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解放碑基本是外地朋友來重慶的第一站,都要在碑下留影。大家在遊覽祖國大好河山時,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都是急急而來,匆匆而去,打個卡,留個影,就算到此一遊了,很少去了解其中有何來源,有什麼故事。

重慶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解放碑是重慶人心目中的城市最中心。解放碑的大事小情,重慶人都關心,愛聽也愛講解放碑的龍門陣。解放碑的變遷,點點滴滴都成為重慶人的談資,成為重慶人的集體記憶。每年元旦,渝中區的解放碑,無疑是全市最熱鬧的地方:零點鐘聲敲響前,時尚男女在碑下微笑、擁抱,等待節日的到來。

重慶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你可知它曾有幾次更名?它的前世藏著怎樣的故事?

前世

抗日戰爭之前現解放碑一帶原叫“督郵街”,因這裡有一官辦郵局而得名。當時僅有幾家藥鋪、綢緞莊和賣文房四寶的公司外,其餘都是居民住宅如楊家大院、周家大院等。督郵街四條窄巷交匯處有一僅幾十平方米的空地,稱“大什字”,如今就是解放碑中心一帶。

重慶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1941年12月30日,國民政府主持修建的“精神堡壘”在重慶都郵街廣場中心竣工。“精神堡壘”由“國民精神總動員會”等四家單位承建,採用木質結構,外塗水泥,呈方形錐體,因防空需要,通體塗為黑色。紀念碑高7.7米,寓意七·七抗戰。後來,在日機轟炸中被毀。

重慶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由於精神堡壘被日軍炸燬,國民政府就利用原地闢成街心草坪,當中立上一根旗杆,懸掛旗幟。

重慶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1946年10月31日,“精神堡壘”原址彈坑新紀念碑奠基。12月,新紀念碑正式動工,改為八角形柱體盔頂鋼筋混凝土結構。

1947年8月紀念碑主體完工,同年10月10日竣工,碑身刻“抗戰勝利紀功碑”,時稱“紀功碑”,外形即今日所見解放碑。

重慶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1947年10月10日上午,舉行了由市政當局、學生代表及各界民眾共萬餘人參加的揭幕典禮。典禮由市長張篤倫主持並致詞。他說:'紀功碑不但說明了抗戰勝利的光榮,而且更保證了今後建國的成功。打敗了日本,是中國的功勞。所以才有建築此碑,以永垂紀念','紀功碑象徵百萬重慶市民為建設現代化重慶而努力奮鬥。'紀功碑為柱體盔頂鋼筋混凝土結構,從地面到碑頂風標高34.5米,碑頂安裝一大燈架,高4米,從燈架到風標高3米。整體結構分為八個部分:碑座:全部用青石砌成,高出馬路水平線1.6米,正對馬路之四面,有石砌踏步8級,上面是磨石子平臺,直徑20米,環周有8處花圃,總佔地面積為642平方米。碑身:呈八稜型,內空,共八層,有窗24個,內有螺旋式的鐵製樓梯,盤旋而上直達碑頂,共141步,碑通高27.5米,碑身直徑6米。標準鍾:由碑內旋梯盤旋而上,至23米處,設有一可走四面之標準鍾,此四面鐘能自動報時,是天主教真原堂捐贈。安裝此鍾,既壯觀瞻,又寓提倡市民守時之意。瞭望臺:自碑底升高至24米處,設有環狀瞭望臺,臺上可容20人遠眺全市。警鐘:碑身最高之圓頂下設有警鐘一個,以便於慶祝日或報警時用以傳達市民。燈光照明:分兩部分:一部分作為直接照明,利用日光燈照,分裝在碑頂,並在每層設日光燈一個;另為投射照明,在碑身外設強有力之探照燈8個,夜間分別照射碑上,光線交織,輝煌奪目。紀念鋼管:紀念碑壁上,藏有紀念鋼管,管內放有設計圖樣和有關人的簽名,並放有代表此一時期文化產物、名作、報紙、郵票、鈔票、照片等,俾他年可以在此尋得當時的文化跡象。風向器、風速器和方位儀:在碑頂上設有這些東西,讓市民知道風的吹向、速度、性質以及南北方向。

重慶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紀功碑的正面向民族路,即向北偏東,鐫有'抗戰勝利紀功碑'7個鎏金大字,落款:'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重慶市市長張篤倫'。碑座有石碑8面,銘刻有國民政府明定重慶為陪都的全文;國民政府主席重慶行營兼代主任張群和國民政府文官長吳鼎昌寫的碑文;謹錄如下:國民政府於二十六年的七月七日開始抗戰,為建領審勢,經野制宜之計,是歲十一月二十日移駐重慶,導率全國,共御強敵,遂以西南重鎮建為陪都,中經八載,越領袖英斷,軍民效命,繁盟邦協力,終致日本乞降,乃於三十四年九月三日宣告勝利。寇氛既息,疆域既復,政將還都南京,而重慶官民愛有成石著績之舉,張市長怕常囑為撰文,以昭攸遠,餘惟抗戰爭之制勝在於同。心,違國之期亦然。民族光榮與夫世界和平之所繫,舍之其由,乃播之銘語,體行路永歌,以慷國人三思,鑽日;色勉同。心,勿息勿荒,以成勝利,以建新邦。碑上還刻有張篤倫市長、市參議會的題詞;美國總統羅斯福1944年5月17日贈給重慶市的卷軸譯文也銘刻在'勝利走廊'的壁上。譯文為:餘謹代表敝國人民向重慶市敬贈斯軸,以表吾人欽佩該市遭遇空前未有之空襲時,人民堅定鎮靜不被征服,足證恐怖主義對於爭取自由民族不能毀其精神,此種為爭取自由表現之忠實,將鼓舞來世而不朽。

重慶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今生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重慶主城。1950年10月1日,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於“紀功碑”下廣場檢閱駐守重慶的武裝部隊和民眾遊行隊伍時,題詞將“抗戰勝利紀功碑”改為“人民解放紀念碑”。原浮雕圖案也改成人民解放軍戰士形象及裝飾性圖案。之後,民眾將之簡稱為“解放碑”。

重慶的前世今生之解放碑,她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解放碑曾和傘塔為重慶市內高聳的建築物之一,但現在四周高樓大廈林立,該碑已顯得十分矮小,但是其知名度與地位在重慶人心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人民解放紀念碑如同一位老人矗立天地,為每位經過的身邊的人們,述說著重慶的歷史,訴說著重慶這座英雄之城的偉大以及所遭受的苦難,述說著為了這座英雄之城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一生的孩子們。

最後一句:勿忘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