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清晰度已經到了4K、8K,下一步會不會到16K、32K?需要多長時間?

有智慧的人754


應邀回答問題。

電視的清晰度已經到了4K、8K,但是也就是基本這樣了,很長一段時間都很難再向下一代演進了。

電視終端升級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內容可看,想當初4K電視推出的時候,全互聯網都很難找到4K的片源。

想推動消費升級的是電視機廠家,但是他們往往都沒有製作節目的能力,在最開始4K電視出來的時候,節目就成了制約用戶購買4K電視最大的問題。

有了屠龍刀,滿世界卻找不到龍還是比較尷尬的。

現在4K電視的推廣,被用戶認可,一方面是電視機廠家成立了一個4K節目聯盟,另外一方面也是各種視頻平臺、後來還有電視臺加入開始推廣4K節目,有了節目,用戶才開始購買4K電視的。

另外,工信部的光纖普及、提速降費才是4K電視開始發展的比較大的原因。

正是不斷的帶寬增加,才能滿足4K節目傳輸的帶寬。按照現在的H.265的壓縮比,大概需要40M的帶寬才可以傳輸4K節目。

而現在廣電系在5G時代,開始打算用4K/8K的高清視頻節目來打開自己的運營商之路,在這個大背景下,廣電系將慢慢提供4K,未來會提供8K的節目,也可以推進8K電視的產業鏈。

不過,後續的應用暫時也沒有看到,5G時代4K/8K節目也就差不多了,沒有需求,16K的電視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出現了。

總而言之,個人認為在5G時代,將是4K/8K全面推廣的時代,後續的16K,暫時還沒有看到有出現的時間點,8K電視也差不多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我2004年開始玩1080P,目前手頭上包括1080和2160的資源是337600G多點。2004年為了玩高清,花了700多買了當時第一個殺到700以內的三星552DVD刻錄機,開始了我的REMUX分割光盤之旅,買的三菱櫻花,五彩櫻花,五彩威寶刻錄盤超過6000張,僅分割的電影remux就有4300多張,幾乎那時候所有的零花錢都用在了這個上面,後來,大容量硬盤考試普及,320G開始一步步到500G,當我擁有第20塊超過500g的硬盤的時候,事實告訴我,高清還沒普及,那是2008年。大家還在為1.7G左右的RMVB資源的清晰度津津樂道。奧運會是1080i轉播的,但是也沒有多少人看到高清的吧。印象中2010年開始,大家才對高清有了解吧,這是在央視成立了好幾個高清頻道以後才有的。其實這些電視節目都是1080i逐行掃描。2010年我在chd上下載了第一個4k視頻,不是H265壓縮的,是源碼的蜘蛛俠3,792G記得2013年後才有從264上升級的265壓縮協議,才使得4K的容量從3位數的大小減到60G左右。然後視頻網站的升級帶領大家進入所謂的1080P時代也是2015年以後了,那些所謂的4k都是假的。原盤的4k都是m2ts的,用mkvgui重編碼,去掉了牛逼的dts-x或者truehdatmos,把碼率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才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視頻網站上的片子。雖然4k,8k電視機發展相當快,但是片源是個大問題,網絡片源你就別指望了大多數都是假的,內站的真資源,硬盤也吃不消,試想一下,現在性價比比較高的8T硬盤,一個1200不到,可以存大概120個4k原盤,民用最大到12T有多少人會去買?普及一說,還早的很。


小憨說電影


受限於多方面的因素,高清電視從上市到普及的時間是比較漫長的,當年1080p電視從開始到普及也用了五六年的時間,而4K電視從2014年-2015年開始大規模上市後,直到今天4K電視的用戶滲透率最多隻有40%左右,距離真正普及還有很遠的距離。

電視作為人們客廳使用的大型家電,主流尺寸從十多年前的40寸左右一直髮展到現在的50寸以上,對於這個尺寸的電視而言,1080P分辨率還是遠遠稱不上細膩,因為你即使面對辦公桌前的24寸1080p顯示器都可以明顯的看到顆粒感,更別說40寸以上的電視了。然而在電視分辨率進化到4K以後,相比1080p提高了四倍,這個清晰度可以說已經讓人比較滿意了,至少對於主流40-60寸電視的用戶來看,4K電視已經幾乎清晰到極致。

當然,受限於電視節目和網絡帶寬,國內4K電視除了觀看專門下載的4K影視資源以外還無用武之地,而且網絡上的4K資源也遠遠稱不上豐富,也就是說現在硬件到位了,但是內容上還欠缺很多,這也是4K電視普及速度不如預期的一大原因,真正影響4K電視普及的一大關鍵在於現有的1080p電視的更新換代,預計4K電視能像1080p電視那樣走進千家萬戶也得是2020年以後的事。

4K完了就是8K,而且8K在技術指標上相比4K是全方位的提升,如果在未來60寸乃至更大的電視上8K分辨率就能展現出優勢,只是目前8K電視的成本和生產難度偏高,沒有個十年難以進入主流用戶的家中,至於16K乃至32K,我認為到了那個時代電視的顯示原理會發生質的變化了,不會再有傳統分辨率的說法了。


嘟嘟聊數碼


  • 首先更正一下,現在的電視清晰度還沒到4K,8K的級別,只有索尼等一些廠商很高端的系列有這個清晰度,但是都是買不起系列。其他的那些幾千塊錢的電視比如小米啥的,分辨率還是在1920或者1080的級別,也就是2K分辨率,頂多4K分辨率。

  • 即使電視能支持到這麼高的分辨率,用戶日常使用中,根本用不上這麼高的分辨率。目前的電視直播節目的分辨率大部分還是720p的,只有少數幾個高清頻道,也不過是1080p的分辨率,連2k分辨率都極少。

  • 主流的一些電視盒子更不用說,電視盒子的那些垃圾配置根本就帶不動4K級別分辨率的高清視頻。更何況現在視頻版權意識這麼重,一般用戶根本接觸不到這些高清資源。

  • 所以說分辨率方面已經嚴重過剩了。衡量電視的標準除了分辨率,還有亮度和色彩,這些才是拉開電視跟電視的差距的地方,會直接反映在觀感上面。

  • 所以短期內,電視的分辨率還不能達到16k,32k的,並且電視以後極有可能會被淘汰的。


茅崗的石頭


小云認為視頻清晰度從720p到1080p,再到2K、4K甚至8K,從消費類電子到專業顯示,從移動端到大屏幕,新舊更迭、此消彼長,人們一直追求的是看的更遠、看得更清晰,不然也不會發明天文望遠鏡了。但是也有專家稱,8K分辨率已經是人眼辨別的極限,再大的分辨率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分辨率的提升所帶來的對周邊技術越來越高的要求也難以達到。


視頻分辨率是用於度量圖像內像素多少的一個參數。我們常見的視頻分辨率包括720P、1080P、2K、4K、8K,甚至10k、16K、32k等。

例如:索尼在東京以南橫濱的資生堂門店前,安裝了一塊寬達63英尺(19.2米)的16K屏幕。

日本橫濱資生堂前的16k大屏


例如:麥迪遜廣場花園集團(Madison Square Garden group),在倫敦東區準備建設一個新的音樂和娛樂場所大屏幕。如果MSG Sphere的計劃在今年下半年能得到倫敦市長的批准,那麼它將是“世界上最大和分辨率最高的LED屏幕”,這塊屏幕的分辨率達到了32K。 藝術家對新舞臺的想象


總結

未來16k、32k更加清晰的視頻分辨率的價值在於將催生出更多的應用場景。

尤其是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 超高清產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依託16k、32k視頻顯示器開展的視屏會議。意味著人們能更好的使用高清視頻通信進行協作辦公。

基於在線的視頻協作,企業等組織機構能實時、高效的溝通,打破企業經營者與員工、上司與部下之間的壁壘,構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推動組織內部發自內心地相互認同、尊重,對於企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雲際視界


目前主流品牌電視清晰度已經到達了4K以及8K狀態,但題主所說的16K,32K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看廠家願不願意去研發生產。

大家都知道,分辨率是由像素點構成。


試想一下,以三星手機S9為例:

三星Galaxy S9的主屏尺寸為5.8英寸,分辨率為2960x1440像素,屏幕像素密度568ppi。

再以目前分辨率最高的電視產品夏普(SHARP) LCD-70XU30A做對比:

夏普電視主屏尺寸為70英寸,宣傳分辨率為7680*4320像素。

換個角度來講,三星既然有能力在5.8英寸的範圍內塞進去420萬個像素點,按比例計算,理論上也能在70寸的面積內塞進5000億個像素點,當然這需要的是巨大的資金投入,就算生產出來,也未必有人能買得起。


但隨著科技發展的迅速,實現這個想法也不是沒有可能。

亦或者你拿著一部iPhone X回到90年代給喬布斯看,他肯定會說:這不可能!


十一加vlog


我先說明一點,不知道你們認為的4K是不是就是那些什麼這個盒子,那個盒子,這個網絡機頂盒那個什麼玩意,裡面現在好像都在湊4K熱鬧,如果你們覺得那個就是4K了,說明4K真的在5年內普及不了,可以這麼告訴你,一部真正的1080P也就是接近2K的原盤,或者是REMUX後的電影,你隨便看一個,都比網上的什麼4K效果要好的幾十倍,一部2K藍光一般都是30G往上,4K現在一部都在60G以上,更不用說加上現在的杜比全景聲,DTSX音軌後的效果了,可能你連一個2.0的音響都沒有,如何感受5.1.4或者7.1.4的效果,就算畫面達到真正UHD了,沒有音軌也是白搭。可以這麼說目前看過2K藍光的都屈指可數,更不要說什麼4K了,這就是一個小眾的消費群體,不是什麼打麻將等喜歡的人非常多,搭建一套4K設備不投資10萬以上根本不出效果的,誰會存50T資源,很少都是真正愛好這個的


碟中諜45


2K1080P大約200萬像素,目前電影攝像機很多還是這個分辨率。不過主流的大電影公司已經逐步開始用4K攝像機拍攝電影。大家的爭論集中在存儲,其實普馬更高規格的8K最難的還是在攝製(主要是後期編輯)。8K達到3200萬像素,相比較我們經過H.265壓縮編碼的消費端視頻來說,電影母帶的視頻容量還要大得多。如果不是H.265代替H.264的話,現在的消費端UHD藍光原盤都要差不多200G,想象一下,把幾百上千小時的視頻剪輯成2小時,對電腦剪輯平臺的要求有多高。特別如李安120幀+4K+3D這種片子,其製作難度無法想象。至於16K,那要1億多像素,暫沒有展望的空間。


jxhebo


當年初看psp的畫質就已經覺得驚為天人了,之後蘋果的Retina屏幕直接就顛覆了我的認知。再後來索尼的4k手機,已經達到便攜設備的分辨率極限了。

只是這一代代的提高,我反而越來越沒有激情去追求了。以前我用800×600的顯示器玩紅警2,滿屏幕的顆粒,但是可以一玩一下午,天啟,飛艇,光稜,譚雅,樂此不疲。也曾用1024×768的顯示器玩最低特效的魔獸世界,那時候最想體驗一下特效全開的魔獸世界到底是怎樣的美麗世界?很想看看納格蘭最美的草原和地獄火半島的天空。

現在坐在電腦前,唯一還有時間玩的只剩lol和絕地求生了,雖然開著極致的特效,用著很好的外設,但是我得到的快樂一分都沒有增加,也再不能讓我體驗到那一個夏日抱著西瓜暢玩毀滅戰士與雷電2的午後了。


淡淡的隕星


屏幕尺寸跟分辨率成比例增加,8K應該是用在七十五以上尺寸才有點意義。七十五以下講什麼8K都沒有意義,人眼分辨也有極限的,現在我們用的4K在40吋以下也沒什麼用,32的也很少2k的1080P的。如果說要什麼16K,32k肯定屏在150-200吋,那需要多大房子才能放得下。建議理性對待,不要被廠家的營銷忽悠數字,買合理的適合自己用的才是王道。目前中國的房價及住房條件,以及整個顯示產業的成熟度來說家用4K是最成熟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