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世紀末期“用工荒”的爆發,看英國勞工法是如何頒佈實施的?

引言:中世紀末期英國爆發了“用工荒”,領主階級為緩解用工危機在英格蘭王室的引導下推動了立法運動。勞工法的頒佈緩和了中世紀末期英格蘭王國的勞工危機,維繫了英格蘭王國當時的社會穩定。勞工法的發展歷程是上層建築與社會經濟之間的互動,這一過程見證了英格蘭封建舊秩序的衰落。

從中世紀末期“用工荒”的爆發,看英國勞工法是如何頒佈實施的?

中世紀英格蘭封建社會

從中世紀末期“用工荒”的爆發,看英國勞工法是如何頒佈實施的?

中世紀末期英國爆發的大規模“用工荒”促使了勞工法的頒佈,勞工法的頒佈為英格蘭王室管控勞工市場奠定了基礎

十四世紀英格蘭王室發起了大規模的社會立法運動,在立法運動中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勞動法》的頒佈。1349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向全國發布的《1349年王室條例》是英國曆史上第一部全國性的勞工法,條令中規定所有勞工必須參加工作。

自1351年英國議會頒佈《勞工法令》到15世紀末期,王室不斷對已頒佈的勞動法令進行補充和完善。由於不同時期所頒佈的法令或多或少存在修改,條令內容也有較為明顯的變化這一過程真實的反映了英國勞工立法的演進過程。

勞工法強制勞工須參加勞作限定勞工的最高工資,限制了勞工在空間和職業上的流動,限定僱傭關係。

《1351年勞工法令》中對傭僕規定:“他們如無特殊情況,不得離開其原居住地到其他地方做工。”

英國王室在《1388年勞工法令》中擴大了對勞工流動的管制範圍,該法令還對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向手工業勞動的流動進行了限制。法令規定只要在12歲之前從事過農業勞作之後便須以此為業不可轉行。

勞工流動的空間和職業之間往往存在著密切聯繫,由於勞工的職業變動往往源於家庭從農村向城市的遷徙,因此勞工法對農村向城市的遷徙進行了更為嚴格的集中管理。

從中世紀末期“用工荒”的爆發,看英國勞工法是如何頒佈實施的?

英王愛德華三世

該項規定主要針對像農業傭僕有著較長工期的勞工類型,1349年頒佈的王室條例中規定傭僕在為僱主服務的過程中中途如無故離開工作崗位將受到法庭的處罰。禁止勞工隨意更換工作,是為了保證勞工能夠穩定地為僱主提供勞作服務。

《1349年王室條例》記載:“由於民眾特別是勞工在此前的瘟疫中大量死亡,很多人看到僱主需求以及勞工短缺,必然會要求高工資,甚至有人會選擇乞討而非勞作來過活。”

這場全國性的勞工立法的發生與14世紀的黑死病有著直接的聯繫,受瘟疫影響英國人口數量大幅下降致使勞動力短缺,出現了人少地多的現象。勞工法為英國王室管控勞工市場保障僱主階級勞動力的供應奠定基礎,解決了因瘟疫導致勞工短缺的問題。

中世紀時期英國長期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導致勞工市場不斷髮生變化,因勞工工資上漲且流動性加快使得僱主與勞工之間的僱用關係也發生了改變。

從中世紀末期“用工荒”的爆發,看英國勞工法是如何頒佈實施的?

1381年勞工階級為得到公平的勞動報酬引發了聲勢浩大的“勞工起義”,《勞工法》成為起義者們首要的攻擊目標

中世紀時期英國君主在推行實施勞工法令時藉助地方行政和司法機構來推廣勞工法的落地實施,1351年在英國王室所頒佈的勞工法令中為進一步加強法令的實施設立了勞工法官一職。隨著英國王室對勞工法法令的不斷推廣實施,英國在中世紀晚期的封建統治舊秩序出現了危機。

從中世紀末期“用工荒”的爆發,看英國勞工法是如何頒佈實施的?

中世紀英國勞工法官

在1368年王室頒佈法令後治安法官逐漸取代了勞工法官一職成為執行勞工法令的關鍵力量。法令規定所有勞工、商販和工匠須在法庭上宣誓遵守法令,拒不宣誓或違反法令者可直接羈押。直至15世紀末治安法官及其所在法庭仍是地方實施勞工法最重要的機構。

伴隨著瘟疫的蔓延勞動力出現短缺,勞工的市場價值開始提升相較此前具有更大的議價能力。新的市場形勢也導致僱主階層態度的變化,勞工法的頒佈雖然代表了僱主階層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壓低了勞動力價格,但在現實情況下僱主向勞工妥協的現象卻十分普遍。為了招到足夠的勞工,他們往往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薪酬。

鑑於法令對勞工工資的限定僱主為了避免觸犯法律往往想各種方法來應對法令的限定。由於僱主間存在激烈僱傭競爭,為了能夠招到足夠的勞工,僱主除支付法定的工資外還向勞工給予了額外的報酬。僱主的妥協也是勞工工資上漲的重要原因,這也讓法令的具體實施遭遇更多困難。

“在倫敦附近的奈茨布里奇一地,某木工受僱建造當地的監牢,用於羈押違反勞工法令者,但該僱工獲得的日工資達到5 1/2便士,超過了法定額度。”

鑑於現實中的重重阻礙,甚至作為法律實施者的地方官員都不得不做出妥協。伴隨著勞工階層的普遍抵制和反抗勞工法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失去法律效應。1381年爆發了規模浩大的勞工武裝起義,勞工為得到公平的勞動報酬勞工法成為了起義者首要的攻擊目標。

從中世紀末期“用工荒”的爆發,看英國勞工法是如何頒佈實施的?

1381年英國爆發的勞工武裝起義

十四世紀期間英國大範圍的對外戰爭導致了經濟大蕭條,英國的社會形勢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封建莊園經濟走向衰落領主階層收入開始減少,工資勞動者開始富裕起來。伴隨著英國農奴制的瓦解地方莊園法庭逐漸衰落,領主對農民的司法權受到嚴重削弱。

“14世紀危機”導致了領主與勞動階級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領主階級企圖依靠有限的政治力量對勞工階級進行全面管控,這一做法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隨著勞工的大範圍起義勞工法的失效也就成為了必然。

十五世紀中期英國王室陷入內亂英國局勢動盪不安,統治者無暇顧及勞工問題。十五世紀末隨著國內局勢的穩定英國王室恢復了勞工法。英國議會於1495年通過了《傭工工資法》以1446年的法令為藍本對勞工工資上限進行限定,後為便於勞工休養生息該法令只施行了短短兩年時間就被廢除,傭工工資法的廢除意味著中世紀時期英國勞工立法運動的結束。

從中世紀末期“用工荒”的爆發,看英國勞工法是如何頒佈實施的?

中世紀結束時英國原有的封建社會等級制度得以保留,隨著16世紀英國人口恢復增長勞工的生活變得舉步維艱

在整個中世紀晚期英格蘭王室通過勞工法的實施一直保持著對下層民眾的管制。隨著英國封建制度的危機領主力量開始衰落,由於勞工法得到了領主階級的普遍支持英國對勞工的大範圍約束得以延續。

王室對勞工約束得以延續這與當時領主階層普遍的危機意識密切相關,這一時期下層勞動者的境遇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對英國封建舊秩序造成巨大挑戰引起了領主階層的恐慌。

從中世紀末期“用工荒”的爆發,看英國勞工法是如何頒佈實施的?

中世紀時期英格蘭領主階級

“世風日下……勞工如此昂貴,做一份工以前只需2先令,現在卻要五六先令。”

世道“沉淪”的原因與社會各等級只追求自身利益忽略公共福利密切相關,中世紀歐洲大陸在經歷了瘟疫之後英國所爆發出來的勞工危機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威脅現有統治秩序的社會政治問題。

領主階級危機意識所體現出的傳統秩序觀念直接影響勞工法的內容產生。勞工法令所涉及的群體不僅包括以農業勞動的勞工,還包括傭工、各類工匠等下層勞動階級群體。勞工法所約束的內容不僅包括對勞工工資的限定,還涉及了對民眾日常生活的管控涵蓋了娛樂、穿著、飲食等各個方面。法令體現了統治階級對勞動的態度,突出體現了勞工法對強制勞動的規定。

《1349年王室條例》規定:“王國之內所有男女,但凡身體健全而且年齡在60歲以下,無論自由或不自由,若非靠經商或手藝為生,或無錢財、土地以維持生存……鑑於其等級,均須從事他人讓他們做的工作。”

不難看出強制勞動既是勞工法的內容也是其所施行的目標。在英國統治階級看來下層民眾必須勞作,這是他們所屬層級“天生的”職責,而勞工法的目的就是要匡正勞動階級的行為和觀念恢復中世紀英國王室的統治秩序,這種觀念雖然在現實中遭遇種種困難但始終伴隨著勞工法的發展。

在人口危機的社會大背景下勞工階層民眾的力量不斷増強,呈現出衝破傳統制度的趨勢,農奴制瓦解是該時期社會最重大的變化之一。因領主階級的集體行動,下層民眾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限制,這也是當時英國社會秩序並未崩潰的關鍵因素。

從中世紀末期“用工荒”的爆發,看英國勞工法是如何頒佈實施的?

中世紀時期的英格蘭勞工

在這一時期的社會大背景下勞工等下層民眾的經濟境遇很難得到改善,廣大勞工民眾的生活難以持續。中世紀結束時英國原有的社會等級制度得以保留,隨著16世紀英國人口恢復增長勞動力短缺的形勢發生逆轉,勞工的工資和生活水平又進一步下降。

廣大勞工仍處於社會底層,要繼續承受上層階級的統治和壓榨,對於廣大勞工而言勞工法的施行並未帶來任何福音。在中世紀晚期有利的經濟形勢下勞工得以擺脫農奴制的枷鎖,獲得了更多的經濟和人身自由。但在中世紀勞工仍處於各社會群體的底層,其權益極少受到法律保護。

參考歷史文獻:

《王國法令集》

《勞工法實施的社會背景》

《英格蘭政府背景下的勞工問題》

《中世紀晚期英格蘭國家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