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縹緲錄》借用了哪些歷史?

周家純


《九州縹緲錄》第一集,伴隨著大軍的凱旋,青陽大君緩緩走來,霸氣英勇。

想必大家在看劇中,在感受到青陽大君王者氣魄之時,也悄悄種草了大君的"黑豹帽子"。網友們:"在線蹲一個鏈接,青陽大君的帽子,可可愛愛!"青陽大君:"我這是黑豹!超兇噠!"話不多說,我們就來簡要了解一下,青陽大君的"黑豹帽子"。

青陽大君的帽子,其實是一種頭部護具,在作戰時佩戴用來保護頭部,也就是我們在文獻常常見到的"胄"。《說文解字》解釋為:"胄,兜鍪也。從冃,由聲。《司馬法》胄從革。"在上古時期這樣的頭部護具被稱為胄,在漢代時被稱為兜鍪,在之後就被稱為盔。春秋時期的胄,材質以青銅為主,皮革為輔。目前發現最早的胄是出土於商代晚期,多數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地區。在江西新幹大洋洲商墓也曾出土一件商代時期的青銅胄。其形制為圓頂帽形,中空。高浮雕獸面紋,雙耳作斜長方形,圓目橫置,捲雲狀耳豎立,鼻口居中。胄的正面開口,猶如獸面之橫口。胄的左右及後部向下方延伸,以保護耳朵和頸部。這個青銅胄器形精美,古樸大方,嚴肅獰厲中稍稍帶有圓鈍的可愛,堪稱是青銅器中的珍品。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要把兇狠的野獸形象鑄造於作戰護具之上呢?在文獻《竹書紀年·仲夏行》有這樣的記載:"即帝位……擊石拊石,以歌九韶,百獸率舞。"在上古時期,人類常常模仿動物形象,作與動物相似的動作,與此同時也就相應的追求與動物相似的衣著裝飾。在東漢張衡《西京賦》寫到:"總會仙倡,戲豹舞羆,白虎鼓瑟,蒼龍吹篪。"後註解說"黑、豹、熊,皆為假頭",很明顯,這是人為扮演的形象,人們戴著動物面具或是裝飾成動物,隨著音樂而歌舞。

以動物整體或動物頭部作為人的頭飾,或者對包括頭部在內的全身進行裝飾,求得人與動物的混同,在人類早期發展階段曾是一種頗為常見的現象。

人們為什麼這樣做呢?在早期社會中,動物崇拜非常普遍,人們有意識去模仿動物的形象,也就象徵性地獲得了動物的力量。動物頭飾作為一種衝擊力和表現力較強的裝飾方法,它的出現表現出人們對於力量和威懾力的渴望,尤其以野獸,如熊、豹為代表。人們恐懼擁有強大力量的野獸,但又對這種自然力量充滿敬畏。

西方著名學者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中寫道:"我們研究用具的裝飾,尤其可以發現澳洲人的衣著、棍棒、盾牌上的裝飾和他們畫身的圖樣相仿,完全是摹擬獸類的……原始人認定某一種獸類是他們民族的保護神……"

頭飾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或是護具,它表現著特定的文化內涵,在頭飾中反映了人們內心的動物崇拜、自然崇拜、圖騰崇拜。正如《九州縹緲錄》中,青陽大君的"黑豹帽子"正是代表了青陽部的圖騰——長著劍齒的豹子。

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胄的特殊文化意義漸漸消失,實用性大於裝飾性,成為作戰打仗必不可少的保護用具。各個朝代的甲冑形制相似,其目的都是為了作戰時保護耳朵和頭部。所以,青陽大君的"黑豹帽子"看似可愛,卻代表了青陽部男子的驍勇和頑強。


煮酒君


前段時間,因為“介質”原因臨時下檔的《九州縹緲錄》,終於跟我們見面了!

劇中大量實地取經的瑰麗風景,在鏡頭下都讓人心生嚮往,果然每部九州的空鏡都能吹上好幾天。

不過,我不是來吹風景的。

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青陽部落——「幼子守業」這條祖訓。

01

阿蘇勒(劉昊然飾)是北陸青陽部落,青陽大君(董勇飾)的小兒子。

草原上傳言,阿蘇勒(劉昊然飾)是天降災星,所以大君將他託付給表弟真顏部落的首領—龍格真煌(晉松飾)撫養,龍格因搶佔其他部落的草場,被圍剿伏誅。

阿蘇勒(劉昊然飾)重回青陽部,隨著阿蘇勒(劉昊然飾)的迴歸,青陽部的世子之爭也拉開了序幕。

眾人指責,阿蘇勒(劉昊然飾)災星臨世,又不是長命之相,不配當青陽部的世子,要大君重新選擇世子。

大君震怒,將心懷鬼胎的兒子教訓了一番,並放下話來——

青陽部的祖訓,是「幼子守業」,不管阿蘇勒(劉昊然飾)有沒有命接任青陽部,他都是大君的小兒子,就是盤韃天神定下的世子。

青陽部這條「幼子守業」的祖訓,其實是有一定根據的。

02

在我國古代中原地區,王侯公爵的權柄繼承,一直都有“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說法,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立嫡立長”。

不管是皇位,還是爵位,都是以嫡子為先,庶子為後;嫡子中又以長子為先,次子為後。

但有不少少數民族,繼承權則和中原地區相反,他們實行幼子繼承製。

由於居住環境和生活習性的不同,居住在北方的少數民族,多以遊牧為生。

他們利用水草資源放牧牛羊,以此獲得生活資源,但為了保持草場的可持續利用,他們會不停地遷徙。

孩子如果長大了,就會從父母那兒得到一部分牛羊,自己離開家庭獨立建立家族。

這樣下來,身邊能留下的也就只有幼子了,遺產自然是由他來繼承。

驍勇善戰的蒙古族,在元朝之前,大多遵循著這種繼承形式。

03

“立嫡立長”逐漸取代“幼子守業”的觀念,應該是從成吉思汗身上開始的。

《射鵰英雄傳》裡,郭靖的好安答—拖雷,原型是歷史上,成吉思汗的兒子——孛兒只斤·拖雷。

成吉思汗本來有六個兒子,除去早夭的兩個,拖雷是其中年紀最小的。

根據草原上“幼子守業”的規矩,拖雷應該繼承成吉思汗的汗位以及整個蒙古部落。

但事實上,拖雷只繼承了成吉思汗治下的蒙古本部和大部分的軍隊;他的哥哥,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根據成吉思汗的遺願,成了大汗。

拖雷上雖然長在成吉思汗身邊,戰功卓絕,但是成吉思汗認為他有勇無謀,不能管理好國家,於是只讓他監國,並讓他繼承了蒙古的本部、軍隊和財產;

而窩闊臺因為軍中威望高,能顧全大局,所以他成了大汗。

成吉思汗的一念之差,為後來的蒙古帝國分裂埋下的隱患,拖雷不久後因為功勞過高,引起窩闊臺的猜疑,最終死在巫師的詭計之下。

此時,“立嫡立長”的觀念,已經開始逐步取代“幼子守業”的觀念。

04

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是孛兒只斤·拖雷的第四個兒子。

他建立元朝後,元朝在關於繼承權的相關律法上,也受到了中原漢族禮教的影響。

按照蒙古族原本的習慣,元朝之前嫡長子是沒有財產優先繼承權的,只要有幼子才有。

元朝建立後,受中原嫡長子繼承製影響,長子也有了一定的優先權。

但是,蒙古族和其他的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不一樣,他們有一股勢力堅持承襲幼子守業繼承製。

這一點,可以從忽必烈之後的繼承人中看出些許。

忽必烈選定的繼承人,原本就是自己的嫡長子真金,可惜真金中途因病去世了。

真金去世後,他最小的兒子鐵穆耳(元成宗)和長子晉王甘麻剌爭奪王位,最後鐵穆耳在其母闊闊真可敦、大臣伯顏等人的支持下即位。

表面上看,是倆兄弟為了皇位開戰,事實上是嫡長繼承製和幼子守業繼承製背後雙方勢力的博弈。

05

再回到《九州縹緲錄》中,阿蘇勒(劉昊然飾)作為青陽大君(董勇飾)的幼子,不管出於什麼理由,按照祖訓成為世子是毋庸置疑的。

可從前兩集的發展裡,我們可以敏銳地感覺到,青陽部內部勢力是分散的,四個王子各有自己的奪位野心和支持者。

青陽大君(董勇飾)對這種情況應該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才會將龍格真煌(晉松飾)的族人全都留給阿蘇勒(劉昊然飾),阿蘇勒(劉昊然飾)只有培養出忠於自己的力量,才能有和四個哥哥一戰的能力。

這麼想來,我還是很期待之後,這個病弱聰慧的阿蘇勒(劉昊然飾),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長成那個,有著煌煌盛名的蠻族君王。


知世就是力量


擁有“青銅之血”,更要擁有選擇方向的能力

好故事,必然是有立足點的,要麼是現實的立足點,要麼是情緒上的立足點,《九州縹緲錄》兩者都有,它儘管是一個架空故事,但它的世界觀設定中,能夠找到很多現實依據。

故事裡的幾個國家,分別以遊牧、漁獵和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主人公阿蘇勒所在的北陸青陽部,則一個草原帝國,因為氣候惡劣,資源匱乏,急需獲得更多的糧食,以便終結草原上循環不息的殺戮。表面上看,這是一群青年的成長故事,實際上,草原帝國的征服和擴張、文明學習和文化吸納,才是整個故事的隱蔽動機。

阿蘇勒(也就是後來的呂歸塵)的部落,讓人想起人類歷史上,那些縱橫歐亞大陸,和其它文明深度互動的草原帝國。不過,現實中的那些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爭端,要比《九州縹緲錄》中所呈現的殘酷得多。他們”在“上帝之鞭”的驅使下,一次次南下,造就許多歷史的轉折點。

但在《九州縹緲錄》裡,幾個國家的爭端,要溫和許多。整個故事,是從草原帝國發端,主人公也是草原帝國的少年英雄,這個角度已經決定了,描繪北陸青陽部的部分,和我們歷史上對遊牧民族的看法是不一樣的。

在這個故事裡,他們的領袖睿智深沉,少年熱血澎湃,樂於接納農耕文化,而且是用主動的姿態去接納乃至吸納這一切。

不過,《九州縹緲錄》裡,用一個奇幻的設定,象徵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獷悍。遊牧民族出身的阿蘇勒,和他的族人一樣,有一項特殊的異能,那就是“青銅之血”,擁有這種體質,就等於擁有了兩個心臟,在“青銅之血”因為某種情況被激發的時候,當事人的力量會被提升到極限。

這種“青銅之血”,非常具體地象徵了遊牧民族身上的原始能量,但在整個故事裡,這種原始能量沒有被貼上正邪的標籤,它像是一種體能、一種氣質的象徵,無所謂好,也不能說壞,全看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如何掌握它的去向。

這一個和“選擇”有關的故事。創作者試圖從“選擇”這個角度,來理解草原帝國的興衰,崛起和消亡。

除了“青銅之血”,青陽部還有尚武的傳統,每個少年一出生,就自動成為武士,承擔開疆拓土、保護族人的責任,青陽大君在感嘆人世凋落、部族的元氣衰退的時候,感嘆的是“這是武士凋零的年代”,他的族人在教導年輕人的時候,說的也是“拿著武器還後退的人,註定是要失敗的”。

帶著這種原始能力和尚武傳統的阿蘇勒,在故事開始不久,就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開始周遊列國,並且在位於南方的下唐國生活了很久,在那裡,他見識到了和草原完全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也學習和揣摩農耕地帶的文化、藝術、人際關係,乃至政治構架。

隨後他發現,這些國家雖然歌舞昇平,暖風陣陣,實質上已經進入了某種疲倦糜爛的狀態,陷入內鬥之中不能自拔,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也岌岌可危。

阿蘇勒由此成為某種希望,他身上的原始能量,他所代表的還沒有腐壞的文明,似乎為整個九州世界提供了新的興奮點,蘊藏了新的可能。

在兩種文明的衝突中成長,馴服原始能量

帶有原始能量的人,進入一個成熟的、疲憊的文明,在兩者交融中,探索新的政治模式,新的成長可能,這樣的故事,曾經出現過很多次。不過,基於我們歷史上,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發生的真實衝突,是那麼血腥、殘酷,在我們的敘事文學裡,很少看到這種故事。這是這個故事極為特殊的地方。

呂歸塵像個“原人”,像一張白紙,溫和,堅定,對一切都好奇,對一切都抱有善意,他的人生觀、世界觀、政治觀,都有待書寫。但這張白紙已經有了善惡的基礎,他對族人懷有深摯的感情,甚至可以為了避免族人當奴隸,當眾刺殺青陽大君。這點善惡的基礎,已經為他將來的選擇染上了底色,埋下了伏筆。

因為一樁國家之間的交易,呂歸塵來到下唐,他的前途風險莫測,他的身份有點尷尬。但這次出行,成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際遇,他得以近距離投入一個成熟而糜爛的文明,並且觀察它們運作的模式,從中吸取力量。

不過,在各種複雜的鬥爭中,他有揚有棄,最終選擇了吸取這種文明中最成熟、最珍貴的部分,選擇和眾多年輕人站在一起,去拯救和重塑他的草原帝國,也深刻影響九州世界的政治格局。

“年輕”和他身上的“青銅之血”一樣,是某種自然狀態,也是某種原始能量,全看當事人的選擇。而在奇幻文學的世界裡,“年輕”天然地代表了正義、善良、堅定。只要年輕,就必然會做出趨向正義、趨向光明的選擇,這是奇幻文學的最大取向,年輕就是正義本身。

每一個人的選擇,都和其他人緊緊相連

年輕人是否會憑藉這種探索和實踐,憑藉“年輕”和“青銅之血”,終結上一代人的悲劇,終結“人殺人人吃人”的普遍命運呢?《九州縹緲錄》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其實,《九州縹緲錄》在一開始,就給出了一個不斷輪迴的宿命,呂嵩對手下說的話,直指核心:“你知道草原上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你殺我我殺你嗎,太窮了,吃不飽,要是人人都能吃飽,也許就少了很多你殺我我殺你的事情。”

只要資源總量沒有變多,文明沒有在短時期內獲得極大躍升,這種宿命就會不斷重複。這是辰月教和天驅武士團誕生,並且產生嚴重分歧的重要原因。

辰月教認為,這種宿命不可避免,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新陳代謝,如果這種新陳代謝沒有及時出現,那麼,他們就要驅動這種代謝,發動戰亂,減少人口。天驅武士團,卻認為人類不該承擔這種命運。兩種認識,攪動了整個九州世界。

恐怖小說作家克里夫·巴克,和辰月教有著相同的信念,更重要的是,此時此刻,整個世界的敘事,也在正視這種信念。這從好萊塢的動作片和超級英雄片裡,敵人的變化上就能看得出來。

例如《碟中諜》系列,1996年的第一集,反派是敵對的特工機構,爭端的緣起是特工名單,還帶有冷戰色彩,到了2011年的第四集,反派還是恐怖分子,但他們的理念,就不為名也不為利,而是升級為某種信念:淨化世界、清理世界。《碟中諜:全面瓦解》依然延續了這種信念,賴恩帶領的恐怖分子的行動目標,是汙染亞洲腹地的水源,餓死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

兩種理念的對決,已經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清理世界”這種觀念,已經真正落地了,塞不回去,而且牢不可破,它已經足夠和人類視為當然的那些理念進行對抗,例如,人的存在不需要理由。在特工故事裡,人的存在,需要依賴精英組織的人道主義。

這種反派和爭端起源的演變,不只發生在《碟中諜》系列裡。這種變化,同樣發生在“007”系列、《諜影重重》系列、《王牌特工》系列,乃至《銀河護衛隊》《復仇者聯盟》等等許多超級英雄片,反派的目的,已經整齊劃一地變成“淨化世界清理世界”。

《九州縹緲錄》裡,青陽大君曾經勸導呂歸塵:“將來你能統治這個草原,長治久安,如果你還有這個理想,不要拒絕權柄”,但呂歸塵最終發現,自己掌握權柄之後,所要面對的選擇,要比父輩們艱難得多。

父輩們就像老一輩的007,面對的是具體的災難,具體的紛爭,具體到幾頭羊,幾塊地,幾莊婚事,而他面對的,卻是哲學和政治認識的分歧,是人類命運去向何方這樣的選擇,這樣的選擇,要比過去更富有權力感,也更具有毀滅性。

但是,資源瓶頸這個問題,有沒有解決的方案呢?

呂歸塵從北方草原,來到南方,經歷了各種磨練之後,明白了一件事。過去的世界,以各自為陣、自給自足的方式存在,實在無法實現自足,就四處征戰掠奪,以度過難關。

但當九州大陸上的國家,知曉了彼此的存在,建立了更密切聯繫,從貿易到文化,依存度都更強烈的時候,這種自給自足的存在方式,就不再適應新形勢了。當所有國家的相互依存度都越來越高的時候,合作要比對立,更利於生存。

就是說,當九州變成“九州村”之後,草原帝國那種破壞性大於建設性,“青銅之血”動輒爆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存在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了。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歷史上的草原帝國,始終沒有能建立起自己的文化,最終都被別的文化消化掉了,並且消失在歷史的煙塵裡。

呂歸塵的奇幻漂流,讓他看到了世界的壯闊,也讓他發現了新世界的規則。這種規則,意味著多元、寬容、共存。只有這樣,九州大陸才有可能越過資源瓶頸,獲得極大的躍升,不再重複“你殺我我殺你”的悲劇宿命。人類歷史上,有過很多次這樣的關卡,當人們認為,腳下土地的承載力已經到達極限,必須要消滅一些人口的時候,大航海,工業革命,信息化革命,帶來生產力的極大躍升,世界又運轉下去了。而人們的合作攜手至關重要。

凝視深淵,最終會變成深淵,追獵惡龍,往往會變成惡龍。這是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宿命,但呂歸塵在經過這樣壯闊的歷練之後,沒有變成惡龍,他重整了九州世界,他的部族,也在這種巨大的選擇面前,迅速成熟起來。這是他性格的必然,也是時勢的必然,在“九州村”的時代,變成惡龍意味著共同毀滅。

就像大衛·米切爾在他的小說《雲圖》裡,藉助星美451所說的那樣:“我們的生命不是我們自己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和他人緊緊相連。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每一樁惡行,每一項善舉,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重生。”呂歸塵對人類命運“相關性”的發現,避免了他成為惡龍。

從北陸青陽部走出,到最終審看整個九州的命運,《九州縹緲錄》其實濃縮了人類歷史的進程,從封閉自守的小國小部落,到促進九州世界的共同躍升,這何嘗不是我們正在經歷的進程,儘管這其中有無數次的反覆,有許多次探底,但大趨勢不改。

這也是《九州縹緲錄》的意義所在,從少年呂歸塵,到整個九州大陸,都在做出選擇:是放任自己原始的、本能的“青銅之血”,同步走向毀滅,還是剋制自己的毀滅能量,發展自己和別人的相關性,去實現躍升。在世界各地民粹抬頭,人們重新走向封閉自守的現在,這種提問非常重要。

世界很脆弱,系在一念之間,世界也很強韌,一念之後,雨過天晴。一念天堂,抑或一念地獄,有賴於我們的選擇。


韓松落


1.九州的時空設定:

九州是遙控、潘海天、今何在、水泡、江南、斬鞍、多事七個奇幻作家共同創造的擁有詳細設定的架空世界,是所有有關九州的奇幻小說和影視作品所共享的背景設定。

古老的晁王朝將天下劃分為三塊大陸,分別是北陸,東陸和西陸。三塊大陸又細分為九個州:殤、瀚、寧、中、瀾、宛、越、雲、雷州。殤州有冰原,生活著高大的夸父。瀚州有草原,生活著遊牧的蠻族。寧州有森林,生活著飛翔的羽人。其餘中瀾宛越四州,雜居著農耕的華族、冶煉的河洛和魔幻的魅靈。在三塊陸地間,還有三個較淺內海,為渙海、濰海和滁潦海,海里生活著鮫人。東陸的歷史源遠流長,文明歷經八大王朝而不斷,孕育出了秘術和星相等各種文化。

2.燮 (xiè)晟(chéng)兩朝的歷史:

燮朝,燮 xiè:國祚約120年,開國皇帝為燮太祖姬野。姬野一生並未稱帝,其死後由胤共帝禪讓於其弟燮敬德帝姬昌夜,此後燮朝皇位一直由姬昌夜一脈流傳。姬野諡號燮羽烈王,廟號燮太祖。

晟朝,晟 chéng:國祚約185年,開國皇帝為晟太祖姬雲烈。燮朝末年,皇帝昏庸,權臣干政,東陸各地流寇四起,民不聊生。燮羽烈王后裔姬雲烈趁勢率天驅起事,推翻燮朝建立晟朝,故晟亦稱後燮。《鎖河山》故事發生在晟朝末年。

這個朝代設定是妥妥的南北兩宋的歷史,對應斧聲燭影后趙光義一系取得帝位,太祖一系逐步被邊緣化,淡出北宋權力層,最後趙光義一系昏聵無能,子嗣斷絕,權力重新回到太祖一系。

3.人物原型的歷史借鑑:(來源於作者本人江南一次接受採訪所述)

姬野的原型:趙匡胤和織田信長,前者是取其生平和武功,後者是取他的霸主氣質和暴戾。

嬴無翳的原型:武田信玄,參考了他和湖衣姬的愛情故事,以及側重於騎兵的武裝,還有“風林火山”的軍事思想,嬴無翳奉行“嶽峙雷行”的行軍方略。他的童年卻是參考了織田信長,作為一個不羈浪子和野心家的合體,織田的性格相當有趣。

白毅的原型:怎麼說呢,這個就參考得太多了,包含了上杉謙信、諸葛孔明,還有漫畫《封神演義》裡的聞仲……

阿蘇勒的原型:參考的主要是上帝之鞭阿提拉和拖雷。

風炎皇帝:參考的是漢武。他帳下整整齊齊的名將都是參考衛青霍去病李廣時代的英雄們。

薔薇皇帝:參考的是苻堅。

項空月的原型:這是另外一種解釋下的曹孟德,是的,不要驚訝,這確實是略帶一點諸葛孔明特色的一個曹孟德。雖然他很英俊,但是他的心屬於梟雄一類。

息衍:此公真絕代了,此公完全是我YY出來的,歷史上人,無人堪比此公閒情烈血輓歌皆有……其實寫的時候都是用最為大路的歷史人物還有故事橋段開始,把我讀書這麼些年的一點歷史知識全部用進去了,上面那些只是最廣為人知的,其他的將來有空慢慢說。

4.兩個最重要的族群,東陸人族——自然是漢族,北陸人族,也稱蠻族——則是歷史上縱橫漠北與中原王朝你來我往的諸多遊牧民族的集合體,其他幾個種族則映射或延續了西方的一些基本幻想設定。

5.《九州縹緲錄》:講述的是白清羽窮兵黷武後的四十年。東陸內部虛弱,皇室屢有皇嗣爭奪和大臣擅權,外圍諸侯自立。而北陸也因為青陽部在兩次南北合戰中被削弱,導致蠻族七部中朔北、陽河兩部的強大,進而造成北陸的內亂。

一共6卷:蠻荒、蒼雲古齒、天下名將、辰月之徵、一生之盟、豹魂,個人最喜歡第三卷《天下名將》,紫荊長射、楚國山陣、陳國虎風、離國赤旅,真的是蕩氣迴腸地一捲!

6.本人最喜歡的一段,節選,這段也算是對《縹緲錄》的一個小縮影吧,為了權力最後失去親情、愛情、友情:

陳國獻寶

《九州縹緲錄》中提到燮太祖姬野征討陳國,兵臨城下,陳國大將費安力勸國主不降,雙方僵持三月,最後羽烈王擊破陳軍本陣,陣斬費安,生擒末代陳國公。以羽烈王行軍的慣例,不降而破的城池,百夫長以上一律就地處死。陳國公不降,也難逃一死。但是陳國公年幼,又精通琴藝,太傅項空月憐惜他的才華,想救他一命,於是給了他一幅畫,讓他在面見羽烈王的時候把畫獻上。

陳國公精通書畫,看那幅畫不過是街頭畫匠的手法,毫無章法意境,不禁也懷疑。但是項太傅勸他不必擔心,只說這幅畫是當初下唐南淮一個流浪的畫師無意中在街頭捕捉真人的背影畫下的,天下縱然廣大,這幅畫卻是不可再得,一定可以救得陳國公一命。

陳國公聽從了項太傅的話,當廷獻上畫作,最後果真得以平安脫身,雖然被削去了一切的爵位,卻意外地得到了羽烈王賞賜的雙鉞,作為保他殘生的信物。死裡逃生的陳國公慶幸不已,別人問他畫上的到底是什麼,他也一直守口如瓶。直到臨死,他才把這個秘密告訴自己的兒子,他說自己平生不解的也就是這件事,那副拙劣的畫卷上,只是月光下街頭拉著手的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而羽烈王拿到這幅畫的當夜,隨從們看見他靜靜地坐在屋簷下的雪地中,拄著長槍,默默地坐了整夜。

(更多精彩回答,敬請關注:豆漿的奶爸守則,不一樣的奶爸,不一樣的豆漿!!!)


豆漿騎兵


沒讀過小說,單純從電視劇來說。

百里景洪的原型應該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殤陽關一戰的原型應該是虎牢關戰役。因為同樣是諸侯聯軍討伐挾持天子的軍閥。

虎牢關一戰後,唯一追擊董卓的就是曹操,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最後獲得了應得的政治效益。間接推進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步伐。

而九州縹緲錄裡,百里景洪也同樣是諸侯中唯一利用這一戰獲取了應得的政治效益,直接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資本。

而曹操終生未稱帝,以丞相之名行天子之事,也符合了百里景洪最終也只是以方伯之名行天子之事,卻並沒有取而代之。

但是下唐的原型卻應該是南宋,軍事實力並非很強,但經濟發達。南淮指淮河以南,在淮河以南建都的朝代已經縮小了範圍,而下唐二字中的“下”對應“南”,因為上北下南。“唐”對應“宋”。而且也同樣有名將(岳飛/息衍)受猜忌而獲罪的橋段。

贏無翳的原型應該是楚莊王,他對皇室權利的覬覦光明磊落得多,這也符合歷史上“楚王問鼎”的典故。

同時,楚莊王也是春秋五霸裡唯一稱王的諸侯。考古工作者曾在楚國發現過六駕的馬車,而《逸禮·王度》記載“天子駕六”。這在禮儀上已經是僭越。符合贏無翳踏馬上殿的形象。

楚國以軍事實力強橫稱霸,本身地處“蠻夷”,在春秋時期經濟欠發達,也符合離國的設定。

有意思的是,贏無翳在殤陽關突圍一段,又像極了三國演義裡華容道曹操突圍的橋段,最後關卡都有人放行。

白毅的設定參考了很多歷史原型,我認為成分最多的是陳慶之,那個“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都屬於智將,靠謀略打仗,名字裡又帶“白”字,陳慶之號稱“白袍將軍”。唯一不同是白毅武力值不錯,而陳慶之手無縛雞之力。

呂歸塵有劉備的影子,比如他死後號“武烈”,而劉備號“昭烈”,且人設都是“仁君”,均深得皇帝信任,皇帝利用其剷除專權的諸侯(曹操/贏無翳)。

同時呂歸塵也有忽必烈的影子,成吉思汗死後,蒙古部落因為爭權四分五裂,暗合青陽部大君死後的情況。

而忽必烈(呂歸塵)最終統一,所謂青銅之血,其實就是指成吉思汗勃爾只斤氏的黃金家族血統,青銅/黃金均為金屬。而青陽部卻毫無疑問是元朝。

姬野則有朱元璋的影子,姬野後期成為天驅大宗主,與朱元璋農民起義領袖身份相符。有趣的是,這裡面還有《倚天屠龍記》的影子,天驅明顯不是農民起義軍那麼簡單,有武俠元素,更像《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除大宗主外的其他宗主就像是明教的四大護法。

姬野(朱元璋)也並非一開始就是天驅(明教)大宗主(教主),而是呂歸塵(張無忌)給的。蒼雲古齒劍有屠龍刀的意味。

姬野與朱元璋同樣是擅長打仗的大一統雄主,後期也同樣有“殘暴”的評價。姬野後來創立的大燮王朝,其中燮有“燮理陰陽”的說法,陰為月,陽為日,日月就是明,暗示明朝。

羽族的設定的原型應該是日本和英國,這兩個國家都是君主立憲制,女皇和天皇都只是精神領袖,也就是姬舞神。

羽族既有日本學習東陸(中國)文化,又有英國的女皇體系(羽然)。同時,青州必須乘船才能到達,恰好也符合日本和英國都是島國。

長公主的原型太明顯了,毫無疑問就是太平公主,不論是干政,想做女皇,還是養面首,都和太平公主一模一樣。

息衍應該是自創角色,這個角色名字很有意思,“繁衍生息”息衍,暗指他是一個傳道授業者,也就是呂歸塵和姬野的老師。

暫時看出來的就這些,不足之處請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