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最偏遠的“野人女真”是什麼人?

女真人,這個起源於白山黑水的民族自12世紀以來,就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金朝建立後,大量女真人南遷,這批女真人後來均被漢化,之後也被歸為漢族,但是,在東北地區,仍然有殘留了很多女真部族,它們經過金元兩代,一直保持著女真人的生活方式,所以仍被認為是“女真人”,在明代初期,朝廷將女真人分為三大部

: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野人女真。

這“三大部”並不是說女真人分為三個王國,而是根據分佈地域所劃分的集團,明朝根據它們的地域,以及這些部族與朝廷之間的關係,將東北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分為不同的集團,那麼,這“三大部”都是怎麼分的呢?

“蓋女真三種,居海西,等處者為海西女真,居建州、毛憐等處者為建州女真,各衛 所外,又有地面、 有站、有寨,建官賜敦,一 如三衛之制,其極東為野人女直,野人女直去中國(中原)遠甚,朝貢不常”——《大明會典》,古代有些文獻會將“女真”寫為“女直”

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最偏遠的“野人女真”是什麼人?

建州女真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它就是後期建立了清代的那批女真人,建州女真前身其實是遼金時代的“五國部”(完顏部,即金朝皇室部族的附屬部族),明朝初期,勢力挺進東北的時候,元代遼陽行省所封的三個女真萬戶分別在分別在胡裡改部酋長阿哈出、斡朵裡部酋長猛哥帖木兒帶領下,歸附明朝,明朝設置了三個羈縻性的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建州三衛,讓這些部族首領當機構長官,名義上成為明代的邊疆內藩,於是,這批人被稱為“建州女真”。

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最偏遠的“野人女真”是什麼人?

建州三衛,建州衛建於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以胡裡改部屬地設置,位於今綏芬河流域,以胡裡改部首領火兒阿萬戶阿哈出(賜名李承善)為指揮使。其後在永樂年間又以依附於胡裡改部的斡朵裡部建立建州左衛,以斡朵裡部首領孟特穆為指揮使。二者位置均曾多次遷移,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年)又從建州左衛中分出建州右衛,孟特穆之子董山為指揮使。三衛的首領多由世襲產生,但須經明朝政府認可後方生效,並且須按規定前往京師北京朝貢。

海西女真,分佈於海西(今松花江東)的黑龍江流域,這批女真人後逐漸形成四個大部族:葉赫、哈達、烏拉、輝發。在後來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崛起之時,它們為抵禦努爾哈赤的兼併,曾與建州女真爆發過大規模戰爭,不過後來古勒山之戰,以葉赫為首的九部聯軍慘敗於建州女真,其喪失了抵禦建州女真的能力,1619年,被建州徹底兼併,成為後金——清集團的一部分,後世著名的慈禧,便來源於海西女真的葉赫部。

而“海西”則是源於元朝,朝曾設置過“遼東海西提刑按察使”“海西遼東鷹坊萬戶府”“海西右丞”“海西宣慰司”等機構或官職。

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最偏遠的“野人女真”是什麼人?

建州和海西兩支女真人基本合流,那野人女真呢?

野人女真,這個名字聽著就有些怪異,大家對它的瞭解也不多,它又是一支什麼樣的力量呢?

其實,這部分女真人相當特殊,相對於建州和海西,它們相當鬆散(儘管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也不是完全就是一體的,但野人女真分散程度更甚,其部族間幾乎就沒有聯繫),而且,清朝統治集團,從努爾哈赤發家,一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均沒有徹底控制過野人女真中的部族集團。

現代對於努爾哈赤崛起歷史的描述,一般嚴謹一些的語言是這麼說的:努爾哈赤出身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世家旁系,其先後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勢力、海西女真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體”上統一女真?這個“大體”是何意呢?就是還有例外,這部分例外,就是一部分野人女真!

大家務必清楚一點:女真人屬於漁獵民族,分佈地域廣大且鬆散,明廷人為將女真分為“三大部”,但這不可能分得太精確。

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最偏遠的“野人女真”是什麼人?

野人女真的“野人”之名實際也是源於元代習慣性稱呼,這個時期,朝廷習慣性將東北地區分佈的幾乎所有部族都泛稱為“野人”,因為它們經濟文化發展很落後,仍過著原始漁獵生活,而明朝進軍東北後,由於已經和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建立了羈縻關係,所以“野人女真”就用來稱呼這兩批女真之外的女真人。

“極東為野人女真,野人女真去中國(中原)遠甚,朝貢不常”——《大明會典》

野人女真分佈範圍非常偏遠也非常廣,別說明朝,就連建州女真都不一定對它們熟悉,而且經濟文化發展非常落後,他們是“海西女真”的鄰居,所以也被稱為“東海女真”,遺留下的明朝、清朝和朝鮮史料中,有一些關於他們的記載。

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最偏遠的“野人女真”是什麼人?

朝鮮史料,朝鮮民族古代於東北漁獵民族衝突不斷,所以有很多關於女真人的記載,這成為研究女真人的重要史料,比如根據《龍飛御天歌》(成書於1445年)記載,當時人們把依蘭以西的一段松花江叫做海西江,也就是說,這大概就是海西女真和野人(東海)女真的分界線,當然,考慮到當時的具體情況,精確的分界線是不存在的。

《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東海女真分為:渥集部、瓦爾喀部和庫爾喀部。渥集部又稱窩集部、兀狄哈。庫爾喀部又稱虎爾喀、胡兒胯、瑚裡哈。

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最偏遠的“野人女真”是什麼人?

野人女真的分佈範圍極廣而且極為偏遠,大體都是黑龍江、烏蘇里江地區的深山老林裡,甚至東達鄂霍次克海岸與庫頁島,北達外興安嶺以北,以17世紀的條件,想要徹底控制他們根本不可能,而且這種苦寒之地,也沒太多人感興趣,但是根據清代前期一些史料記載,後金——清政權也多次征伐過“野人女真”。

給大家看些史料。

丁未年 ( 1607 年 ) 五月,努爾哈赤遣兵徵東海窩集部,“ 取黑十黑、敖莫和、所羅佛內黑三處, 獲人畜二千而 回 ”。

辛亥年 ( 1611年 )七 月,“ 討兀吉部內兀兒孤沉,木冷 二衛,皆取之”

……

從1596年開始到1625年的近三十年間,努爾哈赤統領的建州女真多次出兵征服野人女真。

既然無法控制土地,那建州女真集團攻擊野人女真是幹什麼呢?就是掠奪人口!在古代,尤其是政權發展初期,人力資源甚至比土地更重要,對於地廣人稀的東北尤其如此,滿清政權初期多次南侵明朝,就是為了擄掠人口和財產,以充實國力。

往北打也一樣,野人女真的地方兼併過來沒意義,但這些在深山老林中生活的人是上好的兵源,滿清當然不會放過,所以,在與明朝作戰的過程中,清軍出現了大批類似“奴隸兵”性質的戰鬥人員,這些人就是清軍中的“披甲人”,他們中很多都是向被擄掠的這些深山老林部族人民。比如,清軍中的精銳部隊,“索倫營”便是這些黑龍江土著民族(野人女真)組成的精銳部隊

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最偏遠的“野人女真”是什麼人?

注:“索倫”是清代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的統稱,這些民族多半都是野人女真部族,有時特指鄂溫克族。他們共同信奉薩滿教,具有相互聯姻的近親關係。“索倫”是達斡爾人對鄂倫春人的稱呼,意為“生活在山林的人”,因鄂溫克人英勇善戰,所以其周邊部族同被稱為索倫部,倫部並非一個具體民族,而是生活在東西伯利亞、外興安嶺、中國東北周邊各通古斯系民族的統稱,很多索倫人在清朝進入了滿洲八旗而成為了滿族。

根據統計,通過不斷的征伐,僅僅在努爾哈赤的年代,就有至少10萬女真野人被招撫、掠奪到滿清中心地區,這極大充實了前期建州集團的實力,當然,這也帶來很大負面影響,就是本就人煙稀少的外東北地區進一步空虛,而與此同時,俄國人擴張過來了….

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最偏遠的“野人女真”是什麼人?

此圖為建州女真擴張(滿清統一全國示意圖),其中粉紅陰影部分為建州女真核心地區

但,即便如此,考慮到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清政府也沒有全部控制野人女真,甚至一直到滿清建立後,對野人女真分佈地也是相當模糊,所以後期和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之時也有些迷糊。

那麼,野人女真後來是什麼情況呢?這要分情況,前期被掠奪過來的一些野人女真部族,很多後來也融合到了建州女真這個軍事集團中,成為了後來“滿族共同體”的一部分,那些留守東北的呢?則發展成了赫哲、鄂倫春、鄂溫克等通古斯系、與滿族有一定關係的民族,還有些,則遺留在俄羅斯,成了俄國的“遠東土著民族”。

女真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最偏遠的“野人女真”是什麼人?

至今,中國東北和俄羅斯的一些民族,都有一些很古老的手工生產技藝

總體來說,“野人女真”部分往南集中,是一個民族形成合力的必然步驟,不過,由於野人女真分佈過於廣泛,導致一直至清末,這都沒有完全完成,至今中國東北地區最北邊仍有不少人數很少的少數民族,這些民族便是“野人女真”演化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