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素”為莫斯科地鐵添彩

“中国元素”为莫斯科地铁添彩

由中國鐵建承建的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項目正在加速推進中。圖為施工現場。經濟日報記者 賴 毅攝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是著名的世界文化名城、藝術之都,擁有“地下藝術殿堂”之稱的莫斯科地鐵也深受遊客喜愛。莫斯科地鐵目前擁有224個站臺,通過14條地鐵線編織成以莫斯科紅場為中心向外放射的網狀地鐵系統。

2017年1月份,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標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線路,即“大環線”西南段項目,共包含3個車站的主體結構施工和4個盾構區間、9條隧道的施工。現在,中國力量正助推莫斯科地鐵建設高速前進。

重器亮相意義非凡

此次中國鐵建進入歐洲市場,攜帶的是5臺中國自主研發的6.28米直徑盾構機。盾構機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地鐵隧道挖掘技術,目前僅有德國、美國、中國具有成熟的技術。中國盾構機技術起步較晚,但迅速發展成熟,被譽為國之重器。此次中國鐵建以低於歐美同行20億盧布的報價承接莫斯科地鐵項目,體現出中國盾構機技術物美價廉的特點。

中國鐵建俄羅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章海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盾構機進入莫斯科市場具有重大意義。首先,中國鐵建參與莫斯科地鐵項目是在中俄兩國協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計劃之際應運而生的。其次,莫斯科是重要的歐洲地鐵市場,第三換乘環線項目是莫斯科市重點民生項目,中國企業承接莫斯科地鐵項目代表傳統歐洲市場對中國工程技術的肯定。第三,通過中國鐵建參與莫斯科地鐵施工建設,帶動了中國盾構技術以及其他中國設備助力俄羅斯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也將為中俄經貿合作增添新的動力。章海建表示,由於使用的徐工、柳工、中聯重科等公司大型設備性能優良,還吸引俄羅斯企業與這些公司簽訂了購買合同。

中國速度得到肯定

地鐵建設過程中也面臨著很多挑戰。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項目負責人薛立強介紹說,標段內施工工序複雜,土壤構成與國內不同,周邊存在大量建築物、運營的車站、河流,且施工溫度遠低於之前承建過的項目。但這些問題“通過技術手段都可以解決”,項目可以按時交付。

在嚴密的安防措施下,中國盾構機在下穿運營鐵路時實現了盾構雙線“零沉降”,即地面水平高度沒有下降,確保了施工區段地表既有建築的安全。2019年1月25日,中國盾構機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環境下正常掘進。施工過程中,中國鐵建不斷創造單日推進的施工紀錄,得到莫斯科第三換乘環線業主及總承包商的認可。基於此,中國鐵建成功爭取到了1.6千米、價值12億盧布的增項工程,並於2019年2月7日獲得了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東段大盾構項目,合同金額56.415億盧布。

文化交融友誼長存

在中國鐵建的建築工地、辦公場所,隨處可見中俄員工相互溝通,合力協作。薛立強表示,目前項目中方工人約350人,俄方工人約500人,也有部分俄籍管理人員。“首先,解決當地就業問題是我們企業的社會責任。其次,俄羅斯地鐵工人經驗豐富,與他們交流能夠獲取大量的本地工作經驗。”薛立強說,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項目部每週開設中文班和俄文班,幫助中俄員工瞭解對方日常用語,使兩國員工溝通更順暢。

除此之外,中國色彩也將永遠保存在莫斯科地鐵系統之中。為紀念中俄傳統友誼,致敬中方建設者,俄羅斯政府同意由中方設計負責項目中米丘林地鐵站。中國鐵建聯合北京城建設計院,引入中國先進設計理念,在設計方案中融合了梅花、雲紋、團壽、八仙紋等中國傳統圖案。該設計方案目前已全部獲得俄羅斯國家最高設計管理機構的認可。米丘林地鐵站位於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友誼大街旁,地鐵站建成後有望成為中俄友誼新地標,“中國紅”也將永遠閃耀在宏偉的“地下藝術殿堂”之中。(經濟日報駐莫斯科記者 賴 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