚年康熙像。

滿清皇室有個規定,地位低下的女子生產得子,不能獨自撫養,必需抱給等級高的妃嬪養育,這種情況在康熙一朝最顯著,後人研究,嬪以下身份的女子要給她人撫養,衛氏一宮女身份不可能養自己孩子,於是八阿哥胤禩交由惠妃撫養,直到胤禩8歲,長得健康壯實,這才讓衛氏享受嬪的待遇,但沒有嬪的封號。

胤禩,又名允禩,康熙八子,生母良妃衛氏。

直到胤禩封為貝勒,是當年受封皇子中最年輕的一位,且胤禩受康熙寵愛,母以子貴的情況下,衛氏才正式冊封為良嬪,這年她39歲,後來又封為良妃,衛氏的冊封之路是如此的遙遠艱辛,就是因為她是滿清八旗裡的辛者庫賤籍,在當時等級森嚴看出身的清宮裡,靠熬資歷,生了個寶貝兒子,才賞了個嬪,十足的幸運。

圖為康熙景陵妃園寢,良妃衛氏墓。

跟衛氏有相同命運的,還有密妃,她是漢人女子,為康熙生了3個皇子,苦熬30多年後才給了個嬪的封號,而衛氏,本是辛者庫出身,是八旗裡的比包衣還低一等的賤籍,苦熬多年後康熙給了個名份,這就好比現在一個身份尊貴的人娶了個做過牢的女人為妻,性質一樣的,這裡也能看出康熙皇帝作為一代雄主、百無禁忌的範例,衛氏也是清宮第一位以賤籍獲封的女子,有康熙打樣後,清宮對習俗規矩均有所鬆動,雍正的皇貴妃耿氏、嘉慶的生母魏佳皇后也是辛者庫賤籍。


圖文繪歷史


康熙的八皇子愛新覺羅胤禩,胤禩在早年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就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此後又多次受康熙指派辦理政務。

但是在九子奪嫡過程中,八阿哥胤禩拉幫結派,導致康熙對他深惡痛絕,後來為了粉碎八阿哥的太子夢,康熙在眾多皇子面前說胤禩“辛者庫賤婢所生,自幼心高陰險”。

大意就是說八阿哥的母親是辛者庫賤籍出身,自幼心氣高而且陰險,實在不適合堪當重任,康熙說完以後,就沒有人敢再提立八阿哥為皇太子的提議,但是這句話也深深刺痛了八阿哥胤禩的心,傷害了他的自尊,從此他一蹶不振,徹底和儲君無緣。

很多人對此有疑惑,那就是既然八阿哥的母親在康熙的眼裡是辛者庫賤籍,既然是賤籍,既然康熙如此嫌棄她,康熙為何還要娶她當妃子呢?

八阿哥的母親是良妃,衛氏,名雙姐,她並不是賤籍,出身滿洲正黃旗,衛氏是清朝第一位出身辛者庫而獲封妃位的清朝後妃。

衛氏沒有顯赫的出身和家族背景,衛氏上位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她的美貌,這也是她能成為康熙妃子的通行證。

衛氏在康熙十四年正月通過選秀入宮為辛者庫宮女,當時年僅14歲,後來不久有個偶然的機會被康熙臨幸,史料上並沒有記載衛氏被臨幸的具體時間,因為當時她的身份實在卑微。

但是她作為辛者庫的宮女,能夠被康熙看上並生育皇子,說明她的自身條件十分優越,是一位溫柔聰慧、美麗出眾的女子,也說明她的相貌和資質必然是在眾多宮女中最出眾的。

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裡說她:“美豔冠一宮,寵幸無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

雖然很多對衛氏的美貌都來自於傳說,更是起碼也間接反映出她是位美麗出眾的女子,在康熙二十年二月衛氏生下了皇八子,當時她年僅20歲,康熙對衛氏是很有情意的,良妃生前一直有晉升,康熙二十八年升為嬪,康熙四十七年晉封良妃,康熙朝前中期的后妃中,生前獲得妃位的后妃僅僅五人,其中良妃就佔一席位。

因此綜上所述,即使八阿哥母親衛氏出身辛者庫,地位確實很卑微,但是她身份不夠,姿色來補,她姿色超群,豔冠六宮,這也是康熙封她為妃子的重要條件。


小聰歷史客棧


八阿哥的母親是良妃衛氏,衛氏是康熙十四年進宮,康熙二十年生皇八子胤禩,康熙四十七年晉封為良妃,康熙五十年去逝,時年50歲。從良妃的一生履歷看,這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後宮嬪妃的一生。



衛氏在康熙眼裡是辛者庫賤籍這一說法起源於康熙的一句“辛者庫賤婦”,而這句話康熙朝的文獻中並沒有記載,它出自雍正朝編纂的上諭和《清聖祖實錄》中。眾所周知,八阿哥胤禩在康熙朝曾與雍正帝爭過皇位,雍正繼位後,胤禩被雍正改名為“阿其那”(滿語豬的意思),圈禁至死,連胤禩的妻兒他都沒放過。所以雍正對胤禩是滿滿的恨意,那麼康熙帝“辛者庫賤婦”這句話就極有可能是雍正編出來用以抵毀胤禩的話。


良妃衛氏雖然出身辛者庫,但卻不是賤籍,康熙對她也是頗為寵愛,在康熙的眼裡她也不是出身賤籍。良妃出身上三旗的包衣管領,父親是正五品內管領阿布鼐。包衣又稱包衣阿哈即“家僕”,只存在於八旗滿洲之中,其中上三旗的包衣由內務府管轄,服侍皇室;下五旗的包衣分屬下五旗的王公貴族。包衣中家族人數多的被編成一個包衣佐領,家族人數少的被編成半個包衣佐領,就是包衣內管領,也就是辛者庫。雍正帝諷刺胤禩的母親是辛者庫出身,實際上他自己的母親德妃烏雅氏也是包衣佐領出身,身份上相差不多。烏雅氏和衛氏都是出身上三旗包衣,上三旗包衣佐領和內管領家下的女兒長大後會被選拔進宮做宮女,烏雅氏和衛氏也都是通過這種途徑入宮,進而受寵成為妃嬪的。


包衣(包括辛者庫)雖然就是奴僕的意思,但由於他們的主子都是王公貴族,所以在當時社會上的身份並不低。皇帝的後宮中出身辛者庫的也很多,康熙的另一位妃子定妃,雍正的謙妃、裕妃,嘉慶帝的生母孝純儀皇后都出身辛者庫,甚至嘉慶的元配皇后喜塔臘氏的祖上也是出身辛者庫。不僅後宮,朝中大臣如百齡、來保等也都是辛者庫出身。所以出身辛者庫並不是什麼賤籍,只有犯罪被罰入辛者庫的才是賤籍,但這樣的家庭出身的女子是沒資格入宮做宮女的,所以良妃衛氏就是正常的辛者庫出身,不是什麼罪籍、賤籍。


而在康熙的眼中,良妃也就是一位平常后妃,絕對不會看不上他的出身。而且哪怕你出身宰輔,在帝王眼裡也只是奴僕,都是為皇帝和他的江山服務的。康熙不但沒有嫌棄良妃的出身,反而對她寵愛有加,良妃出身辛者庫卻被封為妃位,這在清朝是第一例。良妃死後,康熙帝還親自主持了她的祭祀禮,這份哀榮在嬪妃中是非常少見的,由此也能看出康熙帝不但寵愛她,也很尊重她,絲毫沒有嫌棄她的出身。


孔六十三


八阿哥的母親良妃並不是賤籍。

康熙確實說過,八阿哥胤禩的出身不高,稱其:

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

“辛者庫賤婦”,是說胤禩的生母良妃出身卑微,不等於說她是賤籍。

良妃的家族是在天聰年間成為包衣,世代任膳房總管以及內管領之職。所謂的“辛者庫賤婦”,就是指她們家作為內管領的身份很低微。但並不是說她就是賤籍。

古代的賤籍是指,排除在士、農、工、商四民階層之外的群體。

譬如,娼優、世僕、樂戶、奴僕……這些人甚至沒有獨立的戶籍,只能依附於主人。

良妃家可不是這種情況哦。

與良妃出身相同的,其實還有備受乾隆皇帝寵愛的令妃。令妃的家族其實也出身自辛者庫,根據乾隆十六年(1751)九月的滿文《上諭檔》:

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奉旨:令妃孃家包衣管領人,著從本旗包衣牛錄撥出。欽此。

乾隆將令妃家從正黃旗的辛者庫(booi hontoho niyalma)撥出,並授為包衣佐領。

總而言之,良妃並不是賤籍出身。她確實是出身低微,所以才被罵作是“辛者庫賤婦”,但不等於是賤籍。


HuiNanHistory


在很多清宮劇裡面,尤其是九子奪嫡成為各大劇本的熱門題材,因此良妃這個辛者庫出生的歷史小人物逐漸被大家熟知,更是因為他的兒子是九子裡面有名的“八賢王”。

良妃,衛氏,正五品內管領阿布鼐女。但是她的地位並非是大家理解的辛者庫賤婢,只是因為滿漢文字的理解差異引起的誤會。辛者庫又稱為渾託和,渾託和是辛者庫滿語名稱,渾託和是半個佐領的意思。在《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中多次提到:"內管領,即辛者庫;辛者庫,即管領。"


根據《清宮中以宮女為主的女僕階層》一文中考證,清朝宮女的選拔規定最早定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凡內府佐領下(即包衣佐領),內府管領下(即辛者庫)女子,年至十三,該佐領、管領造冊送會計司呈堂會奏,交總管太監請旨閱看。"


而辛者庫大多是包衣出身,也有少部分罪籍,但是良妃的家庭並非罪籍,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良妃家裡是"天聰來歸","天聰來歸"就是說明早在皇太極時期良妃的祖上就追隨滿清。


對於康熙所說辛者庫賤籍其實並不是康熙本人所述,是記錄在雍正朝編寫的《情聖祖實錄》中。所以難以分辨是否是康熙所言,畢竟歷史是勝利者寫的,雍正對胤禩的仇恨正如他對胤禩的稱號一樣:“豬狗不如的東西”。想必他的母親也不能逃過責難,甚至胤禩的兒子也被稱為“菩薩保”貶為庶民。

而且出身包衣的妃子,在清朝還是很多的。得寵的也不在少數,嘉慶皇后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也是內管領之女,康熙帝的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皇十三子胤祥生母)是鑲黃旗的包衣奴才。



包衣出身完全是有資格成為妃子的,只不過如果自己不爭氣的話,很可能一直就是個宮女或者是後宮的無名之輩。因此辛者庫出身並不是最低賤的地位,


尼采廣寒宮中坐


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其生母是良妃衛氏。至於很多人說八阿哥的母親在康熙眼裡是辛者庫賤籍,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良妃不僅身份不低微,恰恰相反的是她出身名門,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說法我覺得都是因為“辛者庫”三個字。

近些年來清宮劇大火,一些那個時代特有的名詞也被人們所熟知,辛者庫這個詞大家聽到了一定不會陌生,在一些古裝劇中宮裡的犯了大錯就還會被皇帝懲罰去辛者庫當差,而乾的一般都是髒活累活,十分的悽慘。

而良妃是非也是在辛者庫乾重活累活的呢?當然不是,我想皇帝也不會娶一個天天干髒活的女人為妻。前文中說到良妃出身顯赫,旗籍為滿洲正黃旗,屬於上三旗,是什麼地位也不必多說,而良妃的家族相當於當時的管理階層,她的父親是正五品內管領阿布鼐。

在清朝的歷史上,出身辛者庫日後飛黃騰達的人大有人在。就拿前段時間大火的清宮劇《延禧攻略》來說,歷史上的令妃也是出身於辛者庫,也獲得了乾隆皇帝的寵愛。所以地位顯赫成為了令妃的一個重要背景。

世上的男人哪個不愛美人?歷史上記載的良妃也是有沉魚落雁之容:

“美豔冠一宮,寵幸無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唾液亦含芬芳氣”。

可以看出對良妃的美貌可以說是充滿了讚美之情,就算有拍馬屁之嫌,但良妃的美貌也差不到哪裡去,畢竟年僅十六歲就被康熙皇帝臨幸,從此之後也是受盡了寵愛。20歲時就誕下皇子八阿哥胤禩,39歲時被封為妃,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出身內管領(即辛者庫)而獲封嬪位妃位的后妃。

所以可以說“良妃在康熙眼中是辛者庫賤籍”是沒有依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