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君的良配?——評張無忌及倚天四女


誰是君的良配?——評張無忌及倚天四女


《倚天》是我最喜愛的金庸小說之一,我曾把自己代入小說中的主角,一次一次在小說中遨遊。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自己也說不清楚,或許是張無忌性格和普通人相似些,我們更能在張無忌身上找到認同。這也是大多數倚天迷產生的原因吧。

張無忌不是一個我們理想中的武俠小說的男主角,他的性格毛病是最為人所詬病的。相較於誠樸質實的郭靖,偏激叛逆的楊過,任性豁達的令狐沖,豪情萬丈的蕭峰,張無忌性格不斷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他平和老實的一面,極少英雄氣概。張無忌少年時期,寧死不肯說出謝遜所在,甘受滅絕師太三掌以及光明頂上孤身力抗六大派,不能不說他少年時期還有一點英雄氣概。但自從光明頂一戰後,便好似一個分水嶺,張無忌的血性氣概從此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寬厚仁慈。我們可以說,張無忌少年時期父母慘亡流落江湖,他的血性氣概是一個弱者面對險惡環境所激發出來的抵抗姿態,但張無忌成為明教教主、武功天下第一後,此後的一言一行則表明了他本質上性格軟弱寬和的特徵。

軟弱仁慈也就罷了,張無忌為人所詬病還表現在他的缺乏心機和政治才幹,一次一次遭人欺騙。身為明教教主,進可以爭奪天下,退可以睥睨江湖,沒有政治才能也就罷了,畢竟政治非張無忌所愛好,自然也非他所長。殷素素臨死前叮囑他,越是美麗的女人越會騙人。他母親死前牢牢叮囑的話,張無忌不可能沒有記住,但他總是在被騙之後才能想起。張無忌情竇初開,先是被朱九真騙,後又被周芷若盜走刀劍,又因此冤枉了好人趙敏。張無忌不僅被女人騙,還被男人騙。小時被西華子賀老三所騙,長大後又被陳友諒朱元璋騙。張無忌不僅武功差時遭朱常齡騙,練成九陽神功後,還是被朱常齡騙的摔下懸崖斷了雙腿。縱使他武功天下第一,在關涉義父生死、個人安危的屠獅大會上,還是被周芷若騙得身受重傷。可以說張無忌是吃多少塹都不肯長一智。假設為金庸小說設置一個最佳受騙獎,自然非張無忌莫屬。

正是張無忌缺少平常人的心機,才使他明顯缺乏政治才能。金大蝦說過一段在“金迷”中很有影響的話: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政敵的殘忍;第二是‘決斷明快’;第三個條件是極強的權力慾。可以說,張無忌連半個條件都沒有,在這一點上,他既比不上趙敏、周芷若、楊逍,也比不上身邊的小昭,更不要說朱元璋陳友諒之流。他對明教惟一的貢獻是扭轉了明教傾裂的頹勢,彌合了與六大派之間的裂痕。

不僅如此,張無忌還有一個被人所詬病的地方是他被動的性格。張無忌胸無大志,缺乏進取心,縱觀整部小說,張無忌一次一次被他人和環境所束縛,一直以來難有自己的作為。記得以前有個版本的《倚天》電視劇的主題曲叫《隨遇而安》,這四個字對張無忌再合適不過了。

張無忌的一生總受別人影響,被環境所支配。他武功雖強天下第一,但萬事之來往往順其自然,當不得已處雅不願拂逆旁人之意,寧可捨己從人。如在金庸小說裡所云,當年習乾坤大挪移是從小昭之請;任明教教主是迫於形勢,也是殷天正、殷野王等動之以情;與周芷若成婚是島上奉謝遜之命;不與周芷若拜堂又是為趙敏所迫。張無忌先從在蝴蝶谷中被迫留下來學醫,又受紀曉芙所託送楊不悔往崑崙,後又糊里糊塗做了明教教主,張無忌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可以說完全是為旁人而活。

張無忌隨遇而安,很少有自己的作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郭靖追求的是民族大義,即使和黃蓉殞身襄陽也在所不惜;楊過深情狂放,要的是和姑姑小龍女驚世駭俗的愛情;令狐沖任性跳脫,追逐的是個人的自由;韋小寶則貪戀名利權勢和美女,惟有張無忌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後來張無忌曾對趙敏說,他不要殺戮名利,希望全天下人和和氣氣的生活,但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和天真夢想。張無忌一直襬脫不了環境的束縛和旁人的牽制,他也缺乏改變的決心和勇氣。

張無忌還有一個最為人所詬病的地方,就是他與四女之間的感情。在《射鵰》三部曲中,在愛情上,楊過對小龍女誓死靡地,視社會規範如無物;郭靖在黃蓉和華箏公主之間搖擺,純粹處於道德價值,在愛情上絕不猶疑。惟有張無忌在與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的感情中,始終拖泥帶水猶豫不定,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愛哪個更多一些。這是張無忌性格優柔寡斷的又一個明證。

在這裡不得不牽扯到張無忌與四女之間的真實感情,尤其是那場曠日持久的趙周大戰。曾看到過一個網絡調查,趙敏是金庸小說中最受男性讀者喜愛的女主人公。在《倚天》中,喜歡周芷若和小昭的也為數不少,金庸曾說,他最喜愛的是小昭,對此我是不以為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