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了“快生活”“快閱讀”,那麼有哪些快速閱讀的技巧呢?

校園有思


有一本書《快速閱讀術》,主要就是針對如何實現快速閱讀的。作者印南敦史首先是界定了快速閱讀的使用邊界:致用類的書。致用類的書一般會有明顯的邏輯主線,章節之間的關係相對獨立,無論從哪開始看都能有所收穫,比如商務類書籍、技巧類書籍,這類書多是論述事實、表達觀點、傳授方法的。

具體如何來快速閱讀,主要有以下4個技巧:

01 合理使用序言和目錄

一般而言,作者會在序言的部分,寫清楚寫這本書的源起、目的,想要解決的問題,有的作者還會在序言中,概述書的全貌,總結出寫書的邏輯主線。

通過閱讀序言,我們能把握住書的涵蓋範圍;另一方面,在選書階段,通過閱讀序言,還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讀這本書。

如果說序言概述了全貌,目錄則是在全貌基礎上的細分。目錄相當於一本書的結構圖,通過仔細看目錄,能夠了解到作者的論述角度、論述順序、論述核心,也可以從中總結出本書的重點內容在哪裡,方便在閱讀的時候,仔細研究。

02 仔細閱讀前後5行

閱讀完目錄,我們心中就會對書中的哪些部分是自己感興趣的,本書的核心在哪,有一個自己的認識。接下來,可以通過閱讀最初5行和最後5行,來進行快速閱讀。

這種方法為什麼會有效?

首先,人的大腦擁有自動補全遺漏的功能。我們看一個電視劇,不需要全看,通常也能猜到故事發展的前後情節;我們看一段文字,即使有一個字漏掉了,我們的大腦也會自動補上去。

其次,致用類書籍,一般在開始提出觀點,中間展開說明,最後,再次確認觀點。

因此,通過閱讀最初5行和最後5行,基本上就能知道,作者持有什麼樣的觀點,本部分的主題是什麼。這樣既能節省時間,也有避免漏讀書中有價值的部分。

03通過關鍵詞,確認需要細讀的內容

讀書拖延的原因之一,是沒有想清楚“想通過這本書獲得什麼”,因此缺乏動力。

對於致用類的書籍,這一點很重要。比如,我在看《快速閱讀術》之前,就是因為對“快速閱讀真的有用嗎?”這個問題,存有疑問,所以才想通過閱讀本書知道,“印南敦史是如何做到的?”“我自己是否也可以根據書中的方法,提高閱讀速度。”

因此,讀書之前,知道自己的目的很重要。明確目的之後,就可以使用“關鍵詞搜索閱讀法”,一邊搜索一邊閱讀。

與關鍵詞相關的內容可以作為“一行採集”的素材;不太相關的部分,則可以快速瀏覽。如果覺得只是閱讀關鍵詞,無法理解書中的內容,也可以退回去,仔細閱讀關鍵詞周圍的段落。

04 隨時換擋,緩急有度

根據二八原則,一本書中80%的價值可能集中在20%的內容當中。因此,閱讀節奏就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的閱讀速度慢,是因為一直保持一個節奏,讀一段時間就會覺得枯燥。

對於關鍵部分,使用仔細閱讀的基本節奏;對於一般重要的部分,採用2倍閱讀速度;對於不太重要的部分,使用3倍,甚至5倍的閱讀速度。

通過在閱讀的過程中,區分重點,緩急有度,不僅能大幅度提高閱讀速度,同時也能避免因節奏單調,造成的刷字卻不過腦子的狀態。


以上是對快速閱讀的一個簡單的總結,希望有所幫助。


馴養一本書


我先講下我自己在用的閱讀方法吧,是我從閱讀類書籍中學習、總結而來的,

首先,閱讀目錄、序言、後記、封面封底,從這些內容中可以有效的把握整本書,有一個大局觀,並針對書中內容提出三個問題;
接著,快速通讀一遍全書內容,期間用熒光筆對重要內容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標註;
最後,再對標註內容重點精讀一遍,並分類整理到印象筆記裡。
另分享兩個我很喜歡的閱讀方法:

一個是《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第12、13章裡面介紹的“SQ3R閱讀法”。

步驟一:縱覽。使用略讀的方法閱讀全文,包括前言、摘要、索引等部分;
步驟二:問題。自問自答諸如“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作者是如何證明他觀點的?”這類問題,增加思考主動性;
步驟三:閱讀。在第一縱覽的基礎上,仔細閱讀;如果內容比較複雜,還是進行快速閱讀比較好;
步驟四:回憶。把書合上,通過回憶,開始在本上做筆記。切不要打開書;
步驟五:檢查。快速檢查前面四個步驟,查漏補缺。
(SQ3R就是這五步英文名字的縮寫。)

另一個《洋蔥閱讀法》中提到的“九宮格閱讀法”。

製作一張九宮格,前面寫上書名,並預先提出三個問題,然後快速閱讀書中內容,並在九宮格里寫出9個關鍵詞,及大致釋義,在“AHA!區”寫下讓你眼前一亮的句子想法,在“接下來怎麼做”寫下讀完此書的打算以及之後延伸閱讀的書籍。
其實通過以上三種閱讀方法,你大略也可以知道,最好的閱讀方法就是在閱讀的同時,手腦並用,動腦思考、聯想,動手標註、做筆記。

“讀書使我心向光明,前行不懼黑暗。”我是若見Smile,熱愛閱讀與寫作,期待獲得你的關注,希望能與你攜手前行,共同成長。

若見Smile


1. 以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言,絕大多數人(不論東方還是西方)的閱讀能力停留在初中階段。所謂看一本書,就理解為“從頭到尾一字不漏”的讀完一本書。但按照不論《如何閱讀一本書》還是《越讀者》還是其他多本“how to read"經典中,都一再強調一件事:讀不同的書需要用不同的方法。

2. 以《越讀者》中所類比的,書可以分為四種:(1)主食類書籍,例如每個人的職場專業類書籍(2)美食類書籍,各種文史哲科的經典(3)蔬果類書籍,例如各種工具書(4)甜品類書籍,各種休閒類小說

3. 掌握了書籍的分類後,就明白不同類型的書閱讀方法各有不同。例如主食類的書籍,多半需要仔細研讀,而甜品類書籍就完全沒必要逐字閱讀了。蔬果類工具書自然是需要的時候用來查閱翻看,而文史哲科的經典,則可能要看自己的心境擇時來讀,並且總能讀出不同的味道來。

4. 在閱讀一本具體的書時,我會比較喜歡先看“推薦序”、自序”、“譯者序”(譯文類)等。由於通常情況下推薦者、作者或者譯者是對這本書理解最深的,那可以先從他們的視角來對這本書有個粗淺的認識,然後再閱讀,會更加有的放矢。

5. 其實你會發現,讀書越多的人讀書越快。背後的原因是,對於讀書比較多的人來說,TA已經有比較好的“存量”基礎了,那麼再讀一本新書,只需要理解增量部分就好,不再需要從頭到尾重新理解。而讀書少的人,就覺得看每本書都得從頭到尾,這樣就比較痛苦了。另外,讀書多的人多少會習慣性的養成一些速讀的習慣,整體上也會比讀書少的人更快一些。


希望以上有所幫助。


Alex2018Hex


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讓越來越多的人適應了快消費,快餐文化,時不時手機彈跳出來的消息,偶爾手機閃推的文章,只要標題夠吸引人,我們就會有看一看的慾望,從而也讓現在的減少了紙質閱讀的時間,那有哪些快速閱讀的技巧幫助自己記憶呢?

首先,關鍵詞的挑選。快閱讀的養成計劃在於我們常常在進入我們視線中文章,挑選了自己感興趣的關鍵詞去了解,所以關鍵詞的記憶是很重要的,如果在某一段話太長,或某篇文章太深奧的時候,我們選取重點關鍵詞,聯繫上下文記憶,或者反覆讀那個詞,總會發現其中的深意。

其次,筆記。好記心不如爛筆頭這句話不管在什麼時候都很適用,眼睛看的東西再用筆寫一遍,印象就很深刻了,沒時間用筆的時候,複製到自己的備忘錄裡,找時間看看,腦子裡總會有這段話的存在的。

最後,就是多看幾遍。實在很喜歡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時候,沒時間記,可以趁有時間的時候多看幾遍,讓大腦有個印象,說不定未來某一刻就突然想起來了呢。


小夥伴愛生活


先看序,通俗一點講就是領會中心思想再來發散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