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马镇坛板、那计,那陈镇那愣坛蒙等村名村史由来

那时候的那马还是叫乡,那陈也不叫镇,它也还是属于邕宁的。我到那马的时候,依然还有山林,看得到山丘。我站在那片山林最高的山顶上,四周没有依靠,风呼呼地吹过高岗。那天晚上,有辆车抛锚在山林间,分不清是我的车还是别人的车。


那马,比较知名的是那里有家精神治疗医院,估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因为这所医院认识的那马。它曾经收留了我一个走失的亲戚,在整个家族都毫无头绪四处寻找的时候,从这里寻到了希望。我猜,这所医院也曾经是很多人的寄托,那些能与上帝对话的人也终于是有了归宿,感谢那马。

那马镇坛板、那计,那陈镇那愣坛蒙等村名村史由来


那马圩【Daejnazmax】

在邕宁县驻地西南。系那马乡、那马村公所驻地。约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建圩。Daej为壮语方言,与haw同义,即圩;“那”指田;“马”同汉意。因圩地处在那马村周围,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199户,1500人,是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壮族占82%,其余为汉族。

坛板【Daemzbenj】

在那马乡驻地东。系坛良村公所驻地。约于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建村。“坛”意即水塘;“板”是壮语benj的谐音,同汉意。因村头水塘常泡浸木板,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150户,910人,村人均壮族。

那计【Nazgaeq】

在那马乡驻地西。系共和村公所驻地。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村。“那”指田;“计”是壮语gaeq谐音,(粤音)意指鸡。因村址田地周围杂草丛生,多野鸡出没,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143户,800人。

那陈圩【Hawnazcaenz】

在邕宁县驻地西南。系那陈乡、村公所驻地。约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2年)建村。“那”指田;“陈”指姓,“圩”指集市。因由覃、陈两隆在田边设店定居;覃姓和陈音相近,相传为一家,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136户,1130人,壮族居多,少数汉族。是乡政治、文化中心。

那徐【Nazcwz】

在大王滩乡驻地西南。系那徐村公所驻地。约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建村。“那”指田;“徐”是壮语cwz谐音,指黄牛。因该村田多,黄牛多,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144户,710人,村人均壮族。该村北为南宁市风景点——凤凰湖(大王滩水库)。

濑岽【Laiqndoeg】

在大王滩乡驻地南。系濑岽村公所驻地。约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建村。“濑”指沙滩;“岽”指山林。因建村初在沙滩坡上,后搬迁山麓中的山林下重建定居,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79户,400人,均壮族。

那盆【Nazbuenz】

在坛留村公所驻地南。约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60年)建村。“那”指田;“盆”指盆子。因村处群山环抱,形似一个盆子的田地中,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138户,650人,均壮族。

咘表【Mboqbiu】

在永红村公所驻地东。约于清天聪四年(公元1630年)建村。“咘”指泉水;“表”是喷出或冒出之意。因村旁有一泉水常年流出,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53户,290人,均壮族。村旁的的泉水潭是明阳地区溪河发源地之一。

那楞【Nazlaeng】

在光明村公所驻地南。约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建村。“那”指田;“楞”是壮语laeng谐音,指后面。因村处田垌之后,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213户,1070人,壮族为主,少数汉族。

坛蒙【Daenzmungz】

在永红村公所驻地东北。约于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建村。“坛”指水塘;“蒙”指野水芋。因村旁有水塘,塘中长满野芋头,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193户,850人,均壮族。

坛河【Daemzhaz】

在定计村公所驻地东。“坛”指山塘;“河”是壮语haz谐音,指茅草。因村建在山塘与茅草丛生的地方,故名。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217户,1079人,汉族多,余为壮族。

那审【Nazsunj】

在那德村公所驻地西。“那”指田;“审”是壮语sumj近音,指酸。因村建在水质酸性泉水田边,故名。(建村历久不详)截止地名调查时止,有147户,820人,均壮族。

以上选自《广西壮语地名选集》1988年版

那马镇坛板、那计,那陈镇那愣坛蒙等村名村史由来


PS:

那马镇,辖那马社区,共和、那僚、子伟、冲陶、坛良、连山、一致7个行政村。后划入良庆区。

那陈镇,辖那陈社区,和平、邕乐、坛留、维坝、西宁、七齐、西盛、五龙、华群、那坡、那蒙、六眼、那徐、濑岽14个行政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