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自然教育是国内近年流行的素质教育新形式,对自然教育的定义略有不同,但核心是“以自然为师”,让孩子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去认识自我以及社会,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度以及意志和品质等等。

当自然教育遇上国内另外两个方兴未艾的素质教育方向:研学和营地教育,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上个周末,一场名为“全国自然教育与研学行业大会”的活动在西南重镇重庆举行,来自日本和英国、国内200多位教育专家和从业人士参加,涟营和营地导师创始人顾晓芳也应邀出席,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YHC萤火虫营地学校海外联合创始人奥斯卡

来自英国的奥斯卡是YHC萤火虫营地学校海外联合创始人,他在中国长期生活,是一位非常热爱户外运动的老师,发言中,他提到了一个细节,

中国营地和英国营地的一个不同是,在英国,孩子们使用纸质的地图进行户外探险,但是中国普遍使用手机。无处不在的电子产品对于中国的自然教育是个挑战。

他说,中国现在各个领域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包括自然教育。虽然发展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要重视品质。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YHC萤火虫营地学校创始人吴珊

他的中国妻子,YHC萤火虫营地学校创始人吴珊接着他的话,特别希望“慢下来,把自然带给孩子”。她说小时候和姐姐经常能看到萤火虫,但是现在越来越少了,希望通过努力让孩子们重新认识这些自然精灵——这就是萤火虫营地学校的由来。

她介绍说国外的营地教育和自然教育很少使用话筒,因为要保护孩子的感官,让孩子尽可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这也是为什么在萤火虫营地,吴珊尽量减少电子产品和人工干预,保留大自然的原始和淳朴的根本原因。她自己喜欢石头,也带孩子观察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石头。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涟营教育、营地导师创始人顾晓芳

涟营教育、营地导师创始人顾晓芳从行业大数据出发,分析了自然教育和研学与营地教育的“亲缘关系”。在营地导师所做的研学与营地教育行业调查中,自然探索在营地活动中占据非常靠前的位置,“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这也是营地教育的核心精神。

顾晓芳同时指出,今天中国的自然教育也面临着一些发展误区,比如说认为自然教育就是花花草草,卖不起价;自然教育对升学无益,和培训班争夺孩子时间,等等;同时自然教育在中国发展也面临着人才缺乏,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还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

在谈到未来发展趋势的时候,顾晓芳分享了自己的观察,未来自然教育将和幼儿园、学校、营地紧密结合,一些用森林与自然教育理念来打造的幼儿园、学校和营地将不断涌现,在一些优秀教育人的推动下,自然教育、学校教育和营地教育将更加密切地融合创新。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的校长秦波

来自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的校长秦波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建一所诗意的自然学校”。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秦校长深刻体会到,要当好儿童的老师,首先要像儿童学习,学习他们毫无掩饰的纯真,学习他们无拘无束的思维方式,学习他们未曾受到污染的美好心灵……”

出生在70年代的秦校长,非常庆幸自己的童年在流淌的小河、宁静的树林中度过。秦校长的希望打造一个诗意的自然学校,在他的学校里保留着300多种原生态植物,甚至杂草,秦校长都不会轻易除掉。在他的影响下,学校的不少老师也逐渐意识到“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及伙伴”。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余队长·森林营”自然教育机构创始人余跃

这次活动的发起单位之一,重庆“余队长·森林营”自然教育机构创始人余跃分享了自己开展自然教育的经历。


创办森林营之前,余队长做过两年的幼儿园园长。孩子来到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哭,他便带孩子去户外玩耍,这是孩子哭的现象大量减少。这给他启发,于是辞职专门创办了“森林营”这个机构从事自然教育。

想建一所实体的自然学校比较困难,于是他发明了“流动”的森林学校,这个学校没有围墙,大自然就是教室。余队长把自然课开到森林里、溶洞里、小溪里;也把美术课开到田野里;把作文课开到城市的大街上;把音乐课开到草坪中。现在他的粉丝不仅来自重庆,而且国内许多地方,甚至远至加拿大、美国都有孩子来参加他的夏冬令营活动。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日本是全球自然教育开展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日本的修学旅行制度也给中国今日的“研学旅行”很大启发。这次研讨会有幸邀请了两位来自日本的自然教育专家,风与土自然学校创始人梅崎靖志、Whole Earth自然学校管理者大武圭介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举办了两天的工作坊。

梅崎靖志在自然教育领域工作过20多年,2011年开始和家人开始搬到富士山脚下经营家庭式的自然学校,过着自给自足的可持续生活。

他的工作坊教授自然农法、做发酵食品、学习使用自然能源、学习纺线自己做衣服、学习造房子等一系列内容。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梅崎老师分享了做自然教育的一些秘诀:

1、做的事情必须非常具体而可操作;

2、做的事情要看得到效果;

3、和自己的价值观一致;

4、做起来是开心的;

5、周围有支持你的人。

在工作坊中,梅崎和大武介绍了自然教育的体验式学习课程设计原则和步骤,并重点谈到了安全管理。对于一个自然教育活动,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做好风险管理,可以在踩点的时候进行多人一起去踩点,最后汇总所有人眼中观察到的风险。

两位老师还谈到了日本的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日本自然教育行业把多家机构历史上发生的事故进行汇总,建立安全档案,为日后的自然活动提供警示。他们提倡中国也开展行业的交流与互动,尽早健全安全手册。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当自然教育遇上研学与营地教育

据悉,这是国内第一次就自然教育与研学和营地教育行业进行深入的研讨。大会期间,活动的主办单位少年先锋报还展出了孩子们精彩的自然笔记内容。看着孩子们入神关注的样子,栩栩如生的自然笔记内容,你会感叹,“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我们的责任是让孩子爱上自然,从自然教育中学习和成长。

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深深地懂得,“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蕾切尔·卡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