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藥物提純有效成分,再配伍,是中藥的發展方向嗎?

唐雲春


不僅是,而且中醫本身就在做。但這種做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醫。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的青蒿素提取工作為什麼那麼的難?因為具有活性的青蒿素的提取是有嚴格的溫度要求的。研發工作搞了幾十年,一直不能獲得成功。最後屠呦呦向老祖宗的醫書請教。在古醫學書裡面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找到了汲取青蒿素的最佳溫度。最後獲得了成功。任何兩種化學物質進行反應,不單單有溫度有濃度,而且有些還需要酶的作用。那麼催化劑酶在中醫藥理成分裡邊叫做引子。很多藥物混合在一起,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煎煮,最終它所得到的有效的產物。已經是一個新的碳水化合物了。這種新的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裡邊的藥物裡所不具備的。所以簡單的提純配伍不能完全取代處方效應。


發明大專家


所有吹中醫中藥的有意的無意的騙子們,別碰瓷吹牛了,吃野生動物就是中醫思維傳統思維,所謂的大補,補血補氣補腎。中醫不滅民族不興。

中醫:來,我們結合一下。

現代醫學:我不用你結合。

中醫:你還沒有預防藥和特效藥,我有的是。

現代醫學:那你還跟我結合幹嘛?

中醫:我得發揮關鍵作用。

現代醫學:那你自己發揮吧。

中醫:不行,我不跟你結合就不能發揮關鍵作用。

現代醫學:……

中醫:現在,我宣佈,中西結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醫發揮了關鍵作用。


abc查無此人


中醫中藥與西醫西藥因受歷史條件的限制,其發展的途經也不相同,西方因數學、物理和化學的興起引發了工業革命。自然而然也會滲入到醫學和藥學領域,才有對血壓、血型和各項生理生化、病理等人體生命標示物的認識,運用統計學原理標定了正常值範圍,利用各類科學技術運用到醫學、藥學中,不斷完善各種檢測、治療及不斷提高藥品從動植物中提取或化學合成的方法與手段。西醫西藥可以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助其發展,中醫中藥就不能?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西方也不能利用?利用了就認為是中國的?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為我所用,難道不允許?只能西醫可以?這種認識未免太狹隘了吧。不少植物藥是從外國引入的,如血竭、乳香等,現在也屬中藥了吧。中藥的膏丸丹散湯薰香是劑型,給藥途經僅有口服、皮膚和呼吸道,缺肌肉和血管的途徑。中藥針劑是我國獨有的,是利用現代技術的創新,擴展了中藥的給藥途經,增強了中藥的療效。有人認為針劑就是西藥,大錯特錯。西方因化學工業發達,故將藥品定義為化學物質(單體),話語權限制了對中藥的認定,不認可中藥是藥品,故申請不了世界專利。這次疫情世衛組織讚賞了中國的做法,但依然不認可中醫中藥所起的作用,原因就在此。就中藥針劑來說是複方而不是單體,即便有單體,運用也要依據中醫原理來進行,這與西藥針劑有本質上的區別。很多人拿青蒿素(是從黃花蒿葉中提取的,非單體)來說事,但他們不知現在的青蒿素也是複方,世衛組織開始也不認可的,但唯有它是治瘧疾的特效藥,被逼認可。現西藥也學中藥有複方製劑了,難道這種複合製劑是中藥?誰學誰的呀?中國人的民族組成不是單一的,自然文化也不是單一的,正因如此,中國自古從不固步自封,歷來是海納百川為我所用,時至今日為何還要自我封閉、以鄰為壑呢?


肩周炎專家


中藥提純,這本身就是用醫藥的觀點看中藥。

幾味藥放入砂鍋,加熱后里面的成分相互滲透。如果支提純某成分,那麼就偷換概念的嫌疑。例如,如果檢查某藥品是否含有人參,將人參皂甘作為評判依據。其它成分就可以另做他用。那麼一根人參可以賣給多個生產廠家。

中藥提純,應該分為,成分提純,和全提純。要根據需求,如果配伍使用,全提純才能保持原有的功效,目前市場上不乏有精製中藥,破壁中藥等等。提純技術逐漸成熟發展趨勢一定有的。



無為的小螞蟻


是與不是現在的中醫方向確實如此,國家支持,中醫對比頗有爭論,各有依據,個人認為,這可以作為中醫發展的一個方向,中醫大多在繼承的角度上生存,一般老中醫專家都會痛心疾首,捶胸頓足的說看四大經典的越來越少了,研究古人方劑的越來越少了,結論是中醫即將消亡,但是忽略了中醫的發展從來就是百花齊放,同一個疾病,方法和認識有時大不相同,中醫是哲學精神佔據篇幅較大的學問。

我們不能只是繼承而忽略了發展,應在繼承中發展,不能一看到棘手的病症就想著翻古人的醫書,現在的偽中醫很多,粗知一些名詞就是專家,包裝的套路也是一樣,世代中醫,祖傳世家,更有甚者稱乙型肝炎治癒是因為自古墓中出土的肝炎專用方等等。

現在的中醫發展困難,純中醫很難生活,原因如下:1.知繼承忘發展。尤其是一部分自稱各門各派者,竟然不能對藥方做出改動,生搬硬套,治好一個就會興奮異常。2.同行相欺。中醫大多存在門戶偏見,講究法不傳六耳之類,越來越限制了中醫的發展。3.藥味難服。現代的社會,人們大部分是現代醫藥保衛成長起來的,或者大部分疾病依靠西藥,不是中醫技術不能治病,而是病人選擇西藥是因為中藥服藥的痛苦,讓人畏懼。

所以提取藥物的有效成分,是中醫藥發展的一條途徑,它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而出現的中藥劑型改革,也是中醫的發展方向之一,與其不認同,不如在劑型上努力,發展出既能適合現代社會又能保持中醫特色而效果良好的中醫藥劑型。


火柴在另外的世界


是中藥西化發展方向。

中醫診療講求人法於天地。中藥配伍講求陰陽調和、四時轉換、五行生剋、八綱辯證;講求君、臣、佐、使匹配。

天然藥物有效成分提純,攪亂了中醫用藥基本藥理。最終將“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三千年玉兔


中醫中藥不分家。所謂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組成的藥材組合方劑。離開了中醫理論的指導,中藥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現在的中成藥,是因為適應病症強,比較成熟比較穩定了。提取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是西醫思路,可以進行研究探索,也會也會有所斬獲。但是,這一模式不是中醫的發展方向,與中醫理論背道而馳。中藥的管用性,不是完全建立在藥材的有效成分上的。它依據的是藥性。如中藥材中的浮小麥,不是用它的有效成分,而是取其浮性。實踐證明,很多應該搭配浮小麥的方子,缺了它,就沒有療效或療效不佳。



水歌悠揚


首先說有效成分,有效成分是西醫一個說法,中醫說的是一味中藥對人產生的作用。從來沒有 有效成分 的說法,有效成分 是西醫發展認識中藥的過程,西醫發展時從中醫的身上萃取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而去提煉中藥,這本身就是西醫的發展方向,是西醫的一個對中藥的研究方向,而不是中醫中藥的側重點。這就是說中醫和中藥本身是一個整體的人,西醫要研究人的一部分,中醫是注重整體人的功能調整調節從而治療疾病。可以說研究藥是西醫對中醫一個逐步認可的過程,為什麼要認可呢?因為西醫發現中醫中藥裡面對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很好,。所以說藥的研究不是中醫發展的方向,而是西醫西藥發展的過程。


中醫顧鴻


絕對不是。

任何時代,任何人都做不到,一種藥物誰提純得出它全部的有效成份,痴人說夢罷了。

每一種天然植物都分上中下,三部份,而且每劑藥所需用部位,製法均有不同,你如何提純其有效成份,神仙也做不到,千萬別想傻事。學懂中醫另劈稀徑可以,要想投機取巧無益畫餅充飢。回頭吧,別痴心妄想,浪費青春。


用戶王培25096256151


中草藥在煎者過程中不同藥性相互作用,這樣藥力才會互相滲透,真正發揮湯藥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