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日本超老齡社會:有房、有存款,仍難逃“老後破產”的命運

揭秘日本超老齡社會:有房、有存款,仍難逃“老後破產”的命運

01 背景

目前,日本已經進入超老齡社會。日本憲法第25條規定:“所有國民,享有擁有最低限度健康及文化生活的權利。”

生活保護制度據此在日本得到了保障,單身老人的生活保護費在13萬日元左右(1萬日元約等於600人民幣),低於此標準的老人,可以按照規定申請生活保護。一旦接受生活保護,老人的醫療、護理等費用將會得到全部免除。

儘管存在著生活保護制度,很多老人仍然過著“老後破產”的拮据生活。調查顯示,日本獨居老人已經接近600萬人,有一半人的年收入低於日本政府提供的生活保護標準。在這近300萬人口中,接受生活保護的僅有70萬人,除了儲蓄充足的老人之外,剩下約有200萬獨居老人沒有接受生活保護,僅靠著自己微薄的養老金生活,一旦健康出現問題,需要人照顧,就會進入“老後破產”的困境。

2014年,為了引起全社會對於“老後破產”問題的關注,NHK以金錢為焦點,製作了《老人漂流社會——“老後破產”的現實》特別節目。

《老後破產:名為長壽的噩夢》就是基於這個節目所寫的書。

揭秘日本超老齡社會:有房、有存款,仍難逃“老後破產”的命運

隨著日本高齡少子化的發展趨勢,養老金、醫療、護理等支出已經佔到了國民收入的30%以上,再加上過去近20年,工作人口的年收入在持續減少,社會中出現了“只有老人們自己享受好處”、“這樣的處境是自作自受的”言論。

然而,隨著節目採訪的深入,我們會看到這些老後破產的老人們也是努力工作了一輩子,曾經為了老年生活做著這樣、那樣的準備,然而,誰也沒想到,老年生活竟然是這樣的。

在接受採訪的老人中,有的老人獨身無子、有的老人曾經擁有幸福的三口之家,有的老人雖有家人卻無法得到妥善的照顧。這些老人中很多都有存款、有自己的房子,然而仍然在一步步走向“老後破產”的命運。

01 努力工作了一輩子的獨身無子老人

今天的日本老人們,曾經生活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那是隻要努力工作就會有回報的社會。然而,隨著超老齡社會的到來,同時,家庭結構由傳統的三世同堂變為小家庭,急劇變化的時代,打破了老人們“只要認真工作,晚年生活就會高枕無憂”的信念。

83歲的田代先生,中學畢業後就進入啤酒公司工作,兢兢業業,幹了12年。40歲過後,因為“想開一家自己的啤酒店”的夢想,辭職開了一家小居酒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經營很順利,然而隨著泡沫經濟的破碎,居酒屋的經營狀況開始惡化,最終還是倒閉了……

因為一心忙於工作,田代先生無暇考慮結婚的事情,一直過著單身生活。現在,田代先生每月有10萬日元的養老金,房租6萬日元,去掉水電煤氣、保險費,只剩下2萬日元的生活費。(1萬日元約等於600人民幣)。為了節省,田代先生時刻提醒自己每天的伙食費不能超過500日元。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田代先生並不知道自己“享有生活保護的權利”,這不是個案,很多老人都對生活保護制度存在誤解。一方面,政府確實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例如,積極開展入戶走訪活動,將國家的政策傳達給需要幫助的老人;而另一方面,則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日本政府的財政狀況並不寬裕。在政府收入減少和負擔增加的困境面前,如何幫助“老後破產”的老人,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揭秘日本超老齡社會:有房、有存款,仍難逃“老後破產”的命運

02 曾經擁有幸福的三口之家的老人

日本的護理保險分為五級,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來確定,每一級都規定了服務時間、服務內容的範圍。在規定範圍內,可以進行組合、搭配。

獨自生活的老人在增加,對於護理服務的需求也相應增加,但是護理費用對於僅靠養老金生活的老人,卻是一項沉重的負擔,這造成很多老人都沒有辦法得到需要的護理服務。

菊池幸子女士80歲,因為患有風溼,導致腿腳腫脹,無法自主行動,只是站起來腳就難以忍受的疼痛,她只能躺在床上,依靠每天1個小時的護理服務勉強生活。

她的護理等級被認定為二級,她目前享受的護理服務已經達到等級內的上限。如果想要享受更多的服務,要麼自費增加護理服務,要麼重新評級,改為護理3級。不管是哪種方式,費用都會上漲,這對於僅靠養老金生活的菊池女士,是不可想象的。

菊池女士曾經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上世紀50年代,她和去世的丈夫是眾多從家鄉到東京工作的年輕人之一,他們相識於東京,後來開了一家建築公司謀生。他們還有一個兒子,不幸的是,他們的兒子在四十幾歲的時候,因為過勞死去世了。

3年前丈夫去世後,在經濟上,菊池女士就遇到了危機。因為獨自生活,身體需要人照顧,只能增加護理服務,同時,養老金在減少,支出卻增加了,菊池女士不得不動用存款,眼看著存款一個月一個月的減少,就像進入了“老後破產”倒計時。

日本的國民養老金制度最初出臺於1961年,當時的日本社會,三世同堂的家庭結構佔比很高,養老金就像是老人的零花錢。到2013年,這種傳統的家庭結構在日本已經只有10%,養老金從零花錢變成了生活的主要收入。但是每月6.5萬日元的國民養老金卻遠遠低於生活保護制度下的13萬日元的單身生活保護費。

揭秘日本超老齡社會:有房、有存款,仍難逃“老後破產”的命運

03 有親人卻無法得到妥善照顧的老人

在城市生活的老人,生活費用高企,人們有一個錯覺,認為在農村生活的老人就算沒錢,因為種地務農也能不愁吃喝。記者們發現,在日本農村,獨居老人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長,而且因為人們對農村生活自給自足的印象,造成農村老人的“老後破產”更難以察覺。

秋田縣,有一位北見女士,僅靠每月2.5萬日元養老金生活,水電煤氣、保險等花費已經讓她的生活很拮据,她的心臟還有問題,需要長期吃藥,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北見女士有兩個孩子,孩子們的生活也不寬裕,而且在外地工作,基本上只能從精神上支撐她。

按照北見女士的收入,她本來是可以領取生活保護費的,但是一方面北見女士不忍心放棄祖祖輩輩耕種的田地,另一方面,在農村的熟人社會,因為怕被別人說閒話,“那人的家人在幹什麼呢”,所以,北見女士對於生活保護有很強的的抗拒心理。

一位住在東京市區護理站附近的谷口剛先生,則是因為一直照顧他的弟弟不想讓他接受生活保護,而陷入困境。谷口先生不到75歲,年輕時經營土木工程公司,當經濟泡沫破滅後,工作量就急劇減少了,在60歲時,谷口先生破產了,因為一直忙於工作,也沒有結婚。

年紀大了,身體大不如前,現在谷口先生躺在床上幾乎動不了,按理說非常需要護理服務,但是因為住在東京近郊的弟弟,每個月會過來看望谷口先生一次,給予他力所能及的照顧,谷口先生很在意弟弟的意見。

工作人員推測,谷口先生的房子充滿了過去的回憶,弟弟不想處理掉,而不處理掉房子,谷口先生就不能接受生活保護。雖然有親人在,但是有時親人的意願和本人的意願糾結在一起,就給老人接受生活保護,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揭秘日本超老齡社會:有房、有存款,仍難逃“老後破產”的命運

04 日本“老後破產”正在進一步蔓延

記者在調查過程中注意到,老後破產正在蔓延到勞動力一代。在日本,年收入不滿200萬日元的“窮忙族”已經超過1100萬人,這就意味著當“窮忙族”老了之後也會面臨“老後破產”的困境。

更嚴重的是,有些窮忙族因為遭遇高齡裁員,不得不回到老家和老人生活,反而將老人代入了更大的困境,還有人因為想要照顧生病的母親,辭職後再也找不到工作,50幾歲就面臨了破產的境遇。

在節目播出後,很多年輕人也反響強烈。因為這不是哪一代人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的問題。如果不好好想辦法解決,等現在的年輕人老了,也會同樣面對“老後破產”的問題。節目製作人員也認為,更嚴重的問題是“老後破產”會不會延續到下一代。

一方面,國民養老金制度誕生於普遍三世同堂的年代,而現在的家庭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很多年輕人選擇不結婚,即使結婚生子的家庭,也是作為獨立的三口之家生活,養老金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家庭結構。

另一方面,若要增加老年人的養老金,國家的財政負擔就會加重,而財政收入又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勞動力一代的稅收。這樣一來,又加劇了勞動力的經濟困境,可能會造成更多的“老後破產”後備軍。

對於這個兩難問題,明治學院大學河合克義教授從社會成本的角度指出:“因為收入減少而有去不去醫院,或不接受護理而致使病情加重,從結果來看,反而增加了社會成本。因此,若能打造一個避免“老後破產”的機制,反而會降低社會成本。”

揭秘日本超老齡社會:有房、有存款,仍難逃“老後破產”的命運

日本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國的明天。養老問題,不只是個人及早做好個人規劃的問題,也是一個國家、社會層面的問題。畢竟,位於社會頂端的只有一少部分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中間階層,如果中間階層即使努力工作一輩子也避免不了老後破產的問題,那就真的會讓人產生“人間不值得”的虛妄感。“老後破產”的問題確實需要被全社會認真地考慮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