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答」2020年,實體店該如何生存?

網友問:2020年實體服裝店該如何生存?

【家電店長大課堂】

首先,先談一下我們家電行業耳熟能詳的包頭某家電連鎖董事長祁老爺子的兩首歌精神

「一問一答」2020年,實體店該如何生存?

老爺子說,市場越是困難,我們(實體店)越要唱好兩首歌(見上圖)

那麼,包括服裝店在內的實體店該如何生存呢?(之前回答過類似的問題,這次換個思路回答)

第一,向死而生。

先想想實體店的死法?長時間開不了門,營不了業,就是開了門,營了業,因為人們減少外出購物,即便外出也儘可能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例如:步行街、商場、農貿市場,車站、影院等,或者就是去了也是”來也匆匆,去更匆匆“。

所謂零售業,顧客不進門一切等於零(日本流通教父、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語)。這樣就使得很多實體店因為沒有客流,沒有銷售,造成庫存積壓、(尤其是服裝等時令性要求比較高的商品)跌價貶值,再加上人工、(店是自己的話,壓力可能還小些)房租等固定成本,最終使得(可能為數眾多)的中小實體店企業倒在疫情衝擊的浪潮之下。

在這種情況之下,向死而生也就有了根據性的意義了。先想想“死”的可能,再去想“生”的機會。

第二,求救求生。

有過溺水經歷的人都有終生難忘的體會,我就是小學一年級之前,1985年的那個夏天,跟著一幫大孩子在村頭池塘裡游泳,結果逞能,一猛子紮下去,就再也出不來了。直到堤上放羊的外姓姑媽,看到我泛白的腳丫,才大聲喊:“有小孩淹著了。”我大哥看找我不見,也不管自己也才剛學會游泳,大孩子們都不敢出手救我,而我大哥想也不想直接跳進了我掙扎著的深水區。直到現在我的記憶裡,還是一把緊緊抱住大哥,死不鬆手,最後還是由比我們更大的幾個孩子一起跳過去,才把我和大哥救出來。

講了小時候溺水的故事,我的意思是,作為實體店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你有沒有想過誰是你的“大哥”?或者說,你手上有沒有一根能夠讓你死死抓住的救命的稻草?

如果有,恭喜你!如果沒有,祝福你儘快找到。如果怎麼也都找不到,那就要“要解放全人類全靠我們自己”的“全靠你自己”了。

第三,自救求生。

所謂的自救,還是要想想怎麼樣可以儘快把貨賣出去,讓員工有活幹,庫存轉起來,資金活起來。

因此,所謂零售,沒有銷售等於零。銷售決定一切那是過去的說法,現在的說法則是:銷售決定生死的時刻了。

要想銷售好,先把客來找。平常的時候,靠品牌、靠位置,靠價格、靠人流量吃飯,也許還能吃飽。疫情之下及戰勝疫情之後較長一段時間,實體店就要靠員工找顧客,靠顧客賞飯吃了。

員工找顧客,除了親朋好友,最大的金礦可能就是老顧客了,可是有些小門店根本沒有會員系統,新員工手上也沒有顧客資源,找老顧客也就很難落地。

那麼,開發新顧客,新顧客又在哪裡?所以,這一段時間實體店行業100個人99個人焦慮,可以說實體店老闆們這段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焦慮的群體了。

但也不是毫無辦法,更不能坐以待斃,引頸待戮。我個人認為,服裝店、家電、家居、建材店等實體店。

第一步要做的是發動員工成為自己所在小區的團長,先解決1、顧客不願上街;2、員工進不去非自住小區兩大問題;

第二步,所有的人,店商變行商,員工變貨郎,把產品拿到顧客眼皮底下,遞到顧客手上,穿到顧客身上體驗;

「一問一答」2020年,實體店該如何生存?

第三步,如果第二步行不通的話,那就要藉助微信群眾籌、微信、直播秒殺。但有兩點必須注意:①先瞄準後開槍,必須提前做足準顧客邀約的工作;②講誠信,重口碑,賠本必須賺吆喝,顧客的轉推薦,微代言非常重要,這樣才能夠形成裂變,實現下次、下下次再搞的可持續性非門店銷售。

疫情是可以戰勝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困難是暫時客觀存在的,戰勝困難是一定必須會實現的。目前,全國很多地區商貿流通企業在上月下旬及本月初陸續復工,尚未復工營業的地區,也在抓緊制定分批分級復工營業的措施。需求不會消失,只會遲點兒到來,也會在市場上重新分配。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迎來市場全面恢復,補償性需求爆發的欣欣向榮的局面,只要我們早做準備,就一定能夠搶到更多銷售,更多份額,更多機會。到時候,線上線下融合,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歷,也會因為目的更為純粹而變得更加有可能。

最後,用我們家電界的營銷女皇董明珠女士,今天中午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句話作為結語:

「一問一答」2020年,實體店該如何生存?

喊困難沒有用,我們要直面疫情!

以上是個人看法,不代表本單位立場。請多多批評指教!歡迎關注,一起學習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