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有沒有將石達開的兒子凌遲了九年?

國史春秋


清代的凌遲之刑,要麼當場凌遲至死,要麼是因年齡太小等到長大後再凌遲。在史料記載中,沒有持續九年的凌遲之刑。況且,石達開的三個兒子中沒有一人是被清廷凌遲處死的。不知凌遲九年之說從何而來?

從史料記載來看,太平軍中共有二十四為封王將領被凌遲處死,其中就包括石達開,還有其他級別較低的將領更是數不勝數。他們都是在一天時間內被凌遲處死,具體的說也就是從上午到下午的幾個小時。

在歷史上,被凌遲的犯人能扛到第二天的少之又少,太監劉瑾被認為骨頭很硬,但也只是在第二天扛了幾十刀便一命嗚呼。而清廷凌遲處死的太平軍都有記載,當時凌遲處死年齡最小的應是幼天王洪天貴福。

由此可見,清代凌遲處死的人犯沒有行刑過程長達九年的記載,我相信歷史上也是鮮有記載的。下面我們介紹一下石達開的兒子們的最終,看看是否有人被凌遲了九年。

據文獻記載,翼王石達開共有三個兒子,長子石定忠,次子石定基,及被石達開姑母收養的三子胡永活。先說三子胡永活,在1861年前後,石達開曾帶著孩子廣西貴縣老家看望曾經養大他的姑母胡石氏。

石定忠當時三歲,石定基二歲,還未取名的三子還在襁褓之中。姑母見石達開常年在外征戰,帶著孩子多有不便,便讓石達開將孩子交於她照看。石達開思索良久,便將三子交給姑母秘密帶回平治村。

石達開姑母與丈夫胡善彭商量,為避免被人懷疑,便將小孩交給長子胡運平收養,當時胡運平夫婦一直沒有生養,就將其認作自已的兒子。孩子長到七歲時,石達開被害已有五年,孩子取名為胡永活。

胡永活後來與鄰村的覃姓女結婚,並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胡天澆,次子叫胡天祥,胡永活最後因病去世。這是石達開唯一留存下來的一支血脈。

再說次子石定基,在1863年6月,石達開在大渡河兵敗,被清軍和當地土著武裝團團包圍。絕望之中的石達開,早就料到了自己的結局。而他的三個妻妾,為了避免落到清軍手中遭島侮辱,便抱著孩子跳入大渡河。

投河的這個孩子很可能就是石定基,因為與石達開一起被俘家人只有長子石定忠。關於石定基的去向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石定基與母親成功的逃出了清軍包圍。在流落民間幾年後,石定基被清軍抓獲並殺害。

假如這種說法成立的話,石定基即使被處死,也不會是使用凌遲之刑。原因有二,其一是照清廷的慣例,凌遲必有記錄,而石定基沒有;其二當時的太平天國已經滅亡了好多年,凌遲已經失去意義,李秀成就是例子。

最後說長子石定忠,石達開在走投無路後,為了讓將士們活命,他和宰輔曾世和、中丞黃再忠、恩丞相韋普成以及五歲的兒子石定忠前往清軍大營談判。天黑後,駱秉章指使清軍將石達開一行扣留在洗馬姑山頂。

駱秉章將抓獲石達開的消息以六百里加急送到京城,朝廷很快傳至:“石達開勿庸檻送京師,即在四川凌遲處死,並傳首滋事地方示眾”。駱秉章為避免節外生枝,決定採取速度更快的“魚鱗剮”來處死石達開。

凌遲之刑進行了四個小時後,石達開被最後的剜心一刀殺死。他捨命保將士的願望也隨之落空,有兩千名精壯將士在大樹堡被殺。在石達開被凌遲期間,他五歲的兒子石定忠被關在牢中,他一直在不停的哭鬧。

得到臬臺長楊秀雅指令的清軍獄卒,用白布包裹著石灰捂住石定忠的口鼻,將其窒息死亡。石定忠在死之前曾問獄卒,他什麼時候能見父親,獄卒說馬上在天堂就可見到。由此可以看出,石定忠是被悶殺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石定忠被清廷養到十五歲後才凌遲處死的,這種說法沒有任何依據,上述清廷對石達開等人的處置意見很清晰,並沒有單獨提到石定忠。而且在石達開死後一年,太平天國就已覆滅,再養石定忠十年有何意義?

我們說過,清廷凡凌遲必有記載,而石定忠被處死時的記載就是窒息而死。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石達開的三個兒子中沒有人被慈禧凌遲處死,凌遲九年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缺乏基本的刑罰常識。

綜上所述,石達開的兒子沒有被凌遲了九年。


野史也是史


據記載,石達開有兩個兒子,即長子石定忠,次子石定基。石達開被處死的時候長子剛滿五歲,虛六歲,而次子尚在襁褓之中。據說,石達開兵敗大渡河路,與次子的降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他犯了呂布當年一樣的錯誤。呂布因貂蟬生病而沒有及時修築衛城,結果被曹操擒殺,而石達開則因慶賀“喜得貴子”而推遲了渡河的時間,結果三天後河水爆漲,石達開望河興嘆,最終不得已向絡秉章妥協,以自己的性命換將士們的一條生路。結果洛秉章背信棄義,石達開及三個親信被凌遲處死,而四萬將士慘遭屠戮。


石達開雖死的慷慨激昂,悲催的是兩個兒子的結局。次子石定基的死沒什麼懸念,因為妻子被清軍摧殘致死,自沒有人去管一個吃奶的孩子,因此歷史一筆帶過。而長子石定忠之死卻備受爭議,大致有如下幾種說法:

  1. 石達開與洛秉章是同鄉關係,於是石達開死前託孤,洛秉章答應將孩子撫養成人。後來孩子笜壯成長,成人後還出息了。
  2. 洛秉章撫養成人,但成人後對孩子施以宮刑,然後充為奴隸。
  3. 孩子在獄中無休止哭鬧,被人用石灰捂嘴嗆死。
  4. 洛秉章奏報慈禧,慈禧下令將孩子凌遲處死,但是孩子太過年幼,不足以達到凌遲的標準刀數,於是慈禧將孩子投入大牢看養,待成人之後再陵遲處死。
  5. 慈禧想出了更好的辦法,凌遲不變,但是方法變了。就是每天只割兩刀,然後再給敷藥療傷,第二天再從別的地方下刀,以此類推,十五歲時一刀斃命。

那麼,慈禧有沒有將石定忠凌遲九年了呢?



其實第一、二種說法,只能是多數人的一廂情願罷了,因為洛秉章一沒有那樣做的權力,二沒有膽量,三清廷也不允許,四洛秉章三年後(1866年)就去世了。剩下的幾種說法都有可能,尤其是第五種被慈禧凌遲九年一說。理由是:

一、慈禧需要立威。石達開被處死的時候是1863年,慈禧當時只有28歲,但是她在兩年前就時已經除掉了以肅順為首的八大顧命大臣,成功將大權獨攬。因此她才重用了一大批以曾國藩、李鴻章為首的漢臣,全力圍剿太平軍。所以在太平軍還沒有被徹底消滅殆盡之前,她需要對內強勢立威,對外震懾太平軍。

二、以儆效尤。石達開去世的第二年,太平軍走向滅亡,但是還有風頭正勁的捻軍威脅清廷的統治。因此慈禧需要樹立典型,鎮懾捻軍,敢與朝廷對抗者就是每天被割兩刀的下場。

三、慈禧心狠手辣。在剿滅太平軍的過程中,領導人物基本都被處以凌遲的極刑,天京淪陷後,洪秀全已經下葬了一個多月,慈禧下令曾國藩又將洪秀全掘墳、碎屍、挫骨揚灰。所以她完全有可能想出這種折磨石定忠的“奇思妙想”。

只可憐石定忠又活了生不如死的九年,十五歲時儘管被處死,但對他來說應該是一種盼望已久的解脫。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慈溪將石達開的兒子,從6歲,“凌遲”到了15歲,慘烈程度令人髮指。

石達開,被稱為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男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關於他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小雪從小就知道石達開這個人是民族英雄。但是,英雄的結局往往是悲慘的,他痛恨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於1847年燒家舉事,此後,就開始了他為期16年的軍旅生涯。關於題主的問題,小雪查閱了相關的典籍資料,關於慈禧太后有沒有將石達開的兒子凌遲九年,這一點有相關的記載,下面,小雪就像大家娓娓道來。

石達開是一位武學大家,他在舉事以後,他所率領的太平軍所向披靡,給了當時曾國藩的部隊沉重打擊,為此,曾國藩曾以自殺謝罪,後被部下所救

廣西金田起義後,成為太平天國之中最厲害的將軍之一,被封為左軍主將,統帥三軍。

說起石達開,就不得不說當時44歲的曾國藩了,他是當時清軍之中為數不多的,主張組建新軍的大臣之一。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他組建了湘軍,與石達開進行了多次交鋒,此時的曾國藩已經44歲了,而石達開卻才24歲。

兩軍多次在湘黔邊境一帶作戰,清政府在慈禧太后獨攬大權的條件下,多次向太平天國發起鎮壓行動,而太平軍西征中,面臨最大的強敵,就是曾國藩組建的湘軍。

1854年,起初在對陣湘軍的時候,太平軍處於劣勢,而後來太平軍大破湘軍的秘訣,則是石達開善於學習和借鑑的精神。他從多次和湘軍的對陣中發現,湘軍水師非常的利害,紀律嚴明,裝備精良,就自己組建水師,希望可以破釜沉舟,一舉大破曾國藩。後來,事實證明石達開的腦子挺好使,在後來的湖口、九江戰役中,打的曾國藩的湘軍潰不成軍,為此,曾國藩差點自盡。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遠走西南,這一次,他再也沒有以勝利者凱旋

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的轉折點,一幫農民組建的新式武裝,到頭來註定路途坎坷。

東王楊秀清被殺後,石達開被誣陷為同黨,他帶著自己的家眷,遠走西南。此後的太平天國,其實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

1859年,石達開發動寶慶會戰,而此時的清軍,早已經火速馳遠,寶慶會戰失敗,石達開退居廣西,3年以後,石達開領導的太平天國舊部從湖北入川,希望建立四川根據地,可是,事與願違,大渡河是一個天險,他們到達以後,發現對面並沒有清軍,又因天下大雨,就決定休整三日,三日後,沒想到被清軍團團圍困,在這種情形下,他不希望連累弟兄,就帶著部眾起義,奈何清軍王松林部出爾反爾,遂被清軍俘虜。

石達開後來被判凌遲之行罰,他的身上捱了3000多刀,才駕鶴西去,可是,據史料記載,他當時有一個年僅只有6歲的孩子,也受了凌遲之刑,足足9年時間,在這種凌遲的折磨下,最終也和自己的父親石達開一起死去,可謂慘不忍睹。

文/小雪歷史微鑑,古事新說,快意江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雪歷史微鑑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答案

別把一些民間野史當正史,用用自己的腦子。

先說九年三千刀。

按照一些村野鄉民編的故事,割一刀就養著,能割了就再割一刀,從六歲直到十五歲。

人身上的肉是不能再生的。

古代凌遲完了,一個人基本前胸後背胳膊大腿都見骨頭了,就算再養,這種狀態現在ICU都未必能保命,按照古代?的條件可能麼?

再說慈禧下旨的事

石達開和家人部下是在成都行刑的,慈溪可沒去觀看,就問誰敢抗旨停邢,上書北京建議改聖旨?

第一刀下去,別說暈倒,出什麼情況也要一刀一刀割下去。

亂七八糟的不解釋了,說點起碼有據可查的

石達開為保全將士姓名,向四川總督駱秉章主動投降

現場監斬的也是四川總督駱秉章。

怎麼處理的,看駱秉章的奏摺就知道了

駱秉章《生擒逆首翼王石達開等並剿滅發逆巨股恭摺》怎麼說?

“石達開……凌遲處死。其子石定忠現年五歲,例應監禁,俟及歲時照例辦理。”

【照例辦理】

什麼例?當然按照《大清律》來

《大清律》怎麼規定的?

《大清律例彙纂大成》卷二十三《刑律·賊盜上》:“反逆案內律應問擬凌遲之犯,其子孫訊明實系不知謀逆情事者,無論已未成丁均解交內務府閹割,發往邊疆,給官兵為奴。如年在十歲以下者,牢固監禁,俟年屆十一歲時再行解交內務府照例辦理。”

翻譯過來就是:謀逆者的孩子,如果是不知情(石定忠才5歲,當然不知情),則成年者閹割,未成年者養到十一歲再閹割,之後發配邊疆為奴。

所以,如果石定忠沒有被人調包,唯一的下場就是牢裡養到十一歲後,閹割,發配為奴(很大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


文開石


慈禧我們都知道是晚清時期實際統治者,其人奢侈在歷史上是比較出名的,除了奢侈外還有用嚴厲的刑罰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自古以來在刑罰之中除了誅滅九族外,讓人害怕的刑罰莫過於凌遲處死。

凌遲處死是什麼樣的刑罰

凌遲處死最早出現在遼代,凌遲處死俗稱為千刀萬鍋,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主要針對謀反的罪人設置的,當然也可以用在十惡不赦之人身上。凌遲處死是劊子手先在犯人前大肌上割一塊肉拋上天,稱之為“祭天肉”。第二刀叫稱為“遮眼罩”,劊子手把犯人頭上的肉皮割開,拉下來遮住眼睛,防止犯人在極其痛苦時放射出異常陰冷、恐懼的目光而使劊子手心慌意亂,影響行刑。

史書上記載被凌遲處死的人有名將也有十惡不赦之人,如明朝時期的袁崇煥,劉瑾,清朝時期的罪犯康小巴。一般凌遲處死差不多要剮上三千刀,大致需要剮上三天刑罰才能執行完畢。這個刑罰一聽名字讓人後背發涼,心底可以想象此刑罰的可怕程度,以至於多少號稱“腦袋掉了碗大的疤”,“十八年又是一條好漢的”英雄豪傑崩潰。

石達開是如何被殺的

道光年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整個官場黑暗,腐敗,底層農民紛紛舉起反清的旗幟。石達開16歲同洪秀全等人帶領千人參加金田起義,石達開是天平天國主要將領之一,十九歲就可以統領千軍萬馬於清軍作戰並取得很大的戰績,二十歲被洪秀全封為翼王。

由於清政府不是天平天國的對手,慈禧不得不請曾國潘等人帶兵鎮壓。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由於洪秀全等格局有限,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各王之間為爭奪權力,導致太平天國內部混亂,稱之為天京事變,石達開帶領數十萬軍隊去往四川,因石達開指揮失誤,在大渡河的時候石達開愛妾又生一子,下令修整三天並大擺宴席慶賀自己喜得貴子。恰恰這三天的修整錯失了最佳的渡河機會,最後被駱秉章帶領的軍隊全部圍住,石達開眼看突圍無果,決定保全將士性命,向清軍投降,最後石達開也被殺害。

慈禧有沒有將石達開的兒子凌遲九年

做為清政府的統治者慈禧對於太平天國的主要將領是及其痛恨的,尤其是能力出眾的石達開,在石達開死後慈禧並不解恨,下令以凌遲處死石達開的家人。其中石達開的兒子石定忠僅僅六歲,六歲正是一個呆萌天真的年紀沒想到要受到如此酷刑。其中一位四川總督於心不忍為石定忠求情,凌遲對於一個六歲孩童太過殘忍,請求換一種刑罰。被慈禧嚴厲呵斥,在有求情者以同罪論處。

行刑之日,劊子手見孩子尚且年幼不忍心下手,可是不敢違背慈禧的命令只能閉眼行刑。一個六歲孩童哪裡受的瞭如此痛苦,僅剮了第二刀就昏死過去。慈禧聽說後就下旨將石定忠好好養起來慢慢割,這一割就是就用了整整九年時間,在石定忠十五歲時才割滿了三千刀。整整九年,三千刀這個數據別說一個孩子,一個成年人那怕石蓋世英雄也是難以承受的,這種刑罰簡直讓人背後發涼。

其實這件事情並無史書記載,石定忠究竟有沒有並凌遲九年,能流傳下來這個說法我想慈禧也脫不了干係吧,不知道你怎麼認為呢?


豫北老崔


1861年6月,翼王石達開打算從桂南北上經湖北入川,他預感此去可能會與家鄉親人再無相見之日,便回了趟老家廣西貴縣(今貴港市)平治村,與從小撫養自己長大的姑母胡石氏見了一面。

當時,姑母看到石達開身邊有兩個小孩很可愛,但考慮到他南征北戰,又遭到清軍圍追堵截,帶著孩子極為不便,建議他將兩個小孩留下來由自己照顧。不過,石達開只將一歲的次子留給了姑母,而將三歲的長子石定忠帶在了身邊。

值得慶幸的是,姑母的這個無心提議,卻保住了英雄後繼有人,香火不斷。後來,這個留下來的孩子改名為胡永活,象徵著翼王不死,永遠活著,不會絕後。自此,廣西貴縣的石達開後人多為胡姓。

同年9月,石達開帶著兒子石定忠北上進入湖北;次年進入四川;1863年4月,他的部隊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清軍的長江防線;5月,石達開到達大渡河,卻因河水突然連日暴漲,無法渡河。

無奈之下,石達開決定束手就擒,並帶上5歲的石定忠,想以自己父子的性命換取二千將士的性命。馬氏、吳氏、潘氏、胡氏四位王娘見石達開決心已定,心知難以活命,更不想遭受清軍的侮辱,隨攜帶石達開的一歲幼子石定基(潘氏路途所生),跳進了滾滾的河流之中。同時,也有許多重傷的將士紛紛投河自盡。

接著,石達開按照與駱秉章的約定,帶著石定忠、曾仕和、黃再忠、韋普四人準備進入成都投降。結果,他們剛過涼橋,卻被重慶總兵唐友耕捉拿,並被押送到了成都。同時,毫無信譽的清軍,於當夜在雅州知府蔡步鐘的帶領下,突襲了留在大樹堡寺廟內毫無防備的二千將士的營寨,僅有300老幼僥倖存活。

然而,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受審時問的第一句話:“尚未渡河眾人,不知如何下落?”卻沒人回答他,可能他也想不到自己掛念的二千將士幾乎都死在了清軍的屠刀之下。

隨後,石達開、曾仕和、黃再忠、韋普四人遭受凌遲酷刑而亡。雖然,石達開被割颳了數千刀,但他始終未發出一聲,其凜然正氣讓四川布政使劉蓉大為驚歎:“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

那麼,由於5歲的石定忠年幼,還達不到受刑條件,又將迎來怎樣的命運呢?

說法一:據《石達開在川陷敵及其被害的事實》一書記載,四川代理按察使楊忠雅經請示四川總都駱秉章同意,指示牢頭謝福用石灰包堵住石定忠的口鼻,令其窒息而死。

說法二:據1905年香港出版的《廣智錄》一書中的《駱文忠》一文記載,由於石達開與駱秉章有舊,所以他在臨死之前將石定忠託付給駱秉章照顧。駱秉章將石定忠撫養長大後,又因其有復仇之心,擔心自己遭到報復,隨暗中毒死了石定忠。

一方面,駱秉章死時,石定忠最多8歲,根本就不存在長大一說;另一方面,石定忠可是反賊餘孽,作為朝廷命官的駱秉章敢收留嗎?難道不怕被人彈劾,遭到抄家滅族嗎?顯然,此說法不太靠譜。

說法三:據《記石達開被擒就死事》一書中說,王娘帶著石定忠一同跳河自盡,卻僥倖活了下來,後改名時雨化,還考入了四川綿州州學。1897年,通過拔貢入讀國子監,後被朝廷派到貴州任縣令。

先不說一個5歲的小孩在滾滾河流中活命機率有多大,如此血海深仇,難道他還要為朝廷效命嗎?再說,朝廷對官員的履歷能不作背景調查,難道他認為“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嗎?顯然,有點太戲劇化了。

說法四:據《大清律例·刑律·賊盜上》記載:賊人子嗣,十歲以下的男童,交給內務府閹割後,待其長到十一歲,發往邊疆,給披甲人為奴。

同時,駱秉章也曾在《生擒逆首翼王石達開等並剿滅發逆巨股恭摺》的奏摺中寫道:“石達開……凌遲處死。其子石定忠現年五歲,例應監禁,俟及歲時照例辦理。”

但這只不過是駱秉章的個人提議,朝廷是否准奏卻不得而知。若按律例和駱秉章所奏,石定忠的結局極有可能被送到內務府,先行閹割,再監禁到十一歲後,進行流放。

但是,清朝統治階級一貫的使用手段是“直接處死,免留後患”。因此,朝廷將5歲的石定忠從數千裡外的成都押送到北京後,還要養到11歲,再流放。一者太過麻煩,二者難道不怕他長大尋機報復嗎。顯然,朝廷不會將石定忠養到11歲再流放,至於凌遲九年之說更是不可能,最多也就6年,唯一最大的可能應該在石達開遇害後,也被秘密處死了。


祥子談歷史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著名領袖,一生叱吒風雲,義薄雲天,體恤百姓民生,就算是作為敵人的清朝將領大臣們也對其頗有讚譽,被認為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大渡河一戰失敗之後,石達開被捕,一同被捕的還有其長子石定忠,有傳言說石達開被凌遲之後,長子石定忠被慈禧下令凌遲了九年,其實並不可信,石定忠應該是被石灰包捂死的。

在後世的評價中,石達開是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男人,不僅外表“龍鳳之姿,天日之表”,而且文韜武略均極為出眾,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領袖,16歲受訪出山,19歲統帥千軍萬馬,20歲獲封翼王,雖然32年的人生太過短暫,但卻迸發出許多閃光點,他的英勇就義或許是太平天國最大的悲歌。


1856年,因為太平天國統治集團的爭權奪利,“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被殺,幾萬將士慘遭屠殺,石達開趕回之後又被汙衊,無奈之下只得離京。後來,迫於內外壓力,洪秀全重新啟用了石達開。

石達開不負眾望,他主政天京期間,事必親躬,殫精竭慮,內撫軍民,外御強敵,太平天國逐漸走入正軌,復現當初的繁榮景象。與此同時,翼王的聲威也水漲船高,日見飆升!

但石達開的深得民心還是引起了洪秀全的猜忌,洪秀全從維護洪氏集團的統治地位出發,對石達開進行限制、排擠。加封其長兄洪仁發為“安王”,又封其次兄洪仁達為“福王”,干預國政,以牽制石達開!

此後,翼王石達開的各種行動決策開始受到安福二王的百般阻撓,以致政令受阻。 石達開陷入了苦悶中。翼王部下多有不忿,有人甚至攛掇石達開乾脆殺了安福二王,逼迫洪秀全退位取而代之。以石達開的實力,做到這點其實輕而易舉,但他卻嚴斥部下,“惟知效忠天王,守其臣節”。

為避免再度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於1857年5月再度離京,前往安慶。

1857年9月,由於局勢惡化,洪秀全遣使持“義王”金牌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上奏天王,表示無意回京,但會調陳玉成、李秀成、韋俊等將領回援,並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天國作戰。

石達開又與楊輔清聯手意圖開闢浙閩根據地,太平軍在浙江取得許多勝利,但江西建昌、撫州失守後,入浙太平軍失去了後方,為免四面受敵,石達開決定放棄攻浙,撤往福建,後又轉戰到江西。石達開建立浙閩根據地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1859年春,石達開自江西起兵入湘,發動“寶慶會戰”。彼時湘軍正計劃分兵三路進攻安慶,聞石達開長驅直入湖南腹地,軍心全線動搖。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孤軍作戰,未能攻克寶慶,被迫退入廣西休整。

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北入四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石達開轉戰川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終於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清軍的長江防線。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與次子的降生有很大的關係,石達開則因慶賀“喜得貴子”而推遲了渡河的時間,結果三天後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渡河失敗,在糧草用盡的情況下陷入絕境。

石達開望河興嘆,最終不得已向駱秉章妥協,以自己的性命換將士們的一條生路。

後南字營都司王松林到太平軍營談判,石達開為了軍中袍澤,在清軍同意不會屠戮其麾下將士後,石達開最終同意了投降。

然而,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夜襲大樹堡,成千上萬的太平軍全部被清軍屠殺,石達開的五個妻妾都投河自盡。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受審期間慷慨陳詞,竟然令主審官理屈詞窮、無言以對。黃彭年曾評價說,

“此賊舉止甚穩,語言氣概,不亢不卑,寓堅強於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納履從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敘入史傳,豈不炳耀千載?如此人不為朝臣用,反使為賊,誰之過歟?”

即使石達開及部下曾仕和、韋普成、黃再忠等四人最終被判處凌遲,臨刑之際的石達開仍然是面無懼色、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清廷官員也不得不佩服

“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亦均默然無聲,真奇男子也!”

四川布政使劉蓉敬佩地說

“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

石達開遇害之時,石定忠年僅5歲。關於石定忠的結局,有傳言說石定忠因不滿足被凌遲的條件,因而慈禧決定將其養至10歲之後再行凌遲。

不過這個並不足為信,一是身為太平天國重要人物之子,難免會夜長夢多。二是石達開被凌遲,震懾的作用已經達到,且太平天國不久之後便已經徹底滅亡,完全沒有必要幾年之後再對其兒子凌遲。三是當時清朝是兩宮皇太后掌握最高權力,慈禧沒有權力一個人決定,必須要慈安同意才能頒發詔書。



根據晚清費行簡撰寫的《石達開在川陷敵及其被害的事實》記載,“(石達開死後)定忠自不見其父,日夜啼哭,於是楊重雅建議,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壓斃之。”

行刑之前,禁卒謝福如實告訴了石定忠,石定忠便問,“我死可見父乎?” 謝福回答說,“正好見於天上。”

聞聽此言,石定忠遂破涕為笑。一個五歲的小孩,對於死他或許還沒有什麼概念,因而並沒無恐懼,只是因為死後可以和父親相聚而高興罷了。


厚德載物49847


這個“血腥”的事實……

有沒有被後人摻了水份、或者是為了抹黑慈禧……

不得而之。



但據清律對待忤逆家人處理條例上所寫,基本上不太符合實際。

並且,慈禧當時才掌權兩年,應該沒精力事無鉅細。繼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後,太平天國已是搖搖欲墜,收拾殘局的清朝將領對太平軍的生殺無須上報,可獨自裁決(1861年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打垮顧命八大臣,與東宮初掌朝中之事,時正值二十七歲芳齡)。


所以,她對待太平軍將領的降、殺並不親自過問,基本上由曾國藩、左宗棠、和後來居上的駱秉章等平叛將領定奪(包括繼石達開之後被活剮的李秀成、陳玉成等太平軍將領)。

據載……

剿滅石達開的駱秉章根據巜大清律例彙纂大成》卷第二十三《刑律·賊盜》對謀反大逆處理條例所規定,將石定忠暫時轉押在四川監獄,並上報慈禧(石達開死時是1863年,慈禧當時29歲)。

……巜刑律.賊盜》既定:“反逆案內律應問擬凌遲之犯,其子孫訊明實系不知謀逆情事者,無論己未成丁均解交內務府閹割,發往新疆等處,給官兵為奴。如年在十歲以下者,牢固監禁,俟年屆十一歲時再行解交內務府照例辦理。內務府大臣遇有解致閹割人犯,即遴派司員認真驗看,並出具無弊切結,送交刑部,再行檢驗。如有情弊,即行奏參。務須查驗明確,再交兵部發往新疆給官兵為奴。” ……

傳聞慈禧獲悉後不允,差人將石定忠押到刑場處以剮刑。

然而,刀手剛在這小孩兒頭上劃一刀(刀手不忍,並沒下重手),五歲的兒子石定忠便放聲哀嚎,弄得四個劊子手及全場民眾不忍再視,行刑拖了兩個時辰。



也就這兩個時辰,給駱秉章贏得了時間。經過他苦口婆心從中周旋並暗中使錢,“小德張”才答應改日行刑,後駱秉章親自回京面呈。

慈禧、慈安聞知實情後於心不忍,考慮了三天後,由慈禧口頭下旨,改為在獄中養到十五歲後再做定奪。

大約三年後(1866年8月份左右),關押石定忠的監獄莫名奇妙地燒了一場大火,大多數犯人被燒死,或疑夥失蹤,包括已經八歲的石定忠。

次年(1867年),駱秉章病死後,石定忠一事再無人問津。



不過,關於石定忠的死法,後來在民間說法有三:


一:獄中被害。

二:被駱秉章毒死(傳言說他總當著人家面喊著替父報仇)

三:在獄中病死,時年八歲,恰與被火燒死的時間吻合。

而以上三種說法均沒提及慈禧。

其實,有一種說法比較貼近真相。



石達開第六個媳婦沒有跟著其他媳婦投河,而是攜石定忠及另一幼子化妝成百姓逃走,後來她被一土司收做偏房。石定忠長大成人後在當地經營布匹生意,逐漸成為一帶富甲,一直活到七十六歲。

另外一子下落不明。

……摘自他人口頭之傳,並無歷史考證……。


驍勇34


我是掌櫃,我有靠譜回答。

清代的凌遲之刑,要麼當場凌遲至死,要麼因年齡太小等長大了再凌遲。在清代史料記錄當中,並沒有持續九年的凌遲之刑。況且,石達開的三個兒子中也沒有一個是被清廷凌遲處死的。所以,也不知道凌遲九年之說從何而來。


由於清政府在戰爭初期對太平天國作戰不是很理想,慈禧不得不請曾國藩等漢臣帶兵鎮壓。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由於洪秀全等小農意識作祟,格局有限,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思進取,貪圖享樂,而各王之間為爭奪權力導致太平天國內部混亂,稱之為天京事變。

而石達開帶領數十萬大軍前往四川,由於石達開指揮不當,在大渡河的時候石達開的愛妾又生一子,下令休整三天並大擺宴席慶祝自己喜得貴子。也恰恰是這三天的修整錯過了最佳的渡河機會,最後被駱秉章帶領的清軍全部圍住。石達開眼看著突圍無果,決定保住全體將士性命,向清軍投降,結果,石達開也被清軍殺害。



石達開強渡大渡河失敗被俘後因大逆罪被凌遲處死,他的家人也沒逃過這一劫。石達開的妻妾都被凌遲。但是他年幼的兒子受不了凌遲的刑法,凌遲需要割3000刀,孩子太小,別說3000刀,3刀就要命了。清政府考慮到實際情況,皇帝下令,先養著吧,等大了再活剮。


石達開之子後來的遭遇也無人知曉,但是從清政府對付石達開的手段可以看出慈禧對石達開以及太平軍的恨意之深。


大力士掌櫃


您的這個玩笑開得既不專業,也無根據。

石達開的髮妻在金田起義前被岳父逼迫離婚,並沒有記載稱他和這位髮妻間有子女,此後續娶王氏(訟師王玉錕之女,太平天國成立後改姓黃氏,黃玉錕即太平天國衛國侯/參天侯),太平天國甲寅四年至丙辰六年(公元1854年至1856年)間每年生日都獲賜“王娘”一人(謝炳《金陵癸甲紀事略》,張汝南《金陵省難紀略》則說每次不止一人但石達開只接受其一),則至1856年石達開至少有包括黃氏在內四位王娘,儘管《鳳鶴實錄》等記載稱,在此期間曾發現石達開妻妾在安慶出現,但《李秀成供》等都說他的家小除領兵在外者都死於1856年天京事變後的韋昌輝殺戮,則不論他與上述妻妾是否生有子女,在丁巳七年(1857年)他遠征出走時,身邊不會有超過牙牙學語歲數的子女。

此後在遠征期間他娶了多位“王娘”,許亮儒《擒石野史》和駱秉章《奏為生擒逆首並剿滅發逆巨股疏》中都說,清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國癸開十三年)四月廿三日,石達開強渡松林河失利,“進退無路,其妻妾五人抱持幼子二人攜手投河”(駱秉章奏,當時在現場的許亮儒則提到投河者為胡、潘、吳氏王娘,未提子女),而在此前石達開抵達大渡河畔時剛生一子,這名新生兒的母親劉氏和新生兒石定基並未隨同投河,此外,石達開另一子、五歲的石定忠也未投河。

駱秉章。他的奏報或任何公私記載都沒有石定忠被凌遲的紀錄


石達開生於公元1831年3月1日,即清道光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在大渡河時年僅32歲,其1856年前的妻妾子女都在這一年死於非命,因此石定忠雖年僅5歲,但很可能是石達開健在的長子,因此不到最後關頭,石達開未捨得讓他死去。

四月廿五日,即他妻妾和兩個幼子投河後兩日,石達開帶石定忠和三名部下“捨命以全三軍”,渡河(老鴉漩)赴洗馬姑清參將楊應剛營“投案”,隨即被押赴成都,五月初十日石達開及部下曾仕和、韋普成、黃再忠等四人被凌遲處死,按照駱秉章《奏為生擒逆首並剿滅發逆巨股疏》奏報,“其子石定忠現年五歲,例應監禁,俟及歲時照例辦理”。按《大清律》,謀反首逆之子弟“如年在十歲以下者,牢固監禁。僅年屆十一歲時,再行解交內務府,照例辦理”,通常會閹割後發給內務府各處或邊地披甲人為奴,也就是說,石定忠理論上應該沒死。

但此後內務府並無石定忠處分的任何紀錄,這對於檔案相對完整的清末,對石達開之子這樣重要人物而言是不合情理的(重要性差得多、時間更早的乾隆朝清水教王倫子弟、嘉慶朝川楚白蓮教子弟未成年者的“照例”處置,都有很詳細的始末記載),因此傳說甚多。

如民國初年四川.人費行簡(沃丘仲子)《石達開在川陷敵及其被害的事實》記載稱,“定忠自不見其父,日夜啼哭,由楊重雅建議,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壓斃之。未斃前,牢卒謝福以實告之。‘我死可見父乎?’謝福答:‘正好見於天上。’定忠遂破涕為笑”,即駱秉章秘密害死了石定忠。費行簡之父費秉寅曾是駱秉章幕僚,他晚年自稱此說來自父親,但費行簡本人是民國要員,且是民初編造石達開“英雄事蹟”以“激勵民氣”的干將之一,這一說法究竟是“口述史”還是“文學虛構”實在不得而知。

費行簡是民初四川名人,當過官,但出名的是畫,其八卦記載則經常不知所云


另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則幾乎都直接或間接來自李伯元《南亭筆記》(如1905年4月香港《華字日報》附《廣智錄》),說駱秉章原本以同鄉身份答應收養石定忠,但石定忠在“署中”長到“將冠”時仍整天唸叨報酬,被惟恐惹禍的駱秉章毒死。按駱秉章死於同治六年(1867年),這時石定忠僅9歲,離“將冠”(15歲)尚遠,如何能穿越到6年後去毒死他?《大清律》規定石達開11歲就要送內務府照例處置,駱秉章業已奏報,他有幾個腦袋敢胡來?清軍大吏中擅自處置太平軍名人後代者不少,如證據確鑿的勝保貪納陳玉成妻子為妾,私放陳玉成幼弟二人(實際上這二人並不“幼”,而且勝保也因此身敗名裂),證據存疑的陳寶箴憐惜並私下收養忠二殿下李容發等,但這些被徇私寬縱的未成年“長毛”子弟,都沒被列入奏報等公文之中,大可上下其手,而石定忠業入奏報,如何敢私下處分?李伯元即以《官場現形記》小說著稱的李寶嘉,他是江蘇武進人,且恰生於駱秉章去世的1867年,這位清末著名的八卦段子手說法有多少史料價值,大家可以自行揣摩。

李伯元就是寫《官場現形記》的李寶嘉,他是在駱秉章去世的1867年出生的


宣統年間在上海租界內出版的《神州日報》則說,“翼王之就擒於四川也,有子僅三歲,並受縲紲,下之狴犴,使兩婦撫育之、俟成年然後就戮。兒在獄,日思其父母,啼不讓;兩婦噢咻之,無效,則反惱曰:乳臭子,將撻而殺之。兒齧婦,復狂啼。如是者數月,兩目敢赤瞳;審其非凡兒。後數年.善乞語,而報仇二字不絕其口。官.恐貽後日患,乃就獄縊殺之”。這個說法來自柴萼《焚天廬叢錄》連載第一期(後在民國十七年即公元1926年結集出版),這個連載乃至這份報紙都是清末革命黨人反對清朝、“激發民氣”的宣傳刊物,偽造石達開詩詞和事蹟是他們的“慣技”,作者柴萼即浙江慈溪籍八卦作家柴小梵,他生於清光緒十九年,即公元1893年,此時距離石達開被殺整整30年,其“八卦段子”的可信度,恐怕只能用“如與事實相符純屬巧合”來解釋了。

柴萼是個不算很出名的八卦作家,而《神州日報》唯一的創辦宗旨就是不遺餘力地給“大清”抹黑


石定忠結局的另一種流行傳說,是所謂“時雨化版”,即民國時人任乃強所謂“石王子定忠,以齒稚免役,不知何故,其人竟未死,改姓名曰時雨化,入綿州州學。光緒丁酉.與工州龔秉衡玉帛同拔,又同分發貴州作知縣,甚相得,嘗密告龔,實翼王子也”的口碑,據稱來自西康省政府民政督察員樂風鳴,而樂又自稱是石定忠晚年好友。這個傳說因被太平天國史研究大家簡又文先生收錄入《太平天國全史》而一度廣泛流傳,卻並不能經得起考據,因為該口碑早在民國時就被川人發現系綿竹、邛崍兩縣縣治作者根據一個落魄畫家時守忠零星事蹟所作的附會,且這一附會被許多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民國小軍閥石肇武曾藉此假稱石達開後代,去帶兵勒索曾在大渡河堵截石達開的清將唐友耿後代,而至今仍隔三差五出來騙人的“石達開寶藏圖”也幾乎都來自這個“時雨化傳說”。

說完石定忠,就要提前面提到一筆的劉王娘和她在大渡河邊的新生子石定基。《越雋廳志》援引當地口碑稱,劉王娘在石達開軍覆後因不在營中倖免,曾抱著孩子輾轉躲避,希望把石定基帶到當時在川、黔一帶活動的石達開部將李復逎軍中,但不幸被清軍搜捕。口碑並未說明此後劉王娘母子的下落,但最大的可能是“照例處置”,即母子為奴,孩子11歲後且被閹割。

沒有任何正史甚至野史說過什麼“慈禧把石達開兒子凌遲了九年”的奇怪話語——除非您自己偷偷寫一個假貨。

倒是法國16世紀著名小說《巨人傳》(La vie de Gargantua et de Pantagruel)裡有個這樣一個“長期凌遲”的記載——說妻子們對丈夫們的大男子主義深惡痛絕,決定趁丈夫熟睡把他們剝皮,但動手時卻又捨不得,結果剝了一輩子,也只把某個身體器官的上半截剝掉個“帽子”,您的創作靈感是從這裡來麼?(哈哈哈)

拉伯雷的《巨人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