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我們都知道,愛是人生主題。

其實,分離也是我們生命中的主題。

換句話說,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就像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說的:“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分離的一生。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分離在我們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每個人的一生至少經歷四次分離,每一次分離都伴隨著痛苦,但其背後承受的痛苦,卻是我們一生成長所需要的養份。

第一個分離:出生

出生,是一個人遭遇的第一個最大分離。原本我們生活在媽媽溫暖,且富含營養的子宮裡,那裡沒有痛苦,也不用擔心任何事情。當我們出生後,面對的就是冰冷、嘈雜、陌生,且無能為力的世界,但這卻是我們生命歷程的開始,痛苦,帶來了生命。

第二個分離,與媽媽“分手”

與媽媽的心理分離,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因為在3歲前,與媽媽這個重要撫養人的相處模式,會影響到我們的性格形成、人際關係等方面。

著名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經過大量細緻觀察,把3歲前的新生兒分成三個階段:一是正常自閉期,即出生1個月的嬰兒,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睡覺,彷彿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二是正常共生期,即2個月到6個月大的嬰兒,把自己和媽媽看作是一體的;三是分離期,即6個月到36個月大的嬰兒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一體的,而是各自獨立的兩個人。

可見,3歲時,我們內心經歷著與媽媽的“分離的痛苦,意識到媽媽是媽媽,自己是自己,但那是我們獨立的開始。

第三個分離,與家庭分離

與家分離,是從上學開始到我們成人。這一分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不僅要經受痛苦的考驗,還收穫著成長的喜悅。

第四個分離,與世界告別

與世界分離,就是面對死亡的時刻,而那一刻也是人生圓滿的結局。

其實,做好前兩次分離,更多的是需要媽媽,而後面兩次分離,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當然,在第三個分離期間,父母,特別是媽媽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總之,分離,會伴隨我們一生,而作為成人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負責的那部分“分離”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再親密的兩個人,也是兩個人。如果不懂得分離,就會粘在一起,而這樣的狀態就是很多人生悲劇的深層原因。

比如,成人孩子如果不懂得與父母分離,就會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不願獨立和成長,那就會成為啃老族,不懂得責任和付出;父母如果不懂得和孩子分離,就會干涉成人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倍感壓力。就像那些干涉子女婚姻、或生活瑣事的父母,他們就是沒有界限感,而這也是雙方矛盾產生的根源。

其實,成長是一輩子的事。

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成長,哪怕是年紀大的父母,同樣需要成長,而懂得和孩子分離,學會和世界告別,就是在成長。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我們常以為,愛是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不能分開,但真正的愛,是懂得分離。

正如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說的: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對愛的誤解,就是將依賴性當成真正的愛。”也就是說,很多人認為相愛的兩個人一定要相互依賴,但真正的愛,是相愛的兩個人不一定非要在一起,而是可以自由選擇,給予彼此空間。

我們的內心都渴望關注,希望依賴他人,但這會形成過分依賴的心理問題。

就像父母,特別是媽媽,如果過分依賴孩子,就會重親子關係,而忽視夫妻關係,這不僅影響夫妻感情,還會影響孩子的生活。因為當孩子有了男朋友或女朋友,父母就會不開心,這也是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

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要給孩子真正的愛,就要懂得分離。

如果父母主動與孩子分離,認識到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那麼,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會逐漸獨立,不再依戀父母,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路需要自己走。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既然“分離”是我們一生的主題,那麼只有做好“分離”這件事,我們才能過好這一生。

其一,明白“分離”的重要作用。

當我們意識到“分離”在自己一生中是重要的,也是必需的時,我們就會明白,父母終究有一天會離開自己,不單是心理上的分離,還有最後的永別;我們才會懂得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學會獨立,學會承擔責任。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助父母成長。特別是在面對第三次的家庭分離時,隨著我們慢慢長大成熟,父母也在不斷成長,這樣雙方才能懂得分離,給予彼此真正的愛。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其二,做好與家庭的分離。

對於成人的我們,做好與家分離非常重要,因為初期親子關係的不良模式在慢慢發揮作用。

英國國民心理學家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擺脫非正常家庭環境的影響》一書中,幫助我們拆解人生的前6年,讓我們理解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包括自體感與自我界限、依戀模式,以及自身性格等等,但此書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我們超越原生家庭,讓自己成為家庭劇本的作者。

比如,父親脾氣暴躁,讓自己變得擔心怕事,不敢承擔責任,我們瞭解到這是原生家庭帶來的不良影響,但我們要做的不是指責和批評父親,而是不要讓自己成為自己討厭的人,這才是真正與家庭分離。

分離,是為了更好的自己。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其三,分離,是人生主題,也是成長關鍵。

分離,是我們一生的主題,它是必然的。換句話說,沒有分離,不懂分離,我們就無法成長。

從與媽媽分離開始,我們逐漸學會了獨立、設立界線,以及懂得珍惜,等等,特別是在第四次分離中,我們如何面對死亡,也是人生“大”事。

懂得分離,才是真正的愛,這句話不僅蘊含著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和機會,還蘊含著我們只有懂得死亡的必然,才會思考自己該如何過這一生的問題。

正如《相約星期二》一書中的主角莫里老師說的:“意識到自己會死,並時刻做好準備。這樣做會更有幫助。你活著的時候就會更加珍惜生活。

總之,無論是父母,還是我們自己,只有懂得分離,才會有所成長,才會給予真正的愛,才會過好這一生。

武志紅:分離,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