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做慈善?口罩短缺是價格管控所致,放開價格,口罩管夠


你還在為買不到口罩發愁嗎?其實如果按照科學辦事,口罩供應對咱們中國人來說都不算事!中國製造的奇蹟從來不是靠價格管控創造的!

農民工做慈善?口罩短缺是價格管控所致,放開價格,口罩管夠


無情的傳染病,扇了‘全民娛樂化’的大耳光!一切為了作秀,讓人民吃苦頭。現在該輪到知識精英發表見解了。就拿朋友圈痛斥的囤積口罩‘發國難財’這個現象來說,我明知道大家存在一個誤區但是在那個節骨眼上不敢‘拉仇恨’,所以一直忍著。今天終於鼓足勇氣了。


某媒體報道了一個涉嫌哄抬口罩價格案,經濟學家頻道的點評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力量。我也撞壯著膽子曬一下我在朋友圈不敢曬的想法(其實也是跟薛兆豐老師學習的體會)。


第一財經2月12日,湖北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洪湖市華康大藥房涉嫌哄抬口罩價格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洪湖市華康大藥房銷售一次性口罩38000個,購進價格0.6元/只,銷售價格1元/只,其購銷差價額高過規定的15%標準,涉嫌哄抬價格。


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案調查終結,沒收違法所得14210元,罰款人民幣42630元。


吳曉波頻道點評:

按15%的定價標準,0.6元進價的口罩,只能賣0.69元,這其中,藥房的利潤只有9分錢,若考慮到人員、運輸等成本,那基本就成虧本買賣了。另外,想想之前被炒翻倍的N95,1元一隻的口罩,真心不算貴,消費者也都願意為此買單。


雖然洪湖市市監局的處罰“有理有據”,但任何條例也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一刀切的行事風格,對市場經常“弊大於利”。如果這也叫哄抬價格的話,那估計接下來這段時間,沒有藥店敢賣口罩了。

插播一段剛剛讀到的訂閱號文章。標題和出處都在圖中。

農民工做慈善?口罩短缺是價格管控所致,放開價格,口罩管夠


農民工做慈善?口罩短缺是價格管控所致,放開價格,口罩管夠

農民工無形中做了慈善


商業是最大的慈善,工廠商店都賠本,到哪裡買口罩

就拿上面這個藥店來說,如果按照定價標準(這是一種管控行為),銷售口罩就是虧本買賣。如果都虧本,就沒有人賣,你也就買不到口罩。

春節期間,傳來口罩工廠加班趕製口罩的新聞。當時我就想,病毒肆虐期間,員工的健康風險用什麼來衝抵?法定節假日,員工的工資按照法定標準支付,這是否要攤入成本?三班倒加班工資要不要發?發了誰負擔?等等。

聽說在平時,口罩是積壓貨,價格很便宜。現在工廠在非常時期開工,成本陡增,市場仍然按照疫情發生之前的水準定價明顯不合理。

農民工做慈善?口罩短缺是價格管控所致,放開價格,口罩管夠


中新網有則報道里說,某地領導召集趕回來的企業領導開會,‘不講任何條件恢復生產···’ 那意思就是還按老價格供應唄。企業肯定是虧損的。

工廠虧損,藥店賠本,如果這是慈善的話,恐怕難以為繼。慈善不是這麼玩的。


或許我們要感謝那些‘發國難財’的人,價格可以調劑供給

首先,那些在春節疫情期間開工生產口罩的工廠,在合法支付工資的情況下,按照當時的成本計算出廠價格,藥店按照合理(而不一定‘合法’)的價格賣口罩。口罩肯定貴了一些,但是供應恢復了,人人都能買到口罩了。這達到了防控疫情的基本要求。科學和邏輯表明,戴口罩遠比測體溫靠譜。

如果我們形容那些按照新成本新價格製售口罩的人為發國難財者,那麼我們可能錯怪他們了。

實際上,有一種現象比所謂發國難財更值得譴責,這些人就藏在我們中間。

還記得日本福島核洩漏之後,華中‘某地’出現一位囤積食用鹽的傢伙嗎?

他不會是個案吧?


農民工做慈善?口罩短缺是價格管控所致,放開價格,口罩管夠

需求與供應的關係,當價格高到一定程度,需求變成供應


經濟學有個需求第一定律,大意是,隨著價格的變化,需求也發生變化。需求和供應不是絕對不變的。當價格高到一定程度,需求變成供給。


以口罩為例,如果口罩工廠按照實際成本定價,藥店按照合理利潤銷售。價格肯定高於平時淡季。工廠和藥店都有利潤,那麼生產和銷售的積極性就高,供應就持續。雖不能說在瞬間保證所有人的需求但是供應總是源源不斷。這種情況下,囤貨就被認為是有風險的事情(說不定哪天價格下跌呢),囤積就減少,口罩可以供應給最需要的人。

而且價格浮動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讓那些可買可不買的人放棄搶購。對那些已經有口罩的人來說,口罩不是剛需,他們可以等一等再買。

說句不好聽的,等疫情過去,一定會出現各種渠道賤賣口罩庫存的人。

儘管短缺,但利用自己的優勢囤積短缺物資的大有人在。比如,有些時間成本低的人群,他們可以掃店、排隊買‘平價’口罩。有用沒用不說,反正先囤起來。而真正需要口罩的人在這方面反而買不到口罩。

價格管控和官車司機領口罩,為平價口罩付出額外代價

所以,價格管控,聲討‘發國難財’者,都不能緩解口罩短缺反而加劇短缺。經濟學早已證明,短缺不是供應的減少,而是商品的價格受到抑制,人們不僅僅要通過出價的方式去競爭,還得依靠其他非價格的方式去競爭的一種特殊的現象。

比如,春運火車票實施價格管控,人們就展開價格以外的競爭。春運火車票管制,不像機票那樣浮動,就出現了黃牛,還出現官員以票謀利。

農民工做慈善?口罩短缺是價格管控所致,放開價格,口罩管夠


農民工做慈善?口罩短缺是價格管控所致,放開價格,口罩管夠

權力就是價格以外的競爭手段之一


還記得前陣子曝光的武漢某倉庫門口,官車司機成箱領口罩那件事嗎?那就是典型的在價格以外展開競爭的典型案例。

前面說的某地領導要求工廠無條件復工做口罩,其實也是付出了巨大的社會成本的。如果把這些成本貨幣化,等同於甚至超過口罩價格的浮動!

對藥店的處罰也一樣,物價局出動的人力是社會成本。如果到處都這麼處罰,就沒有藥店敢按照合理利潤銷售口罩,甚至不進貨。最終口罩還是短缺。


放開管控,讓市場先健康起來

價格能夠調節供應。有了合理的市場價,工廠就願意開工生產,藥店就有積極性銷售。到時候還怕買不到口罩嗎?中國製造這一奇蹟什麼時候靠價格管控了?

農民工做慈善?口罩短缺是價格管控所致,放開價格,口罩管夠


囉嗦了半天,無非是希望大家有一點經濟學思維,讓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放開管控,科學管理能夠提高供給,讓最需要的人能夠買到口罩,最終有效防止疫情擴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