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成者都明白,成功之要在於得人,得人之要在於四大高招

古往今來的那些大成者都明白,成功之要在於得人,得人之要不在別的,只在以下四大高招。

一、寬容

凡大成者都明白,成功之要在於得人,得人之要在於四大高招

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誤,如果過於計較,會使得他們心理壓力太大,或者心懷怨恨,以後的事情恐怕更難做好,這樣對結果是非常不利的;而成功者們更在意的是出現錯誤後如何補救,他們知道,目的是要達成結果,而不在於懲罰人,所以他們往往會選擇包容,當你用包容的態度去對待那些犯了錯誤的人,他們只會心懷歉意與感激,去促成這件事情做好。

每個人都有不夠成熟的人生階段,包括成功者自己也經歷過青春年少。當面對一些年輕人年少輕狂、毛手毛腳、考慮問題不全面等問題時,成功者更看重的是他們身上的衝勁、闖勁、學習能力、可塑造性等優點,而不是一味的盯著他們的缺點,更不會按完人的標準去要求他們。

當你懂得寬容的時候,格局也就提升了。當你懂得寬容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被寬容的對象將會迸發出驚人的能量,創造的價值將遠超出那些他們曾經犯下的錯誤。當你懂得寬容的時候,你會驚奇地發現,越寬容,結果越美好。

當然,寬容不是無度,不是沒有底線,寬容一定是建立三個基礎之上:

1.好的發心。如果出發點是好的,確實是想把這件事情給做好,但因為能力不夠、理解偏差、不可抗力等原因,這是需要寬容的。但如果出發點就是壞的,當然不能寬容。

2.不是屢犯同樣的錯誤。同樣的錯誤,一次可以寬容,兩次可以寬容……可是,總是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態度的問題了,就不值得寬容了。總是去原諒同一個人同樣的錯誤,那就不叫寬容了,那叫軟弱、無能。

3不會給其他人樹立起壞的榜樣。三國時期,馬謖丟了街亭,按罪確實當斬。但馬謖發心不壞,且確實是可用之人,而且正值用人之際,諸葛亮內心是並不想殺他的,但諸葛亮在權衡利弊之後,並沒有選擇“寬容”,還是斬了馬謖,關鍵原因就是如果不殺他,就難以服眾,難立軍威了。

寬容與嚴厲,從來都不矛盾。常常體悟寬容之道,踏入更高層面的人生境界。


二、成功時不忘為他人表功

凡大成者都明白,成功之要在於得人,得人之要在於四大高招

多數人在事情做成的時候,總是沾沾自喜、好自我表現,即便這是團隊取得的結果,即便這裡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別人的幫忙,但他們總是想把功勞記在自己頭上,以滿足自己炫耀式的“自尊心”。但是,這種“成功”都不可持續,都不會取得大成,因為他不懂得感恩,不懂得肯定別人的功勞。當你把功勞獨佔的時候,你也就失去了獲得其他人下一次幫助的機會。

而真正的成功者絕不會獨佔功勞,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再強,沒有其他的人幫助、沒有團隊的支持,自己什麼也做不成;他懂得,人是需要感恩的,只有感激別人的付出,才會得到別人下一次的幫助;他明白,每個人都有被肯定的需求,滿足夥伴們的這些需求,夥伴們才會再下一次做得更好,從而助你持續地、更大地成功。

三、失敗時能承擔責任

凡大成者都明白,成功之要在於得人,得人之要在於四大高招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成功都會經歷失敗。而那些最終獲得成功的人,在經歷失敗的時候,從不會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

很簡單一個道理,那些喜歡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的人,沒有人會服你,沒有人願意跟你混,沒有人願意與你合作,失去了別人的信任,自然就無法成功了。而那些在失敗時敢於擔責的人,他的胸懷、格局都會令下屬、合作者敬佩並追隨,當人們發自內心“佩服”的時候,創造出來的價值是無窮的,這種價值的匯聚,將最終成就那些敢於擔當者。

四、會與他人分享。

凡大成者都明白,成功之要在於得人,得人之要在於四大高招

成功者在打下獵物、 收穫戰果、奪下城池時,對合作者、有功者從不會吝嗇。他們樂於與其他人分享勝利果實,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追隨他們。甚至在很多時候,他們寧可讓合作者多得一些,自己少得一些,表面上看起來自己是虧了些,其實自己賺了名聲、賺了信任、賺了可持續成功的條件,會吸引更多的人跟他們合作,這樣才會獲得大成功。

而那些失敗者往往不願意與他人分蛋糕,都想自己多得甚至獨吞,這樣,就失去了下次合作的基石,短暫的蠅頭小利就這樣葬送了未來的成功。

以上四大得人之要,凡胸懷大志者,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