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評上高級了,而一線教師沒有評上,你怎麼看?

用戶3933248822300


一個學校管後勤的和接送校車的老師評上了高級,是有點令人吃驚,但這種情況我相信應該是極個別現象。無錫地區按學校評審條件和職稱評定條件,一線教師評職稱方面是有優勢的。

一下子想起又快到評職稱的時候了。今天才看到新的評審條件,完整內容就不太合適放在平臺上分享給大家,稍微說點。一級教師的參評條件如研究生畢業,好像一輪循環+兩年班主任工作經驗+三次以上校級或縣級公開課等。總得來說就是越來越難,越來越嚴。

我的看法是:評職稱這件事你別去多想它公平不公平。即使不公平,你我小人物也沒有能力去改變現狀。唯一需要記著的就是:評職稱自己個的事,沒有條件創造條件。


Scarett


教育心理專報認為,非一線人員評上高級職稱,而一線教師卻評不上,應該有違職稱評聘政策規定,也凸顯了職稱評聘中的不公平現象以及職稱制度的不合理現象。

首先,對涉嫌違規人員積極舉報。許多地方應該都有這樣的規定,“不參與一線教學的人員不得評聘高級職稱”。前兩年,聽說一個鎮的教辦主任參與高級教師評審,由於他沒有正在從事一線教學的相關資料證明,最後被刷了下來。這說明,上級關於職稱評審的政策還是傾向於一線教學人員的。而某些地方出現的職稱評審倒掛現象,即一線教師反而比不過非一線人員,這應該是明顯違反相關政策規定的。這不僅會傷害一線教師的積極性,反而會助長不正之風,建議向教育行政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舉報相關負責人,嚴厲打擊職稱評聘中的不正之風。

其次,建議改革職稱評聘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當前,有些地方為避免職稱評聘中的不合理問題,實行三十年教齡自動晉升高級職稱,這讓辛勤工作的普通教師看到了希望,應該是較為合理的改革。但是,還應該建立多勞多得、績優者多得的激勵制度,防止有人出工不出力。同時,非一線人員對教育事業也有貢獻,對他們的待遇也要重視,既不能讓他們晉升無門,也不能讓他們與一線人員爭奪名利。

總之,既要完善職稱評聘制度,又要堅決打擊職稱評聘中的不正之風,不斷完善公平合理的激勵機制,只有真正實現多勞多得,才能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教育心理專報


這很常見,因為標準不一樣。

某大學教師晉副教授,要求sci文章累積6分,出版國家規劃教材,科研省2等獎前4位,項目資金20萬…。機關晉副研究員,要求7篇省級論文,一本專著…。

沒辦法,政策是機關管理人員定的,他不可能弄那麼高,自己達不到。

不光晉職稱,績效工資,年末考評,什麼都是這樣。


落花流水1237


這個很正常,因為有關係有背景的都在二、三線,工作輕鬆,不需要業績,沒有責任。一線的都是沒背景,沒關係的,拼的是業績,擔的是責任。而評職稱拼的是關係和背景,路徑不對,結果可想而知。



寶哥沒寶馬


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有自知之明會處事,懂事;。前一線老師居功自傲以功臣自居,以為天上會掉餡餅砸她他們,知現在而今眼目下救災扶貧有時都不精準。況一高級教師職稱呢。


花非花夢裡18


當此疫情非常時期,全民動員,共克時艱,全面打響抗擊疫情的攻堅戰,為奪取抗擊疫情的偉大勝利都在做貢獻,即使我們幫不上忙,呆在家裡不出門也是對抗擊疫情的一種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大中型醫務人員,抽調骨幹支持湖北,支持武漢的時候,你不思為抗擊疫情做貢獻卻在網上說教師評職稱,漲工資可不可恥?

武漢會贏,湖北會贏,全國會贏,


用戶1909271327595


職稱已經成了教頑疾,大大降低了一線教師對工資的積極性,滋生腐敗的的溫床,支持取消職稱工資或弱化職稱工資,加大工齡工資


毛毛多多和爸媽


這樣滑天下之大稽的事兒多了,我們單位的出納員,一副奴才相,可人家一路攀升,地位不輸單位副職,從來沒有登過講臺,買個假大專畢業證,自己弄個高級教師,,上哪兒說理去?


風行千里6


我國教師職稱評審:無具體標準,務虛不務實,規定不合理、不科學,評審暗箱操作,領導、會拍馬屁的、有關係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基本先晉,只知踏踏實實工作的一邊等著!雖然眾多一線教師意見紛紛,可是錯誤的方法二十多年了仍在一路狂奔!


日月經天861


在中國一是關係,二是有錢,三是錢得送出去,四是得“自已人的錢收的心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