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新一軍老兵梁伯滇緬抗戰回憶錄

  諜報隊員可能是與當地人打交道最多中國軍人,執行偵察任務,需要當地的嚮導;偵察過程中很多事情如瞭解情況、找食宿地點等,都要依靠當地人。我們用的嚮導一般都是師部找好的,比較靠得住。遇到臨時任務、緊急情況或是新地區沒有基礎,就得自己現場找嚮導,這個便要靠經驗和判斷力了。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二戰美軍在緬甸北部克欽邦組建的游擊隊員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一名隸屬於第101特遣隊的克欽游擊隊員。

  我的經驗是儘量找住在當地的我國的邊民,他們祖籍我國,大多數是雲南的少數民族。那個年代比較落後和混亂,也分不清他們中間哪些入了緬甸籍、哪些沒有入,但他們一般都會說中國話(雲南腔),自稱“小漢人”,很歡迎中國軍隊,我得到過他們的很多幫助——嚮導帶路、提供情報、掩護和照顧等,我們也把他們當成最可靠的朋友。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緬甸當地克欽人與美軍步兵

  實在找不到邊民,找當地的頭面人物如土司之類的也行,或者請他們推薦。與當地人交流,語言是個大問題。我們會的緬語有限,經常是英語、緬語、手勢、動作一齊上。

  當地人做了嚮導,或是提供了情報資料信息等幫助,我們都會給一點報酬。但我們自己沒有隨身帶什麼東西,一般是寫張條子留下,讓他們憑條子找後續部隊要。部隊看到條子都會兌現,大多數是給物質,如一塊降落傘布(綢料,用來做衣服,緬甸人很喜歡)、幾個罐頭等。如果嚮導是邊民,我會找機會領到儘可能多的給養——餅乾、糖、奶粉等等——送給他們作為酬勞。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克欽抗日遊擊隊

   緬甸有不同的民族,在緬北叢林地區及附近,克欽人比較多。克欽人生活原始,刀耕火種。第一年將樹林砍掉燒光,第二年再來種地,對森林破壞很大。他們種稻谷,收穫之後也不加工,煮飯時才現將穀子舂出米來。這說明他們比較懶,也說明他們的環境條件差,難以儲存大米。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緬甸薩倫克巴參加對日作戰的第101特遣隊景頗游擊隊的士兵們在薩倫克巴山(Selunkeba Hill)下集合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克欽抗日遊擊隊

   一般來說,當地人比較尊重我們,有時也請吃飯。他們請客的規矩有些特別。請吃雞的時候,要把雞頭對準客人,一般雞頭是不能動的。其它的部位吃過之後,還要把骨頭擺回原來的位置,保持一隻雞的架子。逢到這種場合我都左右為難,又想吃,又怕不懂規矩失禮於人,小心翼翼,先看別人怎麼吃,有樣學樣。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抗日遊擊隊成員因為在緬甸中部和北部對日軍的戰役中取得了傑出的戰果而受勳

   克欽人還有一種待客的菜,就是在河裡抓幾條小魚,塞進竹筒,放點鹽巴和非常辣的指天椒一起搗爛,像生的魚丸,粘粘糊糊,又腥又辣還有點臭烘烘的。但這是他們的好菜,給你吃那是相當的看得起你。為了尊重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吃。幸虧現舂出來現煮的米飯很香,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拼命多吃飯,只象徵意義地嘗一口菜。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緬北克欽巡邏隊沿著河邊小路行軍,朝冬根進發。。

   我即見識過克欽人的好客,也領教過他們的兇悍。美國人訓練了一支克欽突擊隊,有一次我們偵察小分隊與他們狹路相逢,因為林密路窄,雙方語言不合,互不相讓,對方就要開火,一聽拉槍栓的聲音,我們這邊也立即槍上膛。在千鈞一髮的時刻,我趕緊大聲喊:“ChineseArmy!”對方帶隊的美國兵很有經驗,聽到之後,立即也大聲叫:“NO!NO!”,制止了克欽隊員的下一步行動,雙方交流之後,握手言和。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1945年3月26日,緬甸薩倫克巴將日軍驅逐出緬甸中部與北部地區的特遣隊景頗遊擊正在參加授勳儀式。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緬甸薩倫克巴第101特遣隊的景頗(克欽)突擊隊員扛著頒發給他們的獵槍

   緬甸婦女通常在腰上纏一些細藤圈,她們大多數膚色很黑,衣服上下兩截,中間露出來的暗色皮膚,襯托著這種上過漆的裝飾品,明光光的十分醒目,還不怕溼水。她們在河裡洗衣服,有些人洗完後就下到水裡游泳,順便把腰裡的藤圈洗擦亮麗。

   當時軍中流傳一種說法,說緬甸與我國交界處的邊民是三國時孟獲“藤甲兵”的後代,婦女的藤腰圈就是藤甲兵的遺物。我估計這種說法是政工部門為了鼓舞士氣而編出來的,因為當兵的不管有沒有文化,都知道《三國演義》,說這個典故人人都懂。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克欽突擊隊的指揮官和隊員

山河記憶:鷹揚緬北,與當地人交往(36)

史迪威是101突擊隊的創始人,梅里爾是美軍特種部隊的創始人

  克欽人很多吸食鴉片。我去當地人家裡,經常見到男人在火塘邊吸鴉片。他們把最嫩的芭蕉蕊尖切成細絲,用一個小銅勺子在火上烤乾,放在一邊;再用小銅勺把鴉片膏末煮成糊狀,摻入烤乾的芭蕉蕊絲,混合成一小撮,放到水煙筒裡面吸。他們會客氣地讓我也吸一口,我最初好奇去試過一次,很不習慣,味道也不怎麼樣,以後就婉言謝絕了。


口 述:梁振奮 --------/------- 文字記錄:李 蓓

圖文提供:架勢堂----------/-------- 山 河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