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莊原型被發現,八戒成村民守護神,村民至今不吃豬肉

高老莊原型被發現,八戒成村民守護神,村民至今不吃豬肉

一朝貪念貶入凡,忘不了仙職高位,微毫之差錯,誤入轉豬池中,自此,仙胎從人胎,誤成豬胎。明代吳承恩在他的小說《西遊記》裡塑造了一個通曉人事,極具煙火氣息的人物。原文中他的身世極具戲劇衝突,原是掌管北斗和酆都,權位極重的天蓬元帥,卻因一時的貪慾,調戲嫦娥,而被重罰貶入人間,卻又因一個小小的錯誤,跳錯轉生池,自此,由人身成豬身。

這個人物,眾所周知,便是那隨唐僧西天取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卻總在大難大險,吵著鬧著要分行李各回各地的豬八戒。

豬八戒的故事家喻戶曉,而這必是烘托氣氛,打開話匣子的不二人選。小說裡對於豬八戒西天取經之前,入贅高老莊的經歷令人捧腹大笑,甚至民間將其編為俗語——豬八戒背媳婦。然而,這位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彷彿在我們身邊的豬八戒,似乎只是用來推動小說情節,昇華小說主題的虛造人物。

但是,事實上,在雲南省保山市隆陽縣板橋鎮的西莊村,

就以豬為供奉對象,甚至專門修建一座不大不小的寺廟,供奉著豬八戒,那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豬八戒為崇拜對象紀念性廟宇。

高老莊原型被發現,八戒成村民守護神,村民至今不吃豬肉

每年正月二十三日,西莊村的村民及其周圍的村民都會匆匆趕來祭拜寺廟裡的豬神。為其燒香跪拜,桃梨包子供奉著八戒,以氣球豬神保佑明年風調雨順,來年大豐收。而且同時,還會舉行守衙這一項活動以此來祭拜豬神。甚至飲食這一方面都受到豬神的影響。

由於供奉對象是豬神,所以西莊村村民都不吃豬肉以表虔誠。西莊村這一習俗至今流傳也有五六百年。想要找尋西方村供奉豬神的原因,那得追尋到西莊村的來歷與傳說。

許多人也許會認為八戒廟是根據吳承恩的小說內容修建的,其實,不然,西莊村早在吳承恩撰寫《西遊記》之前,西莊人就已經供奉豬神,修建寺廟,奉香敬神。甚至,根據相關專家考證,吳承恩在創造豬八戒,塑造豬八戒入贅高老莊情節,也許就是從當地關於豬八戒的傳說中取材。下面就由我來敘述一下其來龍去脈。

據當地縣誌記載,西莊村原來不叫西莊村,而是叫作小嶺崗。

小嶺崗本是荒郊野嶺之地,地理偏遠,交通不便,雜草叢生,人煙稀疏,而當地氣候更是不利於莊稼生長。直至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雲南之後,就有江蘇30多萬人遷入雲南,而最初遷入的大家族是戴氏,高氏兩大家族。

高老莊原型被發現,八戒成村民守護神,村民至今不吃豬肉

漸漸後來,蔣氏,張氏,董氏等家族也相繼遷入小嶺村。後來,小嶺崗才漸漸人丁興旺起來。後來,由於村裡人多數姓高,因而小嶺崗又改名為高老莊。出入此地時,

村裡卻洪水氾濫,十分影響莊稼收成,甚至威脅村民生命財產安全,最後探究原因。

原是小嶺崗南部的一條河灘發難,該河一到夏天,由於當地降水充沛,一下便是三兩天,導致水位上漲,衝破岸堤,洪水氾濫,淹沒田地,給移民帶來很大災難。而當時的人們又信鬼神,畏鬼神而敬鬼神。看到河流下游翻起泥浪,一滾一滾的,有一點像一群豬在拱,便以為是豬神見當地煙火繁多,便興風作浪討要香火。

於是當地人們就向豬神承諾:只要保佑當地風調雨順,就為他修建寺廟。結果到了第二年,河水不再氾濫,河面安靜而又祥和,全年風調雨順。於是,村民便認為是豬神顯靈,便一直將豬神供奉下來,為其修建廟宇。

那為什麼要將寺廟取名為八戒呢?這則是由於當時遷入村裡的士子和佛教徒為博取豬神的好感,保佑家門,播撒福氣,便制定“酒,色,財,貪,嫖,賭,淫,逆”八條戒律來約束村民。

高老莊原型被發現,八戒成村民守護神,村民至今不吃豬肉

那麼豬八戒與高翠蘭的故事又是怎麼來的呢?傳說在高老莊,當時,有位姓王的小夥子入贅高太公,此人日食鬥米,卻力大無窮,幫襯高太公許多,田中農活不必擔憂,勤勞踏實,勤奮善良,急公好義,所以深得當地百姓讚譽與喜愛,當地百姓都說他是豬神轉世。

後來,一位雲遊高僧路過高老莊,見王姓小夥有仙緣,於是,這位

王姓小夥便隨高僧西去,從此一去不復返。後來,高翠蘭思念郎君,竟一病不起。高翠蘭病逝後,高家後人便遷到了高老莊村東南一公里以外的“七拜村”,後來,村裡高姓逐漸消失,於是村民也就漸漸改名為西莊村,以此紀念高家那位西去的女婿。

但是,又有傳聞說是因為村裡人聽說那位女婿成了神,所以才改名為西莊村。後來,吳承恩將這個故事改進小說裡面。這也是因為高老莊裡面董氏裡面有他家的親戚,吳承恩在探親時聽說了這個故事,覺得很有意思,便將他編入了自己的小說中,因此,便留下來豬八戒在高老莊的創奇故事,也造就了《西遊記》這一創奇經典。

在吳承恩《西遊記》裡的豬八戒,極通人性,可卻又圓滑世故,極其懂得明哲保身,卻也西遊記裡面,師徒四人中最具煙火氣息的角色,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全文的搞笑擔當。如果少了這一角色,全文也少了一分顏色。

高老莊原型被發現,八戒成村民守護神,村民至今不吃豬肉

雖與雲南西莊村的傳說有所出入,但也不難看出其中的王姓小夥的影子。而從當地人們祭拜豬神,祈求風調雨順的夙願中,也反映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側面表現出當時鬼神之氣的濃厚氛圍,對自然的無知與膽怯。

由此可見,從古至今,人們對安穩祥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美好夙願從未改變過。

從純粹質樸的鄉村中誕生的這些神鬼怪志,也成為我們民族特色,塑造中華民族性格,也成為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