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黃河的支流不少,中國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但更確切產生於黃河的支流。本文梳理一下黃河的主要支流,與網友分享。

1、黑河(456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黑河(又稱墨曲),因兩岸沼澤泥炭發育,河水呈灰色而得名。黑河發源於紅原與松潘兩縣交界岷山西麓的洞亞恰,由東南流向西北,經若爾蓋縣,於甘肅省瑪曲縣曲果果芒匯入黃河,河道長456公里,流域面積7608平方公里。與附近的白河同屬黃河上游大支流,位於黃河流域最南部,流經川北若爾蓋高原,兩河分水嶺低矮,無明顯流域界,存在同谷異水的景觀,加之流域特性基本相同,堪稱“姊妹河”。黑河、白河的原始自然景觀,獨佔草原風光。藏族風情、山水湖泉、珍禽異獸、民族食品,吸引著無數遊客。雄偉壯觀的黃河九曲,第一曲便在這裡,在四川、甘肅、青海享有盛名的陣扎溫泉也位於境內。此外,還有建築奇異、歷史悠久的藏族寺廟,是良好的旅遊資源。

2、洮河(673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洮河是黃河上游右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西傾山東麓,於甘肅省永靖縣匯入黃河劉家峽水庫區,洮河流域東以鳥鼠山、馬銜山與渭河、祖厲河分水,西以扎尕梁與大夏河為界,北鄰黃河干流,南以西秦嶺迭山與白龍江為界。全長673公里,流域面積25527平方公里,按溝門村水文站資料統計,年平均徑流量53億立方米,年輸沙量0.29億噸,平均含沙量僅5.5公斤每立方米,水多沙少。流經隴西黃土高原時裹挾了大量泥沙,較為渾濁。在黃河各支流中,洮河年水量僅次於渭河,居第二位。每年冬季,洮水流珠是洮河勝景。

3、湟水(374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湟水是黃河上游重要支流,位於中國青海省東部,發源於青海省海晏縣境內的包呼圖山,流經青海省大通—達坂山與拉脊山之間的縱谷,為羽狀水系。流經青海省、甘肅省,在甘肅省永靖縣和青海省民和縣之間注入黃河。全長374公里,流域面積3200多平方公里。湟水流域孕育出了燦爛的馬家窯、齊家、卡約文化,養育了青海省約60%的人口,被稱為是“青海的母親河”。湟水河流域範圍內河谷寬闊、氣候宜人,孕育了高原千年文明,狹長的河湟谷地集中了青海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礦企業。是黃河主要來水源之一,也是蘭州市城市用水的主要水源。下游河谷寬闊,富水力資源,開發有大量中小水電站。

4、大黑河(236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大黑河,位於內蒙古河套地區東北隅,是黃河上游末端一條大支流,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境的壩頂村,流經呼和浩特市近郊,於托克托縣城附近注入黃河,幹流長236公里,流域面積17673平方公里。流域內盆地面積5154平方公里,佔流域面積的29%,土地平坦、肥沃,渠系縱橫,是自治區的重要糧食基地之一。北部為山區,約佔流域面積的54%,其餘為黃土丘陵區。在內蒙古境內,黃河流向由西向東,大黑河干流由北東方向流來,形成對流格局,故稱逆向支流。

5、窟野河(242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窟野河,黃河中游支流,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勝市巴定溝,流向東南,經伊金霍洛旗和陝西省府谷縣境,於神木縣沙峁頭村注入黃河,幹流長242公里,流域面積8706平方公里。窟野河水系結構簡單,兩岸支流短小,較大支流有21條,東北岸有較大支流9條,主要有:烏蘭木倫河、悖牛川河等。窟野河灌溉歷史悠久,在窟野河流域修築了許多工程,灌溉兩岸土地。窟野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洪枯流量的變幅也很大,洪災較為頻發。

6、無定河(491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無定河,黃河一級支流,位於中國陝西省北部,是陝西榆林地區最大的河流,它發源於定邊縣白于山北麓,上游叫紅柳河,流經靖邊新橋後稱為無定河。全長491公里,流經定邊、靖邊、米脂、綏德和清澗縣,由西北向東南注入黃河。上游紅柳河源於定邊東南長春梁東麓,東南流向,沿途納榆溪河、蘆河、大理河、淮寧河等支流,在清澗縣河口注入黃河 。那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讓無定河名揚天下。

7、汾河(713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汾河,古稱“汾”,又稱汾水,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源頭傳統認為山西省寧武縣境內管涔山腳下的雷鳴寺泉,現代考察認為在神池縣太平莊鄉西嶺村。汾河流經山西省的忻州市、太原市、呂梁市、晉中市、臨汾市、運城市6市的29縣(區),全長713公里,流域面積39721平方公里,在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匯入黃河。汾河在山西省的政治、歷史、文化、經濟地位舉足重輕。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被山西人稱為母親河,對山西省的歷史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8、渭河(818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渭河,古稱渭水,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主要流經今甘肅天水、陝西省關中平原的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關縣匯入黃河。渭河干流,橫跨甘肅東部和陝西中部。全長818公里,流域總面積134766平方公里。關中渭河形成於早更新世,距今約200萬年前,流域內人類活動蹤跡達80~100萬年以上,有80萬年前的藍田猿人遺址,15萬年前的大荔人遺址,六七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群落半坡遺址,以及大量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等。

9、洛河(447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洛河,古稱雒水,黃河右岸重要支流。因河南境內的伊河為重要支流,亦稱伊洛河,即上古時期河洛地區的洛水。南洛河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稱。源出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西南與藍田縣、臨渭區交界的箭峪嶺側木岔溝,流經陝西省東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河南省鞏義市注入黃河。河道全長447公里,陝西境內河長129.8公里,河南境長366公里。流域總面積18881平方公里。洛河在中華文明的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與黃河交匯為中心的地區被稱為“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發祥地,河洛文化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根文化。

10、沁河(485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沁河,黃河一級支流,發源于山西省平遙縣黑城村(一說山西省沁源縣西北太嶽山東麓的二郎神溝 ),自北而南,向南經安澤縣、沁水縣、陽城縣、晉城市郊區,切穿太行山,自山西省晉城市郊區的拴驢泉進入濟源市紫柏灘流入河南省,經濟源、沁陽、博愛、溫縣, 於武陟南流入黃河。春秋名少水,西漢始名沁水,也稱洎水,近代稱沁河。河長485公里,流域面積13532平方公里。山西省境內長360公里,流域面積為1.07萬平方公里,沁河也是山西晉城市境內第一大河。

11、大汶河(239公里)


黃河的11條著名支流

大汶河,古汶水,發源于山東旋崮山北麓沂源縣境內,匯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經萊蕪、新泰、泰安、肥城、寧陽、汶上、東平等縣、市,匯注東平湖,出陳山口後入黃河。幹流河道長239公里,流域面積9098平方公里。習慣上東平縣馬口以上稱大汶河,幹流長209公里,流域面積8633平方公里(一說“全長208公里,流域面積8536平方公里” );泰安大汶口以上為上游,大汶口至東平縣戴村壩為中游,戴村壩以下為下游,為大清河。東平縣馬口以下稱東平湖區,流域面積(不包括新湖區)465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