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覺得開學後努力學習就能趕上這種心理?

蘋果芯芯


這個不在計劃內的假期後會出現一個成績斷層,假期是學生拉開差距最明顯的時候。


怡然29917629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有這種心理的同學我覺得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自欺欺人的表現。這種可能我是經過觀察我們班73位同學得出的結論,每一次放假讓他們帶書回去,都會說:我在家學不下吖,回到學校我肯定很認真很努力拼了命的學……講了一堆廢話,就是不想帶練習回家,結果他們回到學校之後呢,先花兩天整理心情,再花兩天適應課堂,然後又快到週末了,心緒又開始活絡起來了,就跟周圍的同學談論週末相約去哪裡?幹什麼?吃什麼?唉,每週的班會課我都強調他們要趕緊把心思放在學習,從開學初強調到期末,然而頂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就混完一個學期了,有時候也感覺自己在他們面前挺受挫的,就像拳頭打到棉花。其實,我們班大半同學話都說得很漂亮,他們立下無數的豪言壯語,卻沒有實際行動,這不是自欺欺人的表現嗎?


第二種,缺少學習氛圍的表現。放假在家,沒有老師督促,沒有同學間的競爭,很容易讓人鬆懈、理所當然的過著安逸的生活,但是回到學校,他又能把心思收回來,把精力用在學習上,我發現這種同學真的應了某位偉人的那句話:玩就要開開心心的玩,學就要認認真真的學!這種同學,他的頭腦一般都很靈光,掌握知識的速度也很快,就是有時候過於盲目的自信,如果他們能夠謙遜一些,對自己要求再高一點,我覺得他們今後的人生肯定大放異彩。以上純屬我個人的理解,說得不好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默空文


大學的時候,有個室友基本是屬於裸考英語六級,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她收到了一個漂流瓶(暴露年齡了[捂臉][捂臉]),內容是:想裸考,看你怎麼死……我們當時聽到她憤怒的念出來,我們真的要笑死了,那一次,她真的沒考過。回到正題,就算是學霸也是花時間學出來的,而且大多數學霸花的時間比其他學生更多,自律能力比其他學生要強。現在有這種想法的學生,多數是成績一般,又懶惰成性卻還幻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人,開學後,學生的每一天基本都是排滿的,作業都要做到晚上9點多10點才可能做完,你拿什麼時間來趕你落下的這一個多月的內容?而且很多學科的內容都是環環相扣的,你前面的內容沒掌握好,跟上節奏都難,哪裡還有精力趕之前落下的內容?!勸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趕緊端正態度,吃點學習的苦,以後的日子才不會那麼苦!


左翼桃子


這種心態,在我還是學生時代時,一樣一樣的想法,就感覺,當時沒有好好學習,等開學了,在認真就行,沒關係,認為自己還有時間,現在不認真,以後一定會認真學習,這麼多年再一回頭,尤其是當了媽媽以後,發現這個問題,太可笑了,這就是對學習態度不認真的一種表現,總覺得以後我會好好的,認真的努力去學習,但是當下沒有把握住,到頭來,當下沒有把握好,以後也不會把握好,人生沒有倒回去一說,真的要活在當下,把當天的事情做好,所以現在我努力改正我之前的錯誤,儘量的不要讓我的孩子也出現我之前所犯的錯誤,儘量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她不至於再過多少年,回想自己,和你我一樣後悔。家長做好榜樣,帶好頭,孩子會以父母為榜樣,一樣在疫情期間,所有的家長們,都做好榜樣,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孩子認認真真的學習。把握住當下




豆媽omall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碰到這樣學生不在少數,主要還是學生學習的自制力不夠,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現在在進行的網絡教學,更容易出現,所以希望老師和家長都要引起重視,一定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這種錯誤想法,要不然學習成績只能越掉越遠,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由於這次假期非常特殊,不像以前的寒暑假,主要是做做假期作業就行了,沒有上新課,而這次是已經到了上學的時間,老師們都在根據教學計劃及安排,在統一上新課,和以前在校上課是一模一樣,只是授課的方式變了而以,而且這次耽誤的時間過長,開學後老師是不可能把所有內容重新上一遍的,你現在不認真學習,想通過上學後自己來補是有很大難度的,更何況老師又有新的內容和任務,所以你會越學越累,越學越沒有信心。

其次,你在家養成了壞習慣以後,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過來的,何況你本身就缺少自制力,所以對你後來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

希望你一定要重視所有的教學活動及過程,學習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只有腳踏實地,認真刻苦的學習,你才能學有所獲。


疫情中的教育工作者


這種學生應該是有的,我覺得在某些角度看也可以理解。

首先,在家的學習環境、氣氛不一樣。在學校時,同班學生一同上學、做作業、討論問題,這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都有促進、激勵作用,而在家獨自學習就沒有這種效果,因此就可能沒意思,提不起精神,容易受到周圍無關人事的干擾而分散注意力。

第二是有疑問時沒有老師可供請教,也沒有同學一起討論,學習效果無法保證。雖然有的家長或家裡的其他成員可能有較高的文化科學功底,可以輔導孩子,但他們不知道把握恰當的標高,也不知道講究巧妙的教學技巧,是不能與學校的任教老師相比擬的。再則,孩子習慣聽學校老師講課,對家長的在家輔導可能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情緒,也不便於雙方無障礙的溝通交流。

但是,如果說到學校後努力學習就一定能趕上,那可不見得。要是耽誤的時間過長,落下的課程較多,就像現在抗疫時期,已經延期開學一個多月,許多省市還不知什麼時候可以到校上課,在這種情況下,復學後即使再努力,短期內想完全趕上恐怕會有點困難。所以還是建議在家時要想辦法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不懂時可通過電話或視頻向老師同學求教,力求跟上原定的學習進度,不要把希望完全放在復課後的努力學習上。


禾水廣隸


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覺得開學後努力學習再趕,這種做法不可取。

有時候學習是需要氛圍的,周圍都是看書的人,自己也就想學了,這個不可否認,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專門跑去圖書館佔座學習的人。

但是不能因為在家學不進去就等開學,因為時間不能耽誤,當你停下腳步的時候,別人已經在路上了,而且距離會越拉越大。

等你開學再努力學,問題是別人也會繼續努力,而且新課程會開始加入,到時候不知道會不會壓力好大,舊賬沒補上,又拉下新賬,到底顧哪一邊?

今天等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權當這些坐等開學的學生是自己的拖延症又犯了。什麼等開學之後再努力也只不過是為現在的不努力找藉口,怕只怕開學後也不努力,或者努力了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到時候豈不是追悔莫及。

如果家裡缺少學習氛圍,可以改造環境,一個整潔安靜的環境有助於學習。除了住校生,其他學生畢竟在家學習的時候也不少,寒暑假都有的,每一次都是對能否在家學習的考驗,並不單單隻這一回。

莫等閒,調整好心態,靜下心來認真對待這次超長假期吧。





樂觀達家


我認為主要有兩類學生會出現這種心理。

第一類,依賴老師的孩子

這類學生的表現是,拿老師的話當聖旨,父母說一百句,不如老師說一句。這些孩子在老師面前是一個聽話、老實、不搗亂的好學生;在父母面前卻是一個叛逆、頂嘴、任性的問題孩子。

小桐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也是一個老實聽話的學生,老師說什麼就做什麼,老師怎麼教她就怎麼學。有一次桐桐的媽媽輔導她一道數學題,結果她說:“媽媽,你說的不對,老師不是這樣教的。”

媽媽就問她:“老師是怎麼教的呢”。

桐桐就把老師教的方法大概說了一遍。聽完以後,媽媽覺得這兩種方法異曲同工,都可以。於是又用自己的解題思路分析給桐桐聽,沒想到她非常抗拒,居然蠻不講理地說:“你又不是老師,我幹嘛要聽你的。你知道嗎,如果不聽老師的話,老師要批評的。”

平時在家也經常給媽媽說:“我們老師讓……做,我們老師說……”

正因為孩子有這種心理的存在,導致他覺得在家學習,沒有老師在旁很不習慣,雖然線上教學,隔著屏幕,而且看不見老師的面孔,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自己仍然無法靜心聽課和複習。所以會盼著趕快開學,到了學校有老師的輔導,有自己的服從,學習就能趕上,不會落隊。

第二類,懶惰的孩子

這類學生的表現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一小時是一小時。只要沒到逼不得已的情況,是不會主動學習的。這種孩子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經常抱有一種僥倖的心理,他們覺得拖延一下並沒有什麼問題。網課下課後不抓緊時間寫作業,心理會想:“學了半天了,先休息會,玩會遊戲再寫作業也不晚”,誰知玩了一局又局,闖過一關還想闖下一樣,時間慢慢過去了,自己也累了。這時心理又會想:“先睡會吧,反正作業不用交,到時哪位同學上傳作業後抄一下,很快的。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原因在家長。

曾經聽過一句話:“命令只能指揮人,榜樣卻能吸引人”,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那麼家長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以身作則,給孩子作好榜樣?有沒有放下手機、放棄追劇、捨棄娛樂,陪孩子一想看書、讀報、與孩子討論問題?還是隻會命令孩子,不聽話就訓斥,再忍不住就動手?讓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學習,他的心理上會覺得不平衡,學習起來沒有勁頭。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要堅持正面引導,多表揚、少批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安心做好每一天,不要虛度光陰,只有不斷堅持,孩子才能擺脫依賴,告別懶惰,學習才能結出累累碩果。

你說呢?

如果覺得有些道理,請關注#善學#,點贊、留言探討,謝謝!


善學


一個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是因為除了是靈活的腦瓜之外,他找到了解決世間學習的方法:就是在學與不學之間處理得很好。我更趨向於學霸是學習中找到了快樂,從而自覺獵取各種知識,而從不為玩找藉口。

由於人的固有惰性,總喜歡自我安慰,為失敗找藉口,學習是一個要環境,要主動的過程;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在家不學,到開學再學,顯然是範了量到質的錯誤,不過錯誤是可糾正的,如果從不學到在校才學並學有所成,那絕對是人才,就怕在校也學無所成,那就是渣了。

所以,希望還是要規律學習的好!


地牛一味康


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覺得開學就能趕上的心理,其實說白了,都是一種藉口。

只要想學習,不管在哪裡,都能學習。而相反的,則是在哪兒都學不好。

學習是自己主觀意識上的事情,這跟在哪兒學習的環境沒有任何影響,只要自己對知識有追求,想要去探索,想要知道如何獲得答案,自然會努力去學習。至於在哪裡學習,那是不受影響的。

最近在看《文心》這本書,書中的樂華因為家裡困難,交不上學費,無奈離開學校,去鋼廠做練習生,而他是一位非常好學的孩子。即便在鋼廠嘈雜的環境裡,他也能在心裡默唸並背熟同學們給他寄來的課文。樂華利用每日睡前的時間努力學習,他並沒有因為環境變了,而改變自己對學習的追求。

所以,不要去找任何藉口作為不想學習的理由,只要想學習,隨時隨地都可以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