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真的一直在微笑?专家:倒过来看,你就不这样认为了

列奥纳多·达·芬奇,出生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他涉及的领域:包括素描、绘画、雕塑、建筑、科学、音乐、数学、工程、文学、解剖学、地质学、天文学、植物学、古生物学和制图学。所以呢,能够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之一,那是有原因的。

“蒙娜丽莎”真的一直在微笑?专家:倒过来看,你就不这样认为了


只要提起达芬奇这个名字,马上就会想到《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其中《蒙娜丽莎》知名度最大,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不要以为这就是一幅简单的画,这里面蕴含了很多诡异的谜题。为它疯狂的人,不计其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喜爱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边。

直到达·芬奇去世后,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万二千里弗(法国金币名),才从达·芬奇的弟子手中买下。从此,该作品被收藏于法国罗浮宫。而每年到卢浮宫鉴赏《蒙娜丽莎》作品的人数,大约有600万左右。

既然《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那么它早就不只是一幅画在一块黑色的杨木板上,纵77cm、横53cm的普通佳作了,《蒙娜丽莎》的姿势,已经升华为一种神圣的符号,是心灵回归者、觉醒者心中的一个崇高细致理想的显现。

“蒙娜丽莎”真的一直在微笑?专家:倒过来看,你就不这样认为了


从画上来看,《蒙娜丽莎》一直在微笑,这种笑,很自然,也很深邃,甚至很诡异。要知道“蒙娜丽莎”并不是画中女子的名字,达芬奇这幅画其实是画的一个丝绸供应商的妻子,因为这个供应商与达芬奇的父亲是世交,所以才会欣然接受这次邀请,画了这幅名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蒙娜丽莎》画像是没有眉毛和睫毛的,但奇妙的是,整体上看起来却又是那么和谐。仅仅是看蒙娜丽莎的嘴巴,会觉得她没怎么笑。但再看她的眼睛时,结合她脸颊的阴影,又会觉得她在微笑。这就是画家的高超技艺所在,这也是其神奇的源泉。

在专家研究之后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很复杂的,其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不得不说,专家就是专业,连每一种表情的含量都计算得如此精准。

“蒙娜丽莎”真的一直在微笑?专家:倒过来看,你就不这样认为了


最诡异的是,当把《蒙娜丽莎》倒置过来再看时,她的微笑已经荡然无存,反而有一种“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的恐怖感觉。

倒过来后的《蒙娜丽莎》,眼睛是斜视的,里面充满了不可捉摸的无边幽暗,多看一眼,仿佛就会跑出来一群恶魔,吞噬眼前的一切。关于“蒙娜丽莎”背后有魔鬼的传说,也是神乎其神。不外乎要表达一个意思,《蒙娜丽莎》真的很诡异。

让我们再重新聚焦到《蒙娜丽莎》画作上,她坐在一把半圆形的木椅上,背后是一道栏杆,隔开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桥、山峦,它们在达·芬奇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下,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

世人所看到的,是达芬奇的旷世佳作,其实在《蒙娜丽莎》创作之前,就有一幅,《艾尔沃斯·蒙娜丽莎》油画有着与蒙娜丽莎非常相似的长相、服饰、手势和神秘笑容,只是更为年轻。

“蒙娜丽莎”真的一直在微笑?专家:倒过来看,你就不这样认为了


到17世纪中期,达·芬奇的名字和《蒙娜丽莎》开始频繁出现,曾经在枫丹白露宫编纂艺术品目录的班尔·汤,把《蒙娜丽莎》称为“画中之画、首屈一指”。《达·芬奇》传记作者吉尔吉奥·瓦萨里也说:“《蒙娜丽莎》作品,技艺精湛,令观者叹服。”

单从绘画艺术层面来说,达芬奇在创作这幅油画时,也是下足了功夫。《蒙娜丽莎》油画:该作品经过了四个创作阶段:第一层是一幅对未知对象的肖像草稿;在第二层里,达·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覆盖了最初的草稿。

第三层是1503年创作的《丽莎·格拉迪尼肖像》,画中的蒙娜丽莎眼睛看向左边,面带微笑,这是当时标准的肖像画模样。第四层,是《蒙娜丽莎》油画作品:脸微微向右转了过来,就连目光也是向右的。

《蒙娜丽莎》的成功,或许就是能够留给后世不断去遐想吧。美国业余画家罗恩·皮西里欧甚至还在画的背景中,找到了很多动物的身影,比如像狮子,猿猴等等。还有人在把画作无限放大之后,发现她的眼睛里,还有神秘的字母存在。

“蒙娜丽莎”真的一直在微笑?专家:倒过来看,你就不这样认为了


这些诡异的问题,或许是达芬奇有意留下来的。也或许是研究得太深入,出现了偶然现象。不过,把这幅画倒过来看,她确实是没有再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