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啟動試點 養老體系第三支柱樹立里程碑

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啟動試點 養老體系第三支柱樹立里程碑

【背景】4月12日,稅務總局、人社部、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下發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採用EET模式,即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保費支出可以稅前扣除,賬戶資金收益也暫不徵稅,等到領取養老金時再根據當年的稅率繳稅。保費稅前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確定。領取商業養老金時,25%部分予以免稅,其餘75%部分按照1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1、 商業養老保險對於民眾的吸引力尚可,規模能否快速擴張還有待觀察

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相當於將個稅起徵點提高了一定金額,在起徵點為3500的條件下,可能對月入5000以上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大約佔中國人口比重的2-3成[1],若未來個稅起徵點提升至7000,從稅收引導的角度看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對民眾的吸引力存疑。

但從《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7》的調查結果來看,民眾對於稅延險的參與意願較高。78.9%的調查對象表示願意參加個人稅延養老金計劃,主要為30-49歲人群,其中繳費意願為1000元以上、500-1000元、300-500元、300元以下的受訪者佔比為9.4%、22.2%、38.9%、29.5%。

從節稅金額來看,稅延險對於高收入人群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根據試點意見,“保費稅前扣除限額按照當月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收入的6%和1000元孰低確定”,若參保人每月收入17000元,每月扣除限額1000元,則每月少交個稅250元,每年遞延的個稅合計3000元 。若投保人從30歲開始購買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在稅前扣除額維持1000、收益率5%(2017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16%、6%、5.4%、5.2%,因此假定賬戶投資收益率為5%)的假設下,遞延的稅收在30年後價值約20萬。

2、未來隨著試點工作的推進和養老需求的提升,稅前列支額度可能還將逐步提升

目前我國養老金替代率逐年走低,大力發展第三支柱是當務之急。國內老齡化趨勢嚴峻,養老金替代率[2]逐年下行。根據方正證券的數據,2001年-2014年底,我國的基本養老金替代率從73.2%下降至42.6%,遠低於世界銀行建議的70%,僅靠第一支柱難以滿足退休群體的養老需求。而目前第二支柱中的企業年金覆蓋範圍僅佔全國就業人口的3%,因此未來需要鼓勵第三支柱的快速發展,以補充養老金缺口。

2016年中國主要養老金資產規模(萬億元)

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啟動試點 養老體系第三支柱樹立里程碑

當前我國試點的每月最高稅前列支額1000元的標準與美國執行了長達20年的每年2000美元的標準力度相當,未來可能提升額度以鼓勵高收入人群參與。參考美國的IRA計劃(個人退休賬戶),剛推出時的稅前列支額度為每年1500美元,此後經歷了6次調整逐步提升至5000美元,IRAs也逐漸壯大,作為美國養老體系的第三支柱, 2017年底IRAs資產已經達到9.2萬億美元,在美國養老資產中佔比已經達到1/3。國內目前商業養老保險在養老體系中佔比較低,未來還需要出臺相關鼓勵措施支持第三支柱發展(2016年商業養老保險保費僅1500億元,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餘額佔比分別為76%、19%、5%)。

3、 除稅收遞延商業養老保險外,發展第三支柱可能還需要更加豐富的產品

稅優健康險就面臨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該險種2016年3月開始試點,並於2017年7月1日由國稅總局、財政部和原保監會三部門發文在全國落地執行的商業健康保險,每月可稅前扣除200元。不過,原保監會在2017年公佈的數據顯示,稅優健康險試點一年多,實收保費僅1.26億元,原因還是在於稅收優惠對普通民眾的吸引力不大。

本次試點的稅延型商業養老險的稅收優惠力度有所提升,但收益較低也可能使得該產品吸引力有限。我國目前商業養老保險主要是具備保本屬性的定額年金,回報普遍分佈在4.5%以下,但保本要求也限制了保險公司的投資選擇,使得保險公司只能選擇風險較小但同時收益也較低的投資品。萬得數據顯示國內保險資金投資於股票和基金的資金比例僅為12.85%(截至2月),遠低於美國IRA賬戶持有的權益資產比例。

參考海外私人養老金運營的成功經驗,除稅收遞延保險外,產品多樣化是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推手。以美國IRA計劃為例,大筆退休資金的投資需求促使共同基金等商業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不斷開發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個人需求的創新產品,例如目標日期基金、生命週期基金在內的創新共同基金產品,促進了美國共同基金行業的創新浪潮和規模倍增,資本市場與養老金的發展形成了正向反饋。國內目前也有相關產品推進,4月養老目標基金申報已經開閘,養老目標基金落地指日可待,該類產品的能與商業養老保險實現互補,共同推動國內養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設。

美國IRA賬戶持有的共同基金主要為權益類資產

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啟動試點 養老體系第三支柱樹立里程碑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近八成月收入5000元以下

[2] 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

附錄:

中國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與美國IRA對比

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啟動試點 養老體系第三支柱樹立里程碑

來源:Willis Towers Watson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載信息和資料來源於公開渠道的,本公司對其真實性、準確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適當性等不作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觀點等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也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一切與產品條款有關的信息均以產品合同為準。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