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已過半,李嘉誠拋售房產之後,19年下半年樓市將要回頭了嗎?

詠卜分離


李嘉誠拋售房產和今年下半年樓市回頭其實關係不大,不過從最近以來的中美關係摩擦不斷,科技產業還需要繼續加大力度進行扶持,國內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整個經濟發展步伐產生影響,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佳的策略。

也就意味著下半年的房地產市場還會守著堤壩,防止崩塌絕對是當務之急。應該是看不到出現大面積的樓市回頭現象!


說到李嘉誠先生,那是從2013年以來,差不多用了2年時間,就把國內的所有房產基本銷售一空。可很多土地和房產已經增值了十倍、數十倍,可以說早已賺的盆滿溢滿。而李嘉誠在當時的時間點脫手,從市場經濟學的角度看應該是恰當時機。

可是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以來又出現了一輪房地產市場的大漲,對於已拋售一空的李嘉誠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投資預期的把握失敗。可是這種對於一個企業家是很難以預測到的事情,這是一門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問題。

於是把更多的資金對準了公共服務類項目,供水、供電、煤氣、網絡、通信、汙水處理、小區服務成為了主打產業。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大量投資英國的公共服務後卻又出現了英國脫歐,這讓投資出現了短期的虧損現象。不過這次引進華為入英國通信產業,李嘉誠可謂是功不可沒。未來李嘉誠企業迴歸內地投資的不會是房地產企業,而是公共服務類項目的投資!

2019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大起大落,大起是市場沒有這種動能來驅動,大落是有人會很快踩剎車,平穩才是眾望所歸。要看房地產回頭不要看新樓盤,要重點關注二手房的庫存量增加和買賣價格變動取向!


鞅論財經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就拿我身邊的熱點城市青島來說,去年6月份舉辦上合峰會,青島房價漲上到歷史最高點,那時是一房難求,新房開盤半夜起來就要去排隊,同一地區二手房比新房價格高出三四千,峰會之後,樓市發生大逆轉,去年六月到今年六月,二手房每平單價至少降了5000,成交量也驟減,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歡迎大家說下你們那裡的情況是怎樣的?


天啟經典影視


李嘉誠出售內地的房產並不代表內地的樓市已經到了調頭的關鍵節點,只能說未來我國的樓市不可能像過去那麼猛漲,而李嘉誠在其他地方的投資收益會超過內地的房產投資收益,所以出售內的資產去投資其他項目是理所當然的。

李嘉誠出售內地房產,主要是為了騰出資金去投資歐洲。

最近幾年李嘉誠出售內地資產一直是個熱點問題,從2013年開始,李嘉誠就陸續出售了內地以及香港的很多資產,截止目前所出售的資產累計已經超過1800億人民幣。

至於李嘉誠為什麼要出售這麼多內地資產,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1個原因,不看好未來內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空間。

李嘉誠被稱為商業超人,其毒辣的商業眼光是無人能及的,所以哪裡有機會哪裡有風險,我相信李嘉誠看得比誰都更清楚。李嘉誠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投資內地,先後買入了很多內地的資產,而通過龜速發展目前李嘉誠持有的土地已經升值幾倍甚至幾十倍。

至於未來我國樓市能否像過去十幾年那樣迅猛發展,我相信不只是李嘉誠,連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不可能,所以在樓市進入一個關鍵轉折點的時候,李嘉誠急流勇退,在高位把這些資產處理掉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所以最近幾年,李嘉誠一直在減少房地產的投資,根據長實集團2018年的財報來看,2018年長實集團在房地產的收入是347.67億港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

第2個原因,李嘉誠的歐洲商業版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很早以前,李嘉誠就開始佈局歐洲的產業,特別是英國更是成為李嘉誠投資的重點。目前英國的電信,水電等很多基礎民生產業都掌握在李嘉誠的手中,歐洲的資產已經成為李嘉誠最大的資產。比如2018年,歐洲的資產總額由5103.36億港元增至6736.90億港元,同比增長三成,歐洲的總產總額長和集團總資產的份額相應地從46%上升至近55%。

除了歐洲資產龐大之外,目前歐洲也是長和集團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在2018年當中,歐洲地區所貢獻的收益來源達到了47%,遠遠超過其他地區所貢獻的收益 ,而同期大陸所貢獻的收益只佔到長和集團的9%。



除了資產龐大,收益貢獻比例大之外,目前歐洲的產業主要以一些關係民生的基礎產業為主,這些項目收益可能利潤率不是很高,但是收益卻非常穩定,所以從長期來看,這些產業對於長和集團來說要比房地產更重要。所以李嘉誠在這個時候把內地的房產出售,套現出來把資金投入到歐洲產業當中是一個相對比較明智的商業選擇。

李嘉誠出售內地資產並不代表內地的房價就會回調。

李嘉誠出售內地資產只是一種正常商業行為,並不能代表整個中國樓市的走勢。

從短期內來看,中國樓市想要回調是不太可能的。

李嘉誠從2013年開始就出售了中國內地的資產,但是從2013年到2019年我國的房價經歷怎樣的過程,相信大家都看得很明白,從2013年到2018年這段時間,很多城市的房價已經上漲了超過一倍以上甚至更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嘉誠出售內地房產並不代表他不看好當前內地的房產市場,目前李嘉誠在內地仍然有很多土地儲備。

2018年末長實集團擁有可開發土地儲備(包括髮展商於合作發展項目之權益,但不包括農地及已完成物業)約 1 億 400 萬平方尺。其中香港400 萬平方尺、內地9600 萬平方尺,外海 400 萬平方尺。

而且從目前各個城市房價實際表現來看,很多城市的房價仍然有一定的上漲空間,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2019年4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來看,這70個主要城市的房價同比全部上漲,其中西安,呼和浩特,秦皇島,大理等城市漲幅甚至達到了20%以上。



從目前各大城市的房價走勢來看,短期之內我國房價基本上不可能出現下跌的情況,特別是對於那些中心城市以及人口淨流入比較大的城市來說,未來5~10年大家不要奢望房價有太大的跌幅。

但從長期來看中國樓市停止上漲甚至回調是有很大可能的。

短期之內中國房價不可能出現下跌,但是從長期來看,房價下跌肯定是一個大趨勢,因為不論是從人口出生率,還是房子空置率,或者是新建商品房面積總額來看,未來我國房價不可能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隨著人口紅利的不斷消失,而且住房面積不斷增加,未來房子供過於求將是一個很普遍的事情,到時候我國的樓市將會處於一個飽和狀態,房價逐漸趨於平衡,甚至有一些小城市的房價有可能會出現下跌的情況。


貸款教授


超人拋售房產,與下半年樓市有半毛錢關係麼?

李嘉誠自上世紀末進入內地投資地產以來,以大儲備、慢開發策略,其資產增值了N多倍這個是有目共睹的,他賺錢可不是以“萬”字頭記哦……

李嘉誠能被稱為超人是有原因的,當內地的商業地產剛剛萌芽時他進來了,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發展壯大,令一眾地產商皆仰視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咱們國家的房地產市場經歷這二三十年的跌跌撞撞發展,這兩年算是到了一個瓶頸期,再像以前那種無序、瘋狂開發是不可能的了,原因嘛,大家都懂得。

此時,處在商業鏈頂層的李嘉誠早就嗅覺到空氣中飄來的那絲不同尋常的氣息,於是近些年開始陸續拋售內地物業……

在此期間,網上曾有一些“別跑了”的聲音氾濫,其實這種論調對於熟稔商業規則的李嘉誠來講就是個笑話,他做事又不是三歲孩子,能讓你一介鍵盤俠揪辮子麼?

2017-2018年,內地房地產市場又經歷了一波瘋漲,這時又有人說李嘉誠失策了、吃虧了,殊不知老李同學早就說過“不賺走最後一個銅板”,若隨時隨地惦記著賺淨、榨乾購房者口袋裡的每一分錢,我估計李嘉誠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李氏家族在內地發展期間,主要靠的是李嘉誠來長袖善舞操盤市場,而隨著他年齡的增大,有限的精力已經無法跟上事業版圖的擴張,加上兩個兒子發展重心都不在內地,急流勇退也是一個明智之舉。

商人就是商人,沒啥太高尚的情懷可講,李嘉誠或許看透了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各種亂相,也趁機在此期間實現自己的財富增值,如今他在拋售大量物業後籌集資金轉戰歐洲,投資那邊利潤略低但相對穩定、持久的民生領域,又讓自己賺的盆滿缽滿,2018年,歐洲地區所貢獻的收益來源達到李氏家族的47%,而同期大陸所貢獻的收益只佔到集團的9%。

這就是商業超人。



回到問題下半部分,19年下半年樓市會回頭嗎?

因為經歷了前兩年樓市價格的再次瘋狂迸發,普通老百姓荷包裡的錢已經被榨乾殆盡;而國家態度清晰的“房住不炒”定調,已經剎住了這股“瘋漲歪風”,那些職業炒房客被深度套牢的不在少數,現在正等著接盤俠來當冤大頭呢。作為人口淨流入的一二線大城市,房價依然是穩定著不會瘋漲不會降,三四線城市則是有價無市,別指望這些地方的房價再漲起來,能穩住別崩盤已是善莫大焉。

因此 那個下半年樓市價格“回頭論”無從談起。


盛廷徵地拆遷律師


求關注,求關注!走過路過帶帶小老弟,你要開心過每一天哦~

李嘉誠真的很聰明,對於樓市判斷總是擁有敏銳的嗅覺,多次成功逃頂。他最厲害的就是,每次樓市低迷前,都能全身而退沒有損失。李嘉誠在房地產不景氣的時候,就馬上拋售內地物業,讓內地樓市損失很大,他卻拿了錢投資海外項目。李嘉誠終歸到底還是一個商人,一個投機者。

那麼2019下半年樓市行情如何呢?今年下半年,房地產面臨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棚改收緊、住宅供地減少,限購限售又沒有放開,因此房價會持續穩定,甚至有下滑趨勢,房地產現在不能炒了,行情很難大漲。


我房網


自從2010年起,李嘉誠就逐步把自己的資產從香港轉移到了英國,從此就安全上岸了。

當時各種聲音都稱讚李嘉誠眼光獨到,雷厲風行。但他的選擇跟你我有什麼關係呢?

據我所知,很多人模仿他的資產轉移,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活生生的錯過了這輪房產暴漲週期。


武漢房姐


李嘉誠拋售房產之後,曾經有人問李嘉誠為什麼要拋售房產,李嘉誠只回答了一句話,就是“不管做什麼樣的行業,自己都不會去賺最後一個銅板,因為最後一個銅板的風險太大”。其實從李嘉誠的這句話中,我們能夠看出來,在李嘉誠看來房地產市場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了。雖然李嘉誠4年未在內地拿地,李嘉誠在內地近三十個項目中,僅三分之一完工,開發速度可以用“龜速”來形容,少則三五年,多則20年有餘,這種“慢開發”模式卻成為李氏變相囤地後高價出售獲利的法寶。


例如,1993年,長實集團拿下北京的譽天下別墅,過了25年到了2018年才全部開發完。當年一平方米的房價才2千元,如今這裡的房價已經漲到了4萬元;2008年花了20億買下的重慶南岸一塊70萬平方米的土地。現在十年過去了,重慶的地價已經漲了十倍。去年開始在兜售這塊土地,目前這塊土地的市價已經高達200億元。

其實不光李嘉誠,包括地產大佬王健林等都在用實際行動證明著自己對市場趨勢的判斷,或許你有話說,但是他們的動作可能才是代表著行業的大勢所趨。

19年下半年樓市是否回頭的問題上,我個人認為是城鎮化推進速度決定的。因為城鎮化推進的表現往往是經濟發達、人口流入、房價上漲的風向標。根據wind和聯合國數據,我國城鎮化初期是1949年~1995年,中期是1996年~2032年,後期是2033年以後。但是2017年底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是58.52%,已經進入生長理論曲線的中期。我國中期的前半段城鎮化增速較快,在2017年後城鎮化增速開始放緩。這也就是說明房價上漲也是放緩的。


FrankPlus


去年十月是頂,急跌兩個月,來個小陽春縮量反彈,不出意外下半年應是套人的第一次主跌。


上善若水131882700


我只知道東莞這邊的房價是有價無市!


宇拓精密


惠州……誰買誰後悔……二手房有價無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