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純銀《掐絲琺琅寶石 10套勺》

遠看似景泰藍,近看似花絲鑲嵌,這或許是“卡克圖”給人的第一感覺。

卡克圖工藝相傳最早源自俄羅斯,又名“俄羅斯燒瓷”,曾輾轉傳入波斯,元代成吉思汗西征波斯時俘獲了大批工匠,一部分流落到雲南、江浙一帶。明滅元后百業待興,從民間募集各行各業的手工藝者匯於南京,其中就包括那些波斯工匠。明永樂年間,這些波斯人又隨永樂帝北遷至大廠定居,並在此將俄羅斯燒瓷工藝結合中國的景泰藍和花絲鑲嵌技藝,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卡克圖”絕技,為歷代帝王所喜愛,指定為御用貢品。

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純銀《掐絲琺琅寶石水罐》

“卡克圖”雖曾在中國帝王的宮殿中顯赫了數百年,令帝國後宮的佳麗為之傾倒,但在普通老百姓中知名度並不高,被許多人誤以為是景泰藍。

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卡克圖《雙鳳高果盤》

卡克圖藝術品與景泰藍都是以藍色為主色調,在金屬質的胎體上,用金屬絲刻畫出各種花紋和圖案,在圖案中間充填釉料後入爐燒製,最後經鎏金打磨拋光而成品。實際上,卡克圖與景泰藍,尤其是傳統的景泰藍,從內到外都有著巨大的差別。

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卡克圖《酒壺》

胎體和原料上的不同:

景泰藍通常用的是銅胎和銅絲(其學名“銅胎掐絲琺琅”就是由此而來),而卡克圖必須採用純金銀的胎體和金銀絲。

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銀胎擺件《掐絲琺琅寶石花瓶》

↑以上作品設計製作者為於春霞



景泰藍和卡克圖的釉料厚度不同。銅在大火多次燒製之後,會出現細碎的銅皮,這些雜質在景泰藍工藝中,可以通過點藍時填充厚厚的釉層遮蓋。卡克圖的釉層比較薄,必須以穩定性更強的金銀為原料,才能保證其高貴華麗,光彩透亮的藝術效果。

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燒製上的不同:

從燒製來看,卡克圖點藍工藝比景泰藍更為繁複,每一件作品至少要燒製7遍以上,卡克圖的燒製難度可謂九死一生,其中任何一道燒製工序沒有把握好火候,就有可能出現崩藍、釉色脫落、色彩色澤不均勻等狀況,功虧一簣。

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觸感和視覺上的不同:

只要走近細看,或者上手把玩,立刻就能發現細節上的差異,景泰藍的花絲與釉料齊平如一,光澤潤滑,而卡克圖各種花絲高出於釉面之上,外形更具立體感,以手觸之,別具一種精緻細膩的感受。

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從釉色和畫面上來說,景泰藍的往往侷限在扁銅絲掐成的各種造型之中,色彩亦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偏向保守和內斂。卡克圖則受到波斯文明的影響,崇尚明麗悅目的大海之藍,其色彩大開大合,濃郁明媚,更善於在釉面上繪製各種花紋圖案,與凹凸有致的花絲一虛一實,充滿著夢幻般的富麗華貴氣質。

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原來這種絕美的工藝叫“卡克圖”

卡克圖是集景泰藍和花絲鑲嵌這兩門皇家工藝之所長,融匯東西方文化的藝術表達,色彩奪目、造型動人。在很多人看來,卡克圖是花絲鑲嵌工藝的一個分支,但它無論遠觀或是近賞,皆比景泰藍更添一分精緻,比傳統花絲鑲嵌更勝一分絢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