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一城一吃第七期,從湖南的岳陽沿長江往下游走來到江西的最北端城市,廬山腳下的--九江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九江市地理位置圖

九江位於江西省最北部, 往北過了長江就是湖北,往西是湖南,往東是安徽,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在九江,九江市北臨長江,南臨廬山。可謂佔盡了名山名水。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廬山雲霧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鄱陽湖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潯陽樓

好山好水肯定要有好的美食,下面看看九江有什麼好吃的。

1.廬山三石,“三石”,即石雞(此雞非彼雞,是蛙類的一種)、石魚、石耳。屬於廬山的特產,前2種是動物,石耳是石頭上的木耳。

(1)石雞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廬山石雞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乾鍋石雞

石雞,學名棘胸蛙,是廬山特產之一,廬山石雞歷史悠久.在五十年代,廬山各水系內,石雞隨處可見,尤以山南各水域內更為豐富,每當暑季,石雞抱對繁殖,活動更頻繁.石雞一般隱居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澗溪流石下,500米以下山溪內也少有分佈.廬山地處亞熱帶,氣候溼潤溫和,雨量充沛,谷幽峰翠,清泉汩汩,流水潺潺,寧靜,鬱閉,潮溼的生態環境,正是石雞生長髮育的良好條件,廬山石雞長期在這裡繁衍後代,延續種群。(現在估計都是養殖了的)

(2)石魚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櫛鰕虎魚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廬山石魚

廬山石魚對水質要求非常高,可以說是水體的“天然監測器”。“只有喝廬山甘泉長大的石魚,才能沾上廬山的靈氣,才是上乘珍品,石魚長年生活在廬山的泉水與瀑布中,把巢築在泉瀑流經的岩石縫裡。其肉細嫩鮮美,味道香醇。

(3)石耳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採石耳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石耳炒肉

在廬山陰溼的石頭上,生長著一叢叢黛青色的菌類植物,它們撐開一把把柔柔的小傘,把山石裝璜得典雅華貴。這些野性十足的生靈,叫做石耳。

2.武寧棍子魚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棍子魚乾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紅燒棍子魚

武寧棍子魚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的特產。武寧縣棍子魚屬一種名貴野生天然魚種,選用野生鮮魚經特殊工藝加工成的棍子魚乾,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3.湖口豆豉(chi)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湖口豆豉

豆豉是中國傳統特色發酵豆製品調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黃豆為主要原料,利用毛黴、麴黴或者細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加鹽、加酒、乾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緩發酵過程而製成。豆豉的種類較多,按加工原料分為黑豆豉和黃豆豉,按口味可分為鹹豆豉和淡豆豉 幹豆豉, 水豆豉,據記載,豆豉的生產,最早是由江西泰和縣流傳開來的。

4.九江茶餅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九江茶餅

九江茶餅,又名廬山茶餅,起源於唐代潯陽樓江邊一帶;繁榮於明清時期九江、星子皆盛產;昌盛於現代,2002年6月9日朱總理品嚐九江茶餅後,將九江的茶餅帶回北京。亦為貢品

九江茶餅是以精粉、芝麻、茶油、桂花、飴糖、綿白糖等為原料,經制皮、拌餡、成形、焙烘、復烘精製而成。其色澤金黃,圓形,直徑約5釐米,厚約2釐米,中間鼓起;其皮薄如紙,具有小而精,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入口松爽的特點,為茶食細點。

5.修水哨子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毛芋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修水哨子

修水哨子以山芋、西鄉紅薯粉為原料,餡以地方特色小料,依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為修水民間招待尊貴客人特備餚品。始於受封本縣商代艾侯國君宮中飲宴,鄉賢宋黃庭堅家宴以此獲蘇東坡、歐陽修激賞,帝師萬承風攜入清宮,道光帝品嚐後即被列為貢品。

6.彭澤鯽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彭澤鯽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豆豉鯽魚

彭澤鯽,原產於江西省彭澤縣丁家湖、太泊湖、芳湖、芸湖等天然水域,因其常棲於湖中的蘆葦從中,體側有5-7條灰黑色的蘆葦似的斑紋(池塘中飼養一段時間後,斑紋會逐漸消失)而被稱為蘆花鯽;它以個體大(已知一尾最大個體體重6.75千克)著稱,所以稱它為彭澤大鯽。

7.九江桂花酥糖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九江桂花酥糖

8.蘿蔔餅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蘿蔔餅

蘿蔔餅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地方傳統名吃,以發麵、酥面為皮,包入蘿蔔絲餡,煎制而成。成品做工考究, 色澤金黃,外焦裡嫩,鮮香可口,經濟實惠。因其外香裡嫩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同時其經濟實惠,成為了眾多當地人的特色早餐,就著稀飯、豆漿或者牛奶一併食用,別有一番風味。

9.炒米粑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炒米粑

將秈米蒸至七分熟時,磨成細粉再加入適量的水和成面,然後將肉餡配以新鮮蔬菜做成餡料,包入其中上鍋蒸即可食用。有圓形和半月形兩種,半月形的蒸米粑外觀像個大餃子,所以又稱為餃子粑。

10.艾米果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艾草

這種草味很怪,但當地人都拿它做糕點,鄱陽湖畔、廬山腳下-九江

艾米果

傳說晚清時期,有個姓艾的女人,人稱艾嫂,在修水縣城清雲門外搭了個小茶棚擺設茶攤。為招徠顧客,就試用這種艾葉和糯米粉做成包有糖餡、形似餃子的點心應市,哪知這玩藝竟清香可口,色似翡翠,一時門庭若市,供不應求。一日,一儒者慕名而來,品嚐後稱讚名不虛傳,遂問此品何名,艾嫂笑對來者無言可答。儒者見艾嫂熱情和藹又胖乎乎矮蹬蹬的,便風趣地說:"我替你取個名吧。"艾嫂點頭應允,儒者戲說:"這玩藝既是艾葉和米粉做的,又形似你艾嫂,就叫它'艾米果'吧"!

這一期的一吃一城九江行,就到這裡,喜歡地方美食的朋友點個關注,小編持續為大家更新各個城市的美食,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