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力發育,有賴於良好的早期語言環境,父母善用“3T”原則

人們經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關於“起跑線”人們普遍認為是父母的家庭財富和社會地位給予孩子發展的支持,上帝天生就給一些孩子打開了大門。

然而實際上,這些孩子如此優秀,並不是依靠著父母優秀的基因和優渥的家庭環境,而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早早就給孩子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我們都知道,一個從小就在英語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比上了小學才學英語的孩子,差距還是很大的。

孩子的智力發育,有賴於良好的早期語言環境,父母善用“3T”原則

朋友到四十歲才迎來第一個孩子亮亮,一家人都將亮亮當成掌中寶,捧在手心生怕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由於夫妻二人處在事業的上升期,沒有時間照顧亮亮,平時在家都是爺爺奶奶照顧小亮亮。

爺爺奶奶對小亮亮的照顧無微不至,真正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小亮亮在家只要手指一指爺爺奶奶馬上就能領會小亮亮的意思,想喝奶小亮亮一指奶瓶,想玩玩具,小亮亮想玩哪個指哪個。

然而到了三歲,亮亮還是隻能只會說 一些簡單的音節和詞語,一句完整的話都不會說,這下可把朋友急壞了,馬上去醫院檢查,發現孩子非常健康,身體沒有任何問題,醫生細問之下才發現亮亮在家很少說話,跟父母的交流很少,沒有語言的交流是造成小亮亮智力發展遲緩的根本原因。

孩子的智力發育,有賴於良好的早期語言環境,父母善用“3T”原則

很顯然語言交流在孩子的早期發展階段非常重要,一個“話癆”似的孩子,對智力發育的好處不言而喻,那麼在發育過程中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發展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孩子的差距,不只在於家庭貧富,更在於早期語言環境

英國約克大學教育系研究小組對2~4歲的幼兒進行試驗,通過錄音機記錄父母和孩子的日常交流情況。

結果發現,家長和孩子溝通的頻繁、溝通效果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孩子聽到的詞語越生動形象,豐富多樣,孩子在學習新詞語速度越快能力越強。

孩子的智力發育,有賴於良好的早期語言環境,父母善用“3T”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們會經常注意不到這一點,由於工作或者家庭原因缺少足夠的時間陪孩子說話,或者交流及其匱乏,用詞粗暴、簡單、重複命令式的表達,比如“不許哭”、“不行”、“別看了”等否定性詞彙,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影響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也認為:人的智力發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環境。因此有時候,孩子的差距不在於家庭貧富,而在於早期的語言環境。

那麼寶爸寶媽在日常生活應該怎樣創設“早期語言環境”呢?怎麼給予孩子人生第一筆財富,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面呢?

孩子的智力發育,有賴於良好的早期語言環境,父母善用“3T”原則


▲“3T”原則,助家長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3T”原則由達娜·薩斯金德博士提出,分別是共情關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輪流談話(Take turns)。

共情關注(Tune in )

共情關注是最細微的一項原則,父母需要及時關注孩子在注意什麼,等待時機,再和孩子進行討論。即便孩子的注意力一直在變化,家長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及時對孩子的行為作出回應。

有研究顯示,如果孩子哭鬧,家長不管不問任期孩子丟在一旁,他的大腦會遭受嚴重的負面影響,安全感大幅下降,智力發育水平嚴重下降,導致學習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變差。

家長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孩子感興趣的事件中,讓孩子感到你們有共同語言,同時為了使孩子更加容易接受,父母要注意放低姿態、語氣和緩,多用疊詞,比如“吃果果、玩球球”等較為幼稚的語言,卻能讓孩子一聽便懂。

孩子的智力發育,有賴於良好的早期語言環境,父母善用“3T”原則

充分交流(Talk more)

“充分交流”就是要求家長應該和孩子多交流,同時在交流中應該注意方式方法。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對具體事物的描繪應該越具體越好,詞語越生動越好,讓孩子大腦吸收足夠的營養。

教孩子吃飯時,父母可以這樣說:

“吃飯時間到啦,寶寶我們開始吃飯飯!”

“今天我們吃的有玉米、土豆,還有大燒雞……”

“誒,寶寶張大口口,一點一點吃”“寶寶、你真棒!”

在表達語言環境的時候,儘量不要使用代詞,會影響孩子理解事物,因為孩子在表達和思維能力不強的時候,容易分不清到底指代的是什麼,比如“去幫媽媽把那個拿過來”,而“那個”就會讓孩子迷惑。

等到孩子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了,父母就可以表達上比孩子更加複雜、深層次一些,如果你希望孩子學會更復雜的表達,那麼首先應該讓孩子經常聽到此類語言。

孩子的智力發育,有賴於良好的早期語言環境,父母善用“3T”原則

輪流談話(Take turns)

輪流談話是“3T”原則中最關鍵的一環,在交流過程中應該給孩子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孩子在交流過程可能不太瞭解父母的意思,會顯示出一種呆呆的表情,看似在發呆,但其實孩子正在啟動他的思維機器。

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在飛速地轉動,在腦海裡會急速地搜尋自己知道的詞語進行表達,所以在這段時間,父母應該做的就是等候,耐心地等候,並對孩子的表達認真地回應。

輪流交流是建立在共情關注和充分交流之上的。父母只有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和孩子進行充分地交流,讓孩子學會更多的詞彙,更復雜的表達,才能使輪流交流發生。

在交流過程中父母應該拋出開放式的問題,使孩子能夠積極思考,組織語言。封閉式的問題,只能用“是”和“否”這類簡單的回答,對孩子的智力發育並沒有多少益處。

孩子的智力發育,有賴於良好的早期語言環境,父母善用“3T”原則

父母只有對早期語言環境有充分的瞭解,並在生活中積極運用,引導孩子多交流,多表達,學會怎樣為孩子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寶爸寶媽的必備技能,粗暴的語言交流只會對孩子的發育起到負面效果。

對於如何培養孩子早期語言環境,你還有什麼好方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