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的園子:一座澄淨心靈的醫學百草園

協和有三處園子,一處像隱士,像魯迅的百草園,野味十足;一處是江南的投影,秀麗玲瓏;另一處是一座現代建築群與自然的對話,曲徑探幽。在樓宇林立的院區有這樣幾處少被混凝土覆蓋的地方,是一種慷慨的饋贈。

第一處園子在老五樓前面,西門的牆和連接兩座老樓的甬道,巧妙地把園子和院區隔開,自成一統。醫生們步履匆匆,很少有時間光顧這裡。我在老五樓病房輪轉時偶爾路過,立時就被迷住了。十月的光景裡,灰喜鵲啄開樹上的柿子,黑白相間的貓懶懶地窩在草叢裡打盹。幾個月大的雛雀樂顛顛跟在老雀後面,撲騰著學習跳躍和飛翔。在柿子最紅的時候,年輕的女護工撿來落在地上的柿子,放在暖氣片上烘烤。銀杏在晚秋的時候風光無限,枝頭結出白色小果,年青的護工們又去採銀杏,曬乾了煲湯用。

協和的園子:一座澄淨心靈的醫學百草園

攝影 陳嘉林

春季裡,走廊右側有一棵蓬勃的杏樹,開出一園繽紛,洋洋灑灑落下一片腮紅。一株白玉蘭樹不知不覺間開了,似皚皚的雪。四五月間,雨燕成群結隊地來了,一陣陣像舞動的蜂繞著老樓飛。雕樑畫棟的老樓屋簷,用靛青勾勒出纏繞的西番蓮,在樑上築巢的雨燕,如同綴在畫裡。晚間,丹陛石上拱柱硃紅,簷下亮起一樣硃紅的宮燈,漆黑的夜就有了一抹暖色。冬天降下一場薄雪,園子裡萬籟俱寂,雪落的時候,留下一行鳥的爪印。喧鬧中的靜謐,很像明人歸有光《項脊軒志》裡的情景:“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協和的園子:一座澄淨心靈的醫學百草園

老五樓前的園子 攝影 董琳

我曾不止一次對著老五樓窗外的秋光走神,落葉把草坪鋪得滿滿當當,枝頭上紅透的柿子在向我招手。我想搶在灰喜鵲和麻雀之前,找到一根長棍子把它打下來。我想這時西山的葉子也紅透了,衚衕裡應該有了賣果子的小販,南方的螃蟹就要運過來了。在這之前,需在市場裡挑上好的生薑和醋。

北海太大,是皇家的遊樂場。景山太沉重,承載過明朝最後一個背影。園子不在大,在靜謐,在靈氣。清早的鳥兒在枝頭開始合唱的時候,病房的早交班還沒有開始;傍晚他們又在晚查房後集合彩排,比協和的創立還早。我停在這裡,不過三五分鐘的光景,時光卻彷彿被延展,拉長。園子好像在告訴我:可以慢一點、少一點,但要好一點。我機械重複的一個月,也許是園子里居民精彩的半生。一團蒲公英種子藉著風力開始周遊列國的旅程,一株玉蘭剛抽出骨朵轉眼就蘸滿一身翠綠,四季裡總能變幻出各種彩頭。草木枯榮,燕去燕來,雲舒雲卷,週而復始,歷久常新。

內科樓前,也有一片精緻的景色。方寸大小的園子,不過幾平米。一彎淺池,夏日幾尾錦鯉搖曳其中,紅鱗泛波。陶罐的壺嘴裡流出一泓清水,池裡栽著幾株荷,池邊綴著各色花木,錯落有致。傍晚,夕照把這裡鍍上一層柔和的紅銅色。陶壺裡的細流好像時光的信使,淙淙的流水帶走一樣匆匆的歲月。走過這方更小的“園子”,片刻安詳,卻剎那芳華。緊湊的搭配,讓人佩服設計者心中的丘壑。一隻菜粉蝶落在池邊,呆上不一會,又緩緩飛起,用力飛過內科樓,就像元曲裡的那個片段:“彈破莊周夢,兩翅駕東風,三百座名園、一採一個空。誰道風流種,唬殺尋芳的蜜蜂。輕輕飛動,把賣花人搧過橋東。”

協和的園子:一座澄淨心靈的醫學百草園

內科樓前的園子攝影 董琳

門急診和外科樓建築群西側,是協和的第三處園子,是建築群西段與西面和北面兩側院牆間一塊被巧妙點綴的長方形空間。園左依院牆植銀杏、細竹、紅楓和白皮松,四季有色;再依草木安設座椅,供人休憩。園右側造一灣淺流,自南向北迤邐而行,水中卵石,岸邊疊嶂,水上小橋。從人流熙攘的門診樓一路西行,來到這裡,視野和心情都放鬆和開朗起來。再向南眺望,老樓建築群的墨綠又映入眼簾,把一百年時空的延續都收入眼中。

協和的園子:一座澄淨心靈的醫學百草園

外科樓前的園子攝影 王鵬飛

2015年老年醫學科病房裝修,科室從先前的老樓6樓2病區暫時搬到7樓2病區。離著名的西花園更近了一步。而錦上添花的是,醫生辦公室朝南的5扇大窗正對著西花園。麻雀與灰喜鵲,間或有些鷓鴣聲,聲聲在查房時傳來。早上進辦公室的第一眼就能看到園子裡的風物在搖搖招手。清晨的光和傍晚夕陽的餘暉都會在不經意間從窗子的各個角落投射進來,給辦公桌鍍上一層沙金。

協和的園子:一座澄淨心靈的醫學百草園

攝影 陳嘉林

來科裡住院的老人,但凡活動能自理的,都會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去西花園旁的甬道踱步、曬一曬太陽。有一回,幾位老人聚在一起聊起天,說:“沒想到寸土寸金的醫院裡還能有這麼一處園子。”另一位老人補充道:“你看這青松長到比三層樓還高,要有一百好幾年了吧。”旁邊更有一位老爺子插話:“我年輕時陪老母親住院,還在這老樓園子附近見過溥儀呢;那會兒是1965年還是1966年來著,他住院的時候,常到西門外頭買菸抽。”

2015年冬天,某次週五團隊查房,外面下起紛紛揚揚的大雪,辦公室窗外、園子裡頭那些高大的松柏銀裝素裹,皚皚地屹立在綠色琉璃瓦間。辦公室外萬籟俱寂,辦公室裡坐滿查房的醫生,兩相參照,紅爐一點雪,在某一個恍惚的瞬間,彷佛置身畫中。

協和的園子:一座澄淨心靈的醫學百草園

攝影 李梅

一位九旬高齡的老先生,退休前曾在醫科院工作。她說她年輕時上班就每日路過西花園,春夏秋冬,那一種靜謐閒逸的美,她一直沒能用筆寫下來。如是所聞,歷時百年的醫院,先輩們當年也曾在院子裡休憩、漫步,或是冥想過吧?

那麼,花園旁的老年醫學科醫生在做什麼?患者入院,住院醫生問病史,詢問結束後開始做老年綜合評估。評估涵蓋認知功能、營養狀況、軀體功能、情緒(焦慮抑鬱)篩查、多重用藥篩查、社會支持系統評估。評估的目的是什麼,發現、識別那些可糾正的因素(常稱為老年綜合徵,如營養不良、衰弱、骨骼肌減少症、譫妄、抑鬱/焦慮、跌倒風險等),最大程度維持或改善老人的功能及生活質量。此外,老年醫學科醫生還要面對患者的共病(multimorbidity,即多種疾病共存)。在高齡患者中,神經-精神共病(如痴呆、譫妄、抑鬱)、軀體共病(如冠心病、高血壓、慢性腎功能不全、骨質疏鬆),以及老年綜合徵,常常共存。當共病發生時,單病種指南難以應對這些共存的複雜情況。那麼治療就要結合患者功能狀態(能耐受哪些治療、不應做哪些治療),預期生存,自主意願,以及家庭/社會/經濟支持系統(家中的人力、物力能支持到哪一步)來做出決策。所以老年醫學科有多學科團隊,包括老年科醫師、心理師、營養師、藥師、康復師、神經科醫師等來共同會商,制定干預方案。從全人的角度去看待老人,減少碎片化的醫療。年復一年,從協和-霍普金斯老年醫學論壇,到最早在國內綜合醫院開展老年綜合評估,從老年醫學研究生課程、國內第一部老年醫學研究生教材,到肌少症多中心臨床研究,在西花園旁,一個年輕的學科在努力成長,探索著“變老的秘密”。

曾經有同事問我,學老年科的收穫是什麼。我想最大的收穫,他是一門“實”學,應用這些知識,我照顧到了身邊的親友。聽臺北榮總陳亮恭教授的講課,“人到中年,存錢不如存肌肉”,我學到怎樣在早期開始做今後老年時的功能儲備。

每日穿過西花園到老年病房上班,抬頭看見的是近100年的琉璃屋簷,面對的是高齡族群,我的書桌上總是放著《南明史》一類的歷史書籍。似乎我和“老”是頗有些緣分的。每日抬頭窗外即是生機盎然的西花園,鳥鳴聲聲入耳,書聲字字如琢。歲月荏苒,時光變遷,西花園卻不曾老邁。人有變老的時候,老年醫學卻是全新的。在這新舊之間,不忘初心,做好一名老年醫學科醫生,期盼著“此誠福澤無量也”。

而協和本身,也是這樣一座澄淨心靈的園子,時常提醒著人們過去和當下裡相對純粹的醫學。他的胸懷容納來自四面八方、懷揣醫學夢想的人,集合他們在這裡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業。眼中的園子和心靈的園子相得益彰,講述著醫學百草園裡每個人的精彩。

是為此記。

#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